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企業動態>>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給電動車潑冷水正文

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給電動車潑冷水

2021/1/15 10:18:08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BOSCH)也對電動化轉型展開了“炮轟”。

  作為與梅賽德斯-奔馳同歲的德國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的零件幾乎在當下全球的每一輛新車上都有搭載。不僅如此,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井噴的近3年,博世的LOGO也頻繁在各家的供應商大會背景版上占據顯著的位置。

  博世,內燃機,汽車行業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百年巨頭,在面臨向由電動車潮引發的移動出行領域轉型的時候,也不是一帆風順且毫無“怨言”的。

  日前,博世監事會主席Franz Fehrenbach表示,目前各國政府都在規定最后期限,禁止銷售搭載內燃機的新車。對此,Franz Fehrenbach鼓勵汽車行業對抗轉型。

  據德國媒體T3N報道,“Fehrenbach確信電動汽車不利于內燃機,且不利于氣候”。Fehrenbach認為“德國工業界應該真正站出來反對它。”

  Fehrenbach指出,即使是德國和歐洲普及的電動汽車——與人們經常宣稱的相反——并不是“碳中和”的。因為充電電流的產生過程會被忽略,它們需要產生碳排放。

  此外,電池的制造也會消耗大量的電力。在亞洲,其中很高的比例還是用燃煤電廠發電。Fehrenbach認為,這些排放在碳排放的信息中是缺失的。

  這位監事會主席還表示,電動汽車還有一個基礎設施問題,德國需要增加100萬個充電站。

  這些評論基本上與豐田章男上個月剛剛發表的評論類似。

  他們有一個共識,即由于一些地方的電力主要由天然氣和煤炭生產,所以電池電動汽車比汽油動力汽車污染更大——不過這一點已經被多項研究證明是錯誤的。

  據外媒分析指出,這不僅在大多數地方已經不準確,而且考慮到隨著新部署的可再生能源比煤炭和天然氣便宜得多,電網也在迅速變得更加“清潔”,所以關注這個問題也是“短視的”。至于基礎設施問題,則更不是問題——甚至是一個商業機會。博世本身在電動化方面的布局就十分充分,他們應該把這看作是一個機會。

  事實上,這個問題應該分兩方面來看。在一些人口密度小,車庫車位充足的國家,基礎設施對電動車而言并不是桎梏。但對連燃油車都停車緊張的國家,充電基礎設施則顯然是最大的問題——至少是之一。

  豐田章男和Fehrenbach相繼發表的言論表明,汽車行業向電動化的轉型不僅擾亂了整車制造商,也擾亂了汽車供應鏈。

  多年來,許多汽車制造商將重點放在發動機、車身和組裝上,而汽車內部的大部分零部件則嚴重依賴供應商。這造就了一些巨頭汽車供應商的成功,比如博世。

  該公司此前希望通過涉足電動車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電池電芯,來參與到向電動汽車的轉型中來。

  2017年,博世收購了固態電池初創公司Seeo Inc.,并透露其計劃在2020年前將新的電池技術推向市場。50千瓦時的電池組僅重190公斤,但這款電池從未投入量產。

  當年晚些時候博世證實,正在考慮投資200億歐元,到2030年創造200GWh的電池生產能力。此舉將使其達到與松下、LG化學、三星SDI和CATL等電池制造商相同的水平,甚至更高。

  然而,博世在2018年卻宣布不會進行該計劃。相反,博世甚至完全剝離了其電池生產資產。對此,博世解釋稱這項投資"風險太大",并表示未來仍將在電動傳動系統方面的專業領域進行投資。

  當下,汽車行業正在被兩股潮流撕扯著。一股是以科技愛好者、激進主義者為代表的電動車擁躉;另一方則是豐田、博世這樣的傳統巨頭對電動化持有的冷靜克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給電動車潑冷水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21-1/202111510188.html
文章標簽: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36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