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這也讓中國穩坐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位置。不過,盡管中國在銷量上引領行業,但其尚未開發出一種汽車品牌,與奧迪、寶馬、奔馳甚至通用相媲美。這讓外國制造商得以在中國開展有利可圖的業務,以保持全球領先的地位。
如今,中國政府正竭力遏制污染,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這對其汽車行業有極大好處。環保法規和生產激勵措施可能會加速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也可能最終會給中國自主品牌帶來制造出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機會。
在政府的幫助下,中國已經培育出了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社交媒體巨頭騰訊以及智能手機巨頭華為,F在,北京似乎決心要從80家開發新能源汽車企中尋找出最有前途的公司,從而幫助自主品牌擠進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的俱樂部。
“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擁抱一個打造高端品牌的機會”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說,“我們能改變世界汽車行業的發展軌跡,彎道超車成為引領者!
盡管大眾和豐田還在最終確定在華市場的電動化發展戰略,但用戶已經可以購買眾多新能源車型了,包括預定蔚來剛剛發布的ES8純電動車。這款車最大續航里程可以達到500公里,價格僅是特斯拉Model X的一半左右。
市場研究機構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駐香港分析師Robin Zhu表示,與許多其他中國初創企業相比,蔚來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因為它擁有強大的投資者背景。據了解,除了騰訊,蔚來汽車的投資者還包括Baillie Gifford和紅杉資本。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徐海東表示,中國在電動汽車銷售方面已經領先全球,早在2015年就超過了美國。
中國商務部表示,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繼續保持著較快的增長態勢,1-11月份累計銷售60.9萬輛,同比增長51.4%,全年銷售量有望超過7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明年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燃料電池車的銷量將達到100萬輛。
這些新能源汽車幾乎都是中國自主品牌。中國政府已經設定了到2025年實現保有7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策上已經開始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并加強對燃油車的控制。
從2009年到2015年,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達到了591億元。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16年和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可能達到了830億元。為了提振需求,中國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10%的返款。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先的補貼計劃將于2017年底到期,但會進一步延長至2020年。
“這是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最佳時機,” 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董事長Kai Johan Jiang說道。該公司于2012年收購了薩博汽車AB公司,希望在中國制造電動汽車。
在中國,一個更大的變化是,限制傳統燃油車發展的雙積分政策將在2019年正式執行。按照規定,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不滿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每輛新能源車的信用額度通常從2到5分不等,而較里程長的新能源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則能獲得更多的信用額度。未能通過配額的汽車制造商可以從競爭對手那里購買信用額度,否則將面臨罰款。
雙積分政策會推動比亞迪和蔚來這樣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它們可以出售超額信貸。
“在電動汽車市場,一切開始重新洗牌,”德國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駐慕尼黑高級合伙人沃爾夫岡·伯恩哈特(Wolfgang Bernhart)說。“我們將看到更為激烈的競爭。”
中國不只是想讓新能源汽車在國內盛行。德國零件制造商Schaeffler AG首席執行官克勞斯·羅森菲爾德(Klaus Rosenfeld)表示:“很明顯,中國汽車制造商想在海外銷售他們的汽車。他們知道,在國內市場上很難與燃油車展開競爭,但轉向電動汽車上可能會帶來巨大機遇!
11月,大眾汽車表示,將投資超過118億美元與當地合作伙伴在中國生產40款新能源車型。該公司希望到2020年每年銷售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將銷量增加到15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電動汽車。豐田也計劃于2020年在中國推出首款電動汽車。
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表示:“在電動汽車行業誰第一不重要,重要的誰能做到最好!
來源:蓋世汽車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7-12/20171227173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