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我國規劃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將達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5%。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將廣泛應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勢不可擋。而可再生能源最大的特點是間歇性、不連續性和不穩定性,這給電網帶來了很多令人頭疼的問題。電網是平衡電源和負荷的,對于電網來說兩端都隨機而變為不可控,就必須發展一種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而這一技術正是近年的“風光”無限好帶出的另一熱點話題———電池儲能。
電力作為商品,一直有一個課題短板,那就是存儲。電力面對的系統是即發即放,系統穩定安全運行的原因在于電源端可置信、可調控、負荷隨機,可以利用一些技術手段來平衡負荷。但是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后,這種方式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再是根據需求來發電,而是根據資源來發電。
西門子能源業務領域輸配電集團首席執行官UdoNiehage曾說過,今后的電網發展趨勢是“傳統的‘用電負荷決定發電量’的方式,向‘用電量將取決于發電量’轉變!彪S著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增加,這種趨勢將愈加明顯。
儲能的本質是實現對電能的存儲,并在需要時釋放。這一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電力系統生產、輸送和使用必須同時進行的模式。普及應用可再生能源應用到電網,儲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電力系統發輸配等各環節來說,都需要儲能技術的支撐?稍偕茉唇尤腚娋W中,也不是僅僅靠儲能來解決全部問題的,這實際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需要綜合解決。國際上已可見的方式是利用需求側管理,如電動汽車、熱電聯動、節能設施等系列綜合應用,來解決可再生能源后時代問題。
而這些措施都屬于研發階段,其有效性仍不明確。實際上,儲能是當今公認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手段,它可作為承擔接納可再生能源的角色之一,從科研的發展角度來看,近年儲能技術的異軍突起讓業界看到了一線希望。
從我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規劃看,2015年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吉瓦。同時,我們又看到,根據電監會《風電、光伏發電情況監管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國因風電無法上網而導致的棄風達27.76億千瓦時。棄風現象也比較嚴重,如何真正做到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市場關心的重點。
而大規模高效儲能技術正是實現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普及應用最有效的核心技術,是提高電網的調峰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并網的兼容能力,構建堅強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
發展儲能技術實際是在探索電力系統發展新方式。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超導電力研究所所長來小康在2011儲能系統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按峰時負荷增容的趨勢如此發展下去,現在的資源已經不能支撐我們的發展了,削峰填谷的實際意義是電網的改造方式發生變化,通過儲能技術讓電網由功率傳輸向電量傳輸方向轉型。
儲能技術是比較復雜涉及多學科,而且是不斷更新換代的戰略性前沿技術。我們現在看儲能技術并非一個成熟的技術,離大規模商業化運行還有一段距離,但可以肯定是具備強大發展潛力的技術!<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9/2011927109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