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僅僅是分析當前渠道競爭的利弊,更為重要的訴求是,燈飾行業確實到了該清醒認識到“競爭”與“合作”的厲害關系……
“血腥”搏殺:傳統渠道掃蕩開始“沉寂”
毋庸置疑,即使在“渠道制勝,終端為王”的今天,品牌代理模式依然是燈飾行業最常見、最普遍的渠道模式。日漸成熟的直營模式,已經初現端倪,成為渠道建設的生力軍。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但被普遍關注的工程模式,雖然力不從心,商家卻趨之若鷺。網絡的日益普及,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體,網絡賣燈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
上述四種傳統的渠道模式,已經延續、生存了多年。俗話說的好,傳統的就是最有效、最便捷的。但是,行業人士都很明白,這樣的渠道模式,激起了企業與企業之間、渠道商與渠道商之間、品牌與市場之間、大區域與小地域之間的無序競爭。這樣的競爭,已經不能用簡單的“白熱化”來形容,簡直到了“刺刀見紅”的血腥境地。
在走訪企業過程中,不難發現,企業在渠道建設中,都會遇到模式設計經驗欠缺、對行業品牌認知度低、企業產品種類偏少等三大問題。破解這樣的瓶頸,其中核心的一點,就是建設多元化的渠道模式。應重視的是品牌建設及渠道拓展,有了好的品牌和完善的渠道,才有助于企業更快的搶占市場先機。
傳統渠道的“大掃蕩”,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開始慢慢歸于沉寂。無序、惡性競爭,讓相對弱勢的品牌開始與大品牌、大經銷商聯盟合作。多元化的渠道整合時代已經來臨。
“諸侯”割據:多元渠道重在品牌優勢的凸顯
燈飾行業競爭的加劇促使營銷渠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這也必將影響著燈飾行業未來的格局。渠道扁平化有利于實現廠家利潤的最大化,加強對終端市場的控制。未來,直營大區、單店加盟、直營終端連鎖等模式逐漸被具有實力的燈飾品牌廠家采用。渠道多元化將促進競爭的更加多元化,競爭劇烈程度和手段都更高,而這也必將促進市場格局兩極分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從不同媒介的信息分析,國內幾個知名的燈飾照明品牌,都在利用自身產品優勢、企業文化優勢,建立起穩固的營銷渠道。
木林森的渠道拓展尤為活躍,渠道已下沉至三、四線市場。先后開展了“百會工程”、“金秋旺季行動”、“最后一公里”渠道推介會活動,全面深入全國三四線城市,全國近18000多個網點。
陽光照明在國內擁有1500多家專賣店,2000多個經銷商,陽光本身擁有較為完善的傳統渠道優勢,這也成為了LED產品推廣的現成渠道。
朗能照明在五金渠道、家居照明專賣店渠道有著獨特的優勢。目前朗能經銷商的店面,LED產品展銷比例超過兩成的約有50%,超過四成的約有33%,超過五成的約17%。
兩年前,長方照明宣布將終端建設作為投入重點,啟動“百城千店,決勝終端”戰略,在全國100個主力城市建立不少于1000家核心終端分銷商。
新型常態:渠道建設轉型逐漸趨于理性
作為擁有25年發展歷程的三雄·極光,構建起一套相對完整的渠道體系。目前已經在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常駐辦事機構,包括專賣店在內超過5000個銷售服務網點遍布全國各地。
歐普照明上市后,更加注重渠道建設,特別是電商的飛速發展。目前擁有37個辦事處,國內各類渠道終端銷售網點超過30000家,網店遍布全國。在轉型壓力下,歐普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多渠道并行。
華藝燈飾照明則利用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在全國擁有超過300家專賣店、1000多家照明專賣區、銷售網點突破3000個。
經過20年的沉淀,新特麗照明目前在全國有300多家燈飾專賣店,200多家LED商照體驗館,專賣店主要分布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重點地級市。
達美從2014年開始,推行了分公司或運營中心模式,將客戶管理升級到了第二級,新品的上市、價格的下調、售后服務,都能在第一時間實現,最終達到渠道深化的目的,使得達美渠道得到穩固。 <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6-10/20161081658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