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工信部又推翻前三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按照規定,采用沒有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下稱《產業規范條件》)目錄的電池新能源汽車產品,從今年5月1日起,將不能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即無法獲得各項補貼。汽車廠商憂心忡忡,制造出來的新能源汽車得不到補貼將引發眾多糾紛。動力電池業界也是一片嘩然,原本的推薦性規范將強制執行,但目前符合電池規范條件的企業僅有25家,眾多的國內廠商將何去何從?動力電池新國標的落地,將使行業迎來一輪新洗牌。
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迅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動力蓄電池產能規模近400億W/h,累計配套應用超200億W/h,累計投資超1000億元人民幣,產業規模和發展速度已達世界領先水平。自2015年以來,我國主流動力電池企業,如比亞迪、寧德時代、微宏動力等,產品供不應求。產能的擴大,帶來成本的下降,電池企業普遍效益向好。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4)月動力電池出貨量達3.42GWh,同比增長2.38倍。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有所下降,但動力電池增幅依舊可觀。(1-4)月,出貨量超過100MWh的廠商數量為7家,分別為比亞迪、CATL(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國軒高科、深圳拓邦、力神、普萊德、國能,這7家電池出貨量占比70%。
作為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動力電池的分量實在太重了,可以說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很大一部分都壓在電池上面。這種現狀,促使國內大大小小幾百家做電池的企業都以狂奔的姿勢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跑馬圈地占山為王。新能源汽車界人士指出:“國內企業在動力電池行業的瘋狂布局,讓低端的鋰電池產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這些電池廠普遍規模小、且分散,制造的動力電池性能和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為了賺快錢,部分電池企業甚至搞騙補行為。
電池新國標將落地
為了推動新能源產業穩健發展,據悉,工信部正在修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修訂版征求意見稿),預計最早在第三季度將出臺。新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動力蓄電池檢測要通過《汽車動力蓄電池單體和系統生產企業延伸檢查要求》,否則搭載該電池的新能源車輛將無法進入推廣目錄、無法獲得補貼。新標準擬在一年后的2017年7月1日全面執行。
已通過延伸檢查的單體和系統生產企業,不需重復檢查。延伸檢查要求與《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的要求一致,除了生產規模等方面要求外,還需達到2015年發布電池新國標。
2015年發布電池新國標情況
在技術上,新國標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此前因延伸檢查要求和《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以下簡稱為《規范條件》)一致,業內以為已經進入目錄的企業可以幸免,但事實并非如此。工信部要求已經進入公告的企業也必須重新檢測,“已列入公告的單體企業,應按照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等3項標準要求,對典型產品進行重新檢測,并于2016年6月底前提交具有動力蓄電池檢測資質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逾期未提交的撤銷公告資格。”其次,未列入公告的單體和系統企業要求更為嚴格,“在申報《規范條件》時,應按附件所列標準要求對典型產品進行檢測,并提供具有動力蓄電池檢測資質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采用未列入目錄企業單體產品的系統企業申報時,需同時提交具有動力蓄電池檢測資質機構出具的單體產品檢測報告!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78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