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促進風電裝備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近年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迅速增長,風電裝備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影響風電裝備產業健康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如設備制造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導致價格惡性競爭,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風電發展與電網接納能力出現矛盾等。
行業人士指出,多起風電機組質量事故的背后,一個重要的隱含因素是設備產能過剩引起制造商間的價格惡性競爭,造成整個風電產業鏈面臨成本壓力,某些環節突破產品安全邊際,為降成本,反而犧牲了產品質量。
低價已成低質誘因
“現在,風機價格競爭非常殘酷。與此同時,很多關鍵部件比如軸承、變頻器、控制系統等,國內企業沒法自己做,有的企業甚至連電機都從國外買。在這種情況下,某些主機企業因為要降低成本,所以采購便宜部件,導致風機質量下滑!眹夷茉淳挚萍佳b備司司長李冶8月13日在“2011第六屆中國電工裝備創新與發展論壇”中的發言一語中的。
8月16日,明陽風電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1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顯示,其第二季度全面收益總額為7460萬元,比去年同期下滑54.1%。8月20日后,部分風電上市企業相繼公布了2011年中期經營業績,不僅是明陽風電,湘電風能以及部分零部件廠商風電業務中期業績都已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這進一步印證了我國風電行業近年來的迅猛增長勢頭已明顯趨緩。
自2008年始,我國風機整機價格從6500元/千瓦,經2009年5400元/千瓦,在2010年下半年已跌落3500元/千瓦關口。
眾所周知,產品生產成本的下降是有安全邊際的,超出正常范圍的成本壓縮,只能以犧牲產品質量來實現,這種情況下,產業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將從何談起?
成本壓力蔓延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發電企業的招標導向,在引發風機企業惡性競爭和產品質量低下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些低價中標的發電企業甚至在其招標的過程中,提出了所謂的“標桿價格”,即整機企業的報價如果超出了“標桿價格”,根本無法參與投標。
低價中標使成本壓力迅速向上游傳遞,從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到零部件制造企業,導致整條產業鏈都在拼命壓縮成本。
而為降低產品成本而偷工減料或者尋找劣質替代材料的現象,導致產品質量無法保證。而企業利潤受擠壓,使得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產品研發和創新,這樣發展下去,最終必定影響整個風電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甚至斷送尚未十分成熟的風電產業。
- 1
- 2
- 總2頁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9/201195144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