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充電樁遭遇“滑鐵盧” 突圍之道何在?正文

充電樁遭遇“滑鐵盧” 突圍之道何在?

2018/5/11 17:52:02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累計保有量達到18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50%以上,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而這其中9成皆為需要充電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成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的充電樁增長遠遠落后于電動汽車的增長速度。

    2017年我國充電樁保有量達45萬個,其中公共類充電樁21萬個,同比增長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私人充電樁24萬個。但是,按要求,車和車樁的比值應該為1:1,而我國目前電動汽車保有量和公共充電樁的比值僅為8.6:1,差距甚大。

    而吊詭的是本該順應趨勢、適度超前、快馬加鞭的電樁行業卻遭遇“滑鐵盧”,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銳德、星星充電、普天新能源等電樁行業翹楚幾乎全部陷入虧損困境。

    近日,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發布的《給特銳德股東的一封信》中稱,2018年特來電的目標是將虧損減少至1億元左右,爭取達到盈虧平衡。此言一出,更是驚醒“圈中人”。

    那么,“集體淪陷”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緣由?突圍之道何在?

    新能源汽車網擬對上述命題略作剖析,僅供業界評鑒。

    致命痛點難根除

    業界眾所周知,充電樁運營的主要盈利來自服務費、電力差價和增值服務等三個部分。而充電電費和服務費是目前大部分運營商的基本盈利方式。

    按市場平均價格,慢充公共充電樁成本均價2萬元,快速充電樁成本在10萬-20萬元之間,加之土地使用費、基礎設施、配電設施、運營等成本,僅依靠售電價差和充電服務費,在短期內難以達到盈利的目標。

    目前我國充電樁市場上有百余家運營商,盡管國家電網、特銳德(特來電)、普天、萬邦(星星充電)作為前四大運營商占據了86%的市場份額,仍然難以避免陷入相同的運營困局:收回成本周期長。

    而這一致命痛點的要害在于:電樁的充電利用率。

    盡管2017年我國充電樁保有量達45萬個,其中,公共類充電樁21萬個,私人充電樁24萬個,但是,目前市場中私人充電樁空閑率高達75%。

    有機構經過測算得知,每個直流樁利用次數為每天8次,那么這座樁才能實現盈虧平衡。

    但現實是,大部分充電樁平均每天使用的頻次在4次左右,這意味著,企業每天只能通過充電收回運營成本的一半。按照目前的收費標準,一根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據多家券商研報,按市場平均價格,慢充公共充電樁成本均價2萬元,快速充電樁成本在10萬-20萬元之間,加之土地使用費、基礎設施、配電設施、運營等成本,僅依靠售電價差和充電服務費,在短期內難以達到盈利的目標。

    以一座10臺120KW直流充電樁的公交專用充電站為例,前期投資成本約500萬元,充電站每年運營成本約67萬元。如果車樁比達到6:1,充電服務費0.6元/千瓦時,日均充電5個小時(充電率21%),年充電量約216萬千瓦時,充電服務費收入約130萬元。粗算下來,大約需要8年才能收回投資成本。

    據業內人士介紹,“充電率21%對于公交專用充電站來講比較正常,充電站平均充電率遠達不到這個水平。行業里做的不錯的企業,平均充電率在15%左右。”估算下來,一個充電站回本周期會更長。

    相對于私人充電樁的分散分布,充電站中的充電樁比較集中,容易進行統一的運營管理,但也正因如此,充電站需要付出額外的管理費用,且需要面臨更高額的土地成本、新建大量配電網設施,還有與充電樁相似的損壞風險,這些都成為充電站難以盈利的制約因素。

    曾有媒體對北京核心六城區的42處公共充電站進行實地調查,這42處公共充電站共有340個充電樁,其中,充電站內充電樁損壞和故障的比例達到了10.2%,不在充電狀態但被占位的比例達到27%,二者相加,無法正常使用的充電樁占比近四成。

    種種亂象下,消費者叫苦“充電難”的同時,運營企業也有苦難言。

    據了解,目前國網建設的充電站嚴重虧損;南方電網相關負責人則回應媒體稱,充電站運營數據“太難看”,不方便透露;星星充電華北大區的充電設施使用率數據在20%左右,尚未達到收支平衡。

    毋庸置疑,充電樁建設前期投入大、收回成本周期長,加之商業模式單一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使得樁企盈利艱難,舉步維艱。

    破解之道唯創新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充電基礎設施政策支持全面、政策力度最好的國家,政策涵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電力接入、充電設施運營等多個方面。

    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明確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公共充電樁50萬個,私人充電樁43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政府層面始終對該領域有補貼傾斜。目前已有30多個省市出臺了充電設施建設補貼政策,補貼最高達設施投資的30%、最高補貼金額500萬元。多地政府還出臺了相應機制,如:鼓勵個人在自有車位自建充電樁,對新建充電樁每個給予600元補貼;非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新購置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的,按中央補貼的60%給予地方配套補貼。

    對于樁企來說,如何提高電樁使用效率,縮短收回成本周期是扭虧為盈的關鍵所在。此外,樁企不能僅靠政策補貼“輸血”,還要自身具備“造血”能力,尋求充電業務以外的盈利方式。比如,以充電樁為入口的廣告、保險、金融、售車、交通工具租賃及汽車工業大數據等。按發改委公布的2020年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估算,如果每臺充電樁可獲得200元/年廣告收入,到2020年分散式充電樁的廣告市場規模將達10億元。

    還有專家提出跨界經營的新商業模式,即圍繞充電樁站布局的便利店、小型咖啡館、小影院、足療店、寵物店等。

    除了在業務多元化上尋求盈利的突破,電樁運營模式創新也被提上議事日程。有人士表示,“就目前的汽車保有量和現有的停車位來說,沒辦法做到一車一位,也就沒辦法做到一車一樁,所以需要共享充電是遲早的事情!蹦壳笆袌鲋兴饺顺潆姌犊臻e率高達75%,隨著共享理念的普及,“私樁共享”的市場潛力巨大,在私樁共享下,個人樁主搖身一變成為私樁合伙人,將車位及車樁共享給其他車主共享收益,同時提高充電樁利用率。

    此外,由車企開啟的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也值得借鑒。北京汽車集團旗下北汽新能源公司創造性提出了換電模式,推進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模式。

    不可否認,充電樁行業未來發展之路一定會經歷技術、品牌、模式的重重洗牌,只有堅持創新發展,才能破解當下困局,也才能贏得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新能源汽車輿情中心
本文鏈接:充電樁遭遇“滑鐵盧” 突圍之道何在?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8-5/201851117522.html
文章標簽: 充電樁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