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
轉眼間從事電子分銷10年有余,飛捷電子發展到一定的時候一直找不到突破,為什么我們中國就出不了大的分銷商,哪怕是稍微大一點的都是少之又少,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電子分銷做大,甚至做成一個品牌?我們華強號稱世界最大的電子貿易基地,卻沒有幾個讓你記得起來的公司,我們的問題到底是在那里?
帶著這個疑問上周從上海到蘇州,溫州,一直到南下到廈門,再到深圳,從長三角到珠三角走了一圈回來頗有感慨,突然間有種大徹大悟。溫州的發展模式讓我感慨萬千,他們可謂是海(港口)陸(鐵路)空(私人機場)都是私有的,溫州這么一個地方居然房價可以到4萬一平方米,和這里比起來就不覺得深圳的房價高了。深圳可是集萬寵于一身的地方。
在這個共/產/黨的國度里有這樣的事是難以想象的,也可見我們的國家現在和改革開發30年前不一樣了,有了更多的是包容。還有福建的靖江模式,世界最大的服裝制造基地,九牧王,特步,安踏均來自于此,這些品牌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廣東企業會造貨但不會賣貨”這個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首屆網商交易會上說的,這句話無疑刺到了我們珠三角企業家的軟肋,我們廣東太多的企業只是在乎眼前的利益,總是想投機取巧,總是想一本萬利,四兩撥千斤,君不見多少公司把拆機貨當原裝貨賣,是能騙就騙,能坑就坑,缺少誠信。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去千斤撥四兩呢,用萬本去獲取你改的那份利益呢,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啊,缺少誠信,是我們廣東企業不能做的主要原因之一。
思考的是人,言語的是人,行為的是人。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藝術,從官場到商場,從白道到黑道,從農村到城市,從非洲的酋長部落到歐洲的現代都市……,任何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無不如此,看透了人性才能深刻領悟紛繁蕪雜的社會,無論農民還是工人,原廠還是代理,分銷還是貿易,無不處處折射出人性之復雜。
其實我們廣東的商業模式還有政治體制限制我們企業的成長,碰到如今的經濟危機,政府一方面要給企業減稅,要救助企業,可是一段時間下來,發現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又千方百計來查企業的稅務,增加其他的稅種。
一方面大放貸款,支持企業,結果80%的貸款卻落到了政府的基建或者股市里面,所以在實體經濟完全沒轉好的時候,我們的虛擬經濟一路高歌,漲到了3200點,本來實體經濟就不好,很多中小企業干脆關門大吉,把做企業的錢都投放到股市樓市,導致股票比去年漲了一倍的泡沫。政府一味的追求面子工程,真正為企業考慮過的高官又有多少,我們這些企業只不過是他們的過河橋板,給他們提供表演經費的小卒小兵而已。
在香港或者臺灣你有100萬可以做1000萬的生意,所以他們可以出世界第二大的電子分銷商,在放眼看去幾乎大的代理大部分是臺灣公司,我們本土的公司你真正想找銀行代款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有100萬只能做50萬的生意,還要留50萬怕哪天政府來折騰你,今天是稅務,明天是消防,后天是公安,我們有些政府部門就是殺雞取卵,母雞下5個雞蛋他拿了4只,而臺灣的政府是,你下5個蛋,只拿一只,剩下4只孵出小雞后在來拿,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我們老百姓都搞的懂這么簡單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政府不明白。
曾經接觸過一個華強的貿易,他說我們不做假貨是根本生產不下去,人家外資企業,大量現貨,資金充裕,可以月結,我們沒錢啊,不賣點假貨哪里來的利潤。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老是拿他們來比,殊不知,國情相差太大。也許這個才是我們做不出大企業的根本原因。
很多道理,從嚴格的邏輯上面來說,都是解釋不通的,但它卻是我們華夏文明里亙古不變的真理。比如:
你欠銀行一千美元,那是你的事;
你欠銀行一千萬美元,那是銀行的事。
幫領導做100件好事,不如和領導一起做一件壞事;和領導一起做了一件壞事,就會有100件好事等著你。
政府里面一名普通的辦事員,只要他手中握著一點權利,你辦事前不送煙送酒,不請他吃喝嫖賭,不請他洗頭、洗腳、洗桑拿,他就會把你火燒眉毛的事一拖再拖,拖到你肝腸寸斷!
前幾天我同業務部的業務員聊天。他說,我們廠的客戶之間流行一句話:
你他媽少跟老子來中國人那一套。(此話就此打住)
我們產品定位中高檔,品質上面基本上沒有多少問題,跟我們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從歐美發達國家到中東富裕地區,從經濟平平的東南亞到落后的非洲,處處都有?蛻魮牡氖钱a品質量和交貨,我們作為供應商擔心的是付款,在付款問題上,胡攪蠻纏甚至欺騙供應商的客戶通常都是非洲、中東地區的居多,歐美、日本則很少。
為什么歐美、日本的騙子少呢?是因為歐美人、日本人都是大善人?
不是!
是因為歐美、日本有框架和結構對人進行約束,人在行為之后要承擔責任,這就使得一個有理性的人在行為之前會思考收益和成本。在歐美、日本,破壞游戲規則的成本非常高,遠遠大于收益。而中東、非洲等我們的兄弟國家和民族地區,則毫無規則,甚至有規則也可以任意破壞而不用承擔破壞規則的成本。
二戰后,德國、日本、以色列迅速崛起,這三個國家本身沒有多少資源,其崛起的過程中也沒有殖民掠奪和野蠻的侵略,幾乎沒有資本原罪。從這個角度來說,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可能,人的因素決定了一切。
市場經濟是對人最好的詮釋。因為市場經濟是自由經濟,它不限制人;因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它要限制人。
想一想,為什么不限制人?為什么要限制人?
為什么?
回到企業上面。
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說,企業一直在追求框架和溝通的完美。
所以,我們常常把企業分成下面這些部門:采購、銷售、生產、財務、品管、倉儲、開發、行政、后勤……
想起來了西方的“三權分立”學說,以框架來約束人的隨意性,以框架來保障人的積極性。
或許這就是企業文化吧。
做企業,其實就是在做人。此處做人,不是“某人為人正派”的“做人”,不是黑社會的“把他給做了”的“做人”,此處做人,是指把人當作資源來整合,在人力資源的眼里,每一個人都是一種資源,人力資源面對的是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外部的成千上萬種資源,人力資源每天考量的都是如何最大程度地限制人、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勵人。
所以,有的時候,說,久經職場,閱人無數,不是夸張。因為,每時每刻,都在考慮,如何把握每一個人,把握每一處細節,如何謀一域。
我們的廣東的企業明白“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
政府官員做到“求名應求萬世名,計利應計天下利”的境界就是我們本土分銷商做到世界第一之時!■
來源:飛捷電子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7/20097231056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