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中國上海–作為致力于助力企業一線獲得性能優勢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斑馬技術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ZBRA)今日發布2022年《全球醫藥供應鏈愿景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受訪患者對所收到的藥品以及醫藥供應鏈中包括制造、分銷、開具處方和配藥等實體在內的各環節均缺乏信任。43%的受訪患者擔心若不改善供應鏈,受污染或損壞的藥品可能會導致更多疾病或死亡。
了解患者憂慮的根源,并明晰藥品來源
患者目前主要關心藥物療效及其安全性。四分之三的受訪患者表示,他們有些擔憂或非常憂慮藥品對改善其病情或疾病無效。七成受訪者還關切以下幾種情況:
由于標簽錯誤而導致的劑量不當,以及由此會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藥品失竊、受污染、被損壞、過期或假冒偽劣。
藥品在運輸過程中處理或儲存不當,并且有可能會損害或降低藥效。
患者知曉達不到標準的供應鏈會造成影響藥品質量和療效的風險,因此他們希望能更好地保障其所用藥品的安全可靠。九成受訪者表示,能夠核驗藥品是否偽造或損壞,并確認溫度敏感型藥品是否按規定儲存得當,對他們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或非常重要。
據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患者還希望藥品制造商能夠披露藥品的制造或處理(81%)以及運輸或儲存(82%)方式。80%的受訪者表示核實藥品成分來源尤為重要,包括藥品的原產國和當地標準。此外,79%的受訪者想要知曉藥品來源是否可持續,并希望能夠確認制造商是否使用了保護環境、動物福利、人類社會和公共衛生的技術。
斑馬技術大中華區渠道管理負責人袁淵表示:“隨著患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這將給醫藥行業敲響警鐘。多年來,業內人士主要關注于如何滿足監管標準。制造商、政府機構、藥店和醫療保健提供商需共同致力于贏得消費者對供應鏈的信任。”
此次研究表明,醫藥行業若想在大范圍內贏得消費者的信心和忠實,需更加努力地證明其將患者需求置于優先位置。
患者呼吁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
八成以上的受訪患者均認同政府或監管機構和醫藥企業需要更好地通力合作,以保護患者并確保他們所獲得的藥品安全有效。與此同時,超過40%的受訪患者和醫藥行業決策者表示,監管機構、醫藥企業和制造商對打擊假藥、藥品失竊及受污染負有主要責任。然而,落實可靠的安全治療方案的重擔則落在了藥品制造、配藥和管理方。57%的受訪患者認為,醫院對此負有主要責任。
大多數(84%)受訪醫藥行業決策者認為自身已準備好遵守可追溯性和透明度要求。四分之三的受訪決策者表示他們已部署了位置服務技術或計劃于今年部署。此舉將改善生產工作流程和藥品追蹤,減少損失和破壞,并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可視性和信息。
決策者們所面臨的較大挑戰在于如何制造和運輸充足的藥品來滿足患者需求。除監管延誤外,醫藥行業決策者還需應對生產限制、分銷和儲存問題、運輸能力限制和運輸延誤。鑒于此,92%的受訪決策者計劃今年加大在藥品制造和供應鏈監控工具方面的投資。
銷售點及其他環節存在的問題
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患者表示,自己曾在購藥或用藥方面遇到問題。其中,出生于1981年至1996年的千禧一代(82%)所反映的問題明顯多于1946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嬰兒潮一代(61%),并且千禧一代很難容忍錯誤,他們另尋別家藥店以滿足自身需求的可能性是嬰兒潮一代的兩倍。此外,70%的受訪患者曾因欠佳的體驗而更換過處方醫師、藥店或藥品。
在患者所遇到的問題中,出現嚴重的副作用是五大主要問題之一,但并非相當普遍。這五大問題包括:
所需的藥品無貨或缺貨(32%)
由于當時缺貨,只買到了所需的部分藥品(29%)
在他處以更低的價格找到相同的產品(27%)
未能按時或在需要時收到藥品(22%)
出現嚴重的副作用(21%)
大多數受訪患者揮之不去的擔憂集中在藥品價格(76%)和藥品短缺(73%)方面。然而,藥品管理方并未卸下安全和療效方面的責任。85%的受訪患者認為,各藥店均需監控所配藥品,包括郵購藥店。
重點概要:
·受訪患者對醫藥供應鏈中制造、分銷、開具處方和配藥等各環節中的實體信任度較低。鑒于不合標準的供應鏈或導致藥品質量和療效存在風險,因此患者希望其藥品的安全可靠性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超過四成的受訪患者和醫藥行業決策者均認為,監管機構、醫藥企業和制造商承擔打擊假藥、藥品失竊及受污染的責任。多數受訪患者認同政府或監管機構和醫藥企業需攜手致力于確保患者的藥品安全有效。
·部署位置服務技術將有助于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可視性和信息。多數受訪醫藥行業決策者已部署了該項技術或計劃于今年部署。為持續提升供應鏈運營,九成以上的受訪決策者也計劃提高今年在藥品制造和供應鏈監控工具上的投資。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22-6/2022613182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