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2017年1~2月被美國超過之后,狠狠努力了一把,3月銷量達到2.75萬輛,環比增長67%,同比增長76%,當月反超美國7000多輛,并在今年第一季度以49477輛的銷量保住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市的地位。而連續兩年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比亞迪,經過今年前兩個月暴跌之后,目前也逐漸恢復體能。面對國內新能源政策調整,以及市場競爭加劇,承壓中的比亞迪開始放大招解圍。
4月17日晚,比亞迪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傳福在上海車展前夕談及比亞迪未來的新能源發展戰略。他稱,電動車行業的下一個爆發點將是私家車,并且在中短期內,插電式混合動力將是主流,未來3到5年,比亞迪將在全國200多個城市推廣雙模車。
為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王傳福打出“國際”這張牌,以此作為推進比亞迪“電動未來”戰略的輔助措施。除了邀來奔馳底盤專家加盟,以及奧斯卡影帝、聯合國氣候變化“和平大使”萊昂納多擔任比亞迪新能源代言人之外,比亞迪還將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重金聘來擔任比亞迪設計總監。而曾創作過奧迪Q7、奧迪R8和奧迪TT的沃爾夫岡·艾格,已于17日晚上攜全新設計理念與王朝概念車亮相,其中部分設計元素將在比亞迪日后的量產車型上有所體現。
在國內市場,消費者非常注重汽車產品的“顏值”。設計師對汽車銷量起到一定作用。成長迅猛的自主品牌傳祺,自從將原奔馳設計師張帆挖角來擔任造型設計首席總師之后,明顯帶動廣汽傳祺銷量的提升,F在,越來越多自主車企加入整合國際設計資源的行列中。此前,比亞迪的外觀設計一直遭到業內詬病,但王傳福認為隨著沃爾夫岡·艾格的加盟,這將發生改變。王傳福信心滿滿地表示:“將會有顛覆性的變化,汽車設計、底盤工藝等世界級團隊的加入,與比亞迪的世界級技術,形成合力。”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龍頭企業的比亞迪,由于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借助新能源政策東風,近年來實現飛速增長。不過,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調整等因素影響,好日子戛然而止。比亞迪日前發布公告稱,今年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將承受一定壓力,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和盈利將有所下滑。
經過今年1~2月斷崖式暴跌之后,比亞迪銷量一度被多家車企趕超。有媒體發布了國內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榜,眾泰、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車、江鈴新能源、比亞迪以及吉利汽車分別以3977、3524、3410、2927、2723和2305輛排名前6,其中比亞迪丟掉了冠軍寶座退至第5名。目前,比亞迪在逐漸恢復元氣,3月多款車型迎來報復性增長。乘聯會廠商的數據顯示,比亞迪秦EV在3月銷量為1678輛,同比增長633%,環比增長356%;比亞迪e5銷量為1567,同比增長207%,環比增長282%;比亞迪e6銷量雖然同比下滑,但環比增長1362%達到1067輛。此外,比亞迪插電式混動車唐和秦3月銷量分別為1509輛和248輛,環比增長分別為48%和42%。
雖然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回暖,但一些競爭對手的增速迅猛甚至更快。3月,北汽EC系列和EU系列3月的銷量分別為3605輛和2068輛,吉利知豆D2銷量為3593輛,帝豪EV銷量也達到1804輛。此外,蔚來等新能源車新進者也來勢洶洶,將在上海車展上亮相強大的產品陣營,加入新能源汽車的爭奪戰。
2017年,新能源汽車政策進行大調整,包括細化補貼標準以提高技術門檻、設置補貼上限以減少補貼依賴并抑制地方保護、改變補貼支付方式以強化審核體系等。在政策調整影響下,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一度陷入低迷,但隨著政策逐漸趨穩以及企業不斷采取新的新應對措施,國內新能源車的銷量正逐漸走強,從今年1月的0.65萬輛到2月的1.65萬輛再到3月到2.75萬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期待較快的增長。
搶占國內外市場
鑒于新能源的發展前景,車企以及互聯網企業紛紛加快新能源汽車的布局。面對新能源政策的調整以及眾多新能源車企的進攻,作為守擂者的比亞迪正使出渾身解數來尋找新契機。
目前,比亞迪正加快推出新車來擴大自己在產品多樣性上所占有的優勢。距今年2月底推出唐100、秦100兩款新能源汽車不到兩個月時間,比亞迪又于4月17日晚推出重磅新能源車宋DM和宋EV300。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舒酉星談到,比亞迪是唯一掌握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的車企,這有利于比亞迪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
不僅在國內市場尋求突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也在提速。目前已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的比亞迪,繼在美國、巴西等國家設立工廠之后,投資2000萬歐元的匈牙利電動大巴工廠在本月初也正式落成并投產,這是中國新能源品牌在歐洲投資興建的第一座電動車工廠。比亞迪正加速拓展其全球新能源版圖。王傳福直言,隨著沃爾夫岡·艾格等國際團隊加入,將進一步加快比亞迪國際化的步伐。<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4/2017420175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