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寒冬過后,LED產業的春天并不遙遠。LED器件性價比在不斷提升,2011年,生產800lm的LED燈需要16顆芯片,2015年需要芯片的數量將降至5顆。2011~2015年間,LED燈具發光效率提高將超過2倍,壽命將增加60%,生產成本將降低近60%。新一輪政策“艷陽天”,也帶來LED產業春天的訊息。2012年上半年,新一輪中央和地方產業扶持政策又讓LED行業迅速升溫,我們期待產業的真正崛起。2013年或將是LED照明產品在室內大規模應用的起始年份。
話題二 怎樣推進LED標準制修訂
陳燕生:
企業需要深入了解標準
如何看待標準,LED照明有無標準,一直是行業熱點話題。我們統計了一下,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LED標準,目前已發布LED國家標準11項、行業標準2項;正在制定中的LED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2項;涉及LED相關的國家標準25項、行業標準1項?梢钥闯觯壳靶袠I并不存在沒有標準的問題,這需要企業更加深入地了解標準。
照明產品的標準一般分為安全標準和性能標準。安全標準是強制性的,一般等同于IEC相關標準。性能標準是推薦性的,一般是參考IEC相關標準。我國在性能標準上的要求一般比IEC相關標準更加具體。與安全標準和性能標準相配套的有些需要另外制定檢測方法標準,有些則在標準附錄中列出。近年來,由于節能減排的要求,有些耗能產品單獨制定了能效標準。
國際標準是各國國標的基礎。目前國際上與半導體照明關系比較密切的組織包括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EC(國際電工委員會)、CIE(國際照明委員會)等。ISO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準化領域內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中國是ISO的正式成員,代表中國的組織是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在我國,隸屬于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要負責制訂我國照明電器產品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全國照明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設四個分技術委員會,電光源及其附件分技術委員會、燈具分技術委員會、光輻射測量分技術委員會、基礎分技術委員會。
趙建平:
滿足設計標準是基本要求
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提高照明品質是我們實施綠色照明的宗旨。節約能源的前提是要滿足人們正常的視覺需求,也就是要滿足照明設計標準的要求,不應該一味地強調節能而降低照明的數量(照度)和質量(眩光、照度均勻度、顏色、眩光等)的要求。我國工程建設的標準體系建立得比較完善,不同的照明場所都已經制訂或正在制訂相應的設計標準已有12項,這些標準均是針對人們的視覺工作需求而制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并盡量和國際標準靠攏,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我國的照明設計標準中,根據不同照明場所的照明方式特點,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建筑照明包括了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備用照明、值班照明、警衛照明、障礙照明等;城市道路照明包括人行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城市夜景照明包括泛光照明、輪廓照明、內透光照明、重點照明、動態照明等。
LED作為一種照明裝置應用于普通照明時,也必須滿足照明設計標準對普通照明的要求。事實上大家往往只是過多地關注了LED節能、壽命長等特點,而忽視了普通照明在照明數量以及照明質量方面的其他綜合要求,特別是LED的某些性能與特點,比如:光線集中、峰值光強高,這在普通照明中就會變成弱項,因為光線集中、峰值光強解決不好就會帶來嚴重的眩光,傷害人們的視覺。因此,要使LED在普通照明中得到廣泛應用,必須滿足照明設計標準對照明的對象提出的綜合的要求。滿足了照明設計標準的綜合要求,才能更好推動LED的發展。
趙英:
標準層次沒有高低之分
半導體照明標準化是一項跨學科的復雜系統工程,覆蓋了材料、芯片、器件(封裝)、照明半導體產品和照明系統等開發、生產、流通、使用等各個環節,既不同于一般的電子元器件類產品也不同于傳統的照明光源燈具。
我國對“標準”和“標準化”的定義,是等同采用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定義。“標準”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標準宜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實現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
“標準化”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主要包括編制、發布和實施標準的過程。標準化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貿易壁壘,并促進技術合作。
國家技術標準體系根據標準的適應領域和有效范圍分為四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國家技術標準按約束力劃分有三種標準形式: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指導性技術文件。
技術標準分為: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產品標準、工藝設備標準以及安全、衛生、環保標準等。標準的層次沒有高低之分,對每一項標準都應根據其適用范圍確定其最適宜的標準層次。對于產品詳細規范而言,企業標準應該是最全面、最詳細、最嚴格的。
話題三 LED專利難題如何化解
梁秉文:
對知識產權重視程度不夠
中國LED照明產業知識產權的問題到底在哪里?大家在口頭上都比較重視,但是實際上重視程度卻還遠遠不夠,因為目前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氣氛和環境。
在中國,侵權企業的日子還可以過得不錯,這是一個非常不正常的現象。企業研發出一個好的產品,很有可能三到五個月就被別人模仿了,而模仿者節省了大量在創新研發方面的投入,反而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行生產。創新的代價太高,侵權的成本太低,搞創新的企業付出了太大的代價,而抄襲的企業反而大量獲利。而致力于創新的企業得不到經濟效益,也就沒有能力再繼續創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專利就像懸在我們頭上一把劍。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很多國外大企業的重要專利幾年后即將到期,不會再有什么威脅。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快要到期的專利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國際巨頭不可能讓專利白白流失,后續還不斷會有專利在等著我們。并不是說一個熒光粉的專利到期了就萬事大吉,熒光粉相關的專利還有幾十項,而且后續還有大量更新的專利可能出臺。
在2010~2011年,我國有大量新的LED公司涌現,而他們都面臨著巨大的知識產權風險。近期看來,我認為需要關注的是藍光加熒光粉、圖形襯底、集成芯片封裝以及側入式導光板和燈具等方面的專利,這些都存在著很大的侵權風險。長期看來,高壓和垂直芯片,包括氮化鎵在硅上生長,這方面的專利也應該引起廣大廠商的注意。
葉枝燦:
從優勢技術著手構建專利戰略
在外延芯片領域,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雖然國外專利權人持有的專利占比高達70%以上,但是國內企業也已經從被授權轉為擁有自主專利;在封裝領域,授權和發明專利國外和國內各有一半;在應用領域,國外巨頭依然有大量的核心專利布局。
從宏觀上來看,國內的專利好像很弱,面臨很大的危險,但是實際上我們并非一無是處。根據近一年來對專利的觀察,我們發現其實國內有一些專利很重要,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以科銳訴訟旭寧光電的專利一案為例,最終旭寧光電妥協并與科銳達成了和解,付出了一定的費用。而實際上,國內在更早的時候已經有一篇類似的專利,雖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從使用基本方法和達到的基本目的來看,專業等同性基本相似。雖然國內這篇專利從專利保護的范圍來說,可能會稍微弱一點,只是保護了一個最優的方案,但是這個最優方案,卻能破壞科銳專利的創造性和系統性,因此非常有價值。
那么國內LED企業應該采取怎樣的專利策略?其實日本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日本企業在做專利布局的時候,先圍繞原創技術申請核心專利,明晰好權利要求,確保保護好自己的原創思想,然后在后期形成產品的時候再圍繞產品做專利保護。在產品推向市場以后,進行廣泛應用的時候,再對產品有競爭性的技術做更多布局,形成專利壁壘,以達到其商業目的。雖然目前國內LED產業套用此法的條件尚不完全成熟,但是我們也可以從某些有優勢的技術點著手,借鑒日本企業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