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一帶一路”戰略東風,我國風電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步伐已明顯加速。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委員會風能協會早前發布的《2015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簡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風電機組制造商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1085臺,累計容量達到2035.75兆瓦,風電機組已經出口至28個國家。
但需注意的是,目前我國仍舊在全球貿易保護的“圍堵”下面臨諸多困難。
相關資料顯示,2009年至今年2月,全球范圍內發起的7948起貿易保護措施,共對232個國家(地區)的經貿產生影響,針對我國幾乎占據其中半壁江山,高達3831起。其中,在所有針對我國貿易保護中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達到1304起,光伏和風電等能源裝備已經成為被調查的主要對象。
國際上,類似因專利產權而產生的貿易摩擦近年來一直不絕于耳。由此可見,專利保護已經成為各整機商逐鹿國際市場的隱形武器。據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在通用機械、電氣設備及能源、儀器儀表等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51件、270件和115件。而德國、美國、日本則分別是我國的十倍至數十倍。
具體到風電專利方面,直至近年我國的風電專利申請量開始年年攀升,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4%。目前,在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中,美國的風電專利申請量占居首位,其次為歐洲,我國排名第三。業內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將有望超過歐洲成為風電領域專利申請量第二大國。
在中國風能協會相關專家看來,知識產權已然成為各國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競爭焦點的新形勢下,我國風電企業應盡快提高全球化專利布局意識,克服在“走出去”過程中所面臨的相關風險。另外,政府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引導措施,鼓勵國內新能源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與此同時,還需大力培育擁有知識產權的國內企業,運用知識產權戰略,最大程度地將專利技術市場化。<
http:www.mangadaku.com/news/5878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