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情況同比增長67.6%
據有關部門統計,1-6月,電子器件、電子元件行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28.5%和23.1%,比行業平均水平高6.7和1.3個百分點,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成,其中光電器件以40.3%的增速居首。截至6月底,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5%,高出工業平均增速0.2個百分點;實現銷售產值3.423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1.8%。
工信部人士指出,上半年基礎行業仍是拉動行業增長的主要力量。數據還顯示,軟件業務收入增長29.3%,比制造業增速高7.5個百分點,其中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分別完成收入1073和761億元,同比增長34.5%和36.5%。而通信設備、計算機、家用視聽行業銷售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0.9%、15.3%和13.7%,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的內銷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上半年累計實現內銷產值15445億元,同比增長32.5%。家電下鄉產品銷售5093.8萬臺,實現銷售額124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7%和83.7%。
電子信息產業投資大增 龍頭公司受益明顯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顯示,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3960億元,規模接近去年前三季度水平,同比增長67.6%,高于去年同期26.6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工業投資40.7個百分點。
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這塊,包括互聯網、云計算、電子元器件等都會是未來幾年內“十二五”規劃發展的重點方向。而今年是“十二五”規劃落實的第一年,所以管理層的意向非常明確,國家也在大力推薦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從A股市場來看,是行業景氣即將到來的征兆,會推動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尤其是龍頭企業的發展,有機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而且,今年會陸續推出一些有實際性和推動性意義的項目,所以電子信息產業將在這幾年內迎來一個發展春天。
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領跑 上半年成都GDP增15%
成都市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07.6億元,同比增長15.1%。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7元,增長15.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220元,增長20.1%,增幅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4和7.3個百分點。
去年成都GDP突破5000億元,在中西部城市中處于領先的位置。隨著近年來大規模轉移產業逐步形成產能,成都的GDP得到大幅增長。據成都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統計師段忠德介紹,經初步核算,成都市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07.6億元,同比增長15.1%。
其中,工業生產增長較快。上半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93.1億元,增長21.6%,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3個百分點。電子信息工業、機械汽車工業、食品飲料及煙草工業、醫藥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和建材冶金工業六大重點行業完成增加值724億元,增長19.8%,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增長最快,增速達35.5%。工業集中發展區加快發展,上半年,集中發展區完成工業增加值784.6億元,增長26.6%。
與此同時,上半年,成都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45.0億元,增長17.0%。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7.9%。分產業看,工業投資中,石油化工工業和電子工業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03.0%、77.6%;第三產業投資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通信業和批發零售業增長較快,分別增長47.8%、45.0%。
產業轉移也帶來進出口的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成都外貿進出口總額151.9億美元,增長27.6%。其中,出口84.1億美元,增長24.5%。統計還顯示,成都企業景氣指數回升。二季度企業綜合生產經營景氣指數為134點,較一季度提高3.9點,其中社會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回升幅度較大,分別較一季度回升21.8點和7.7點。
今年上半年,成都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2.4億元,增長46.0%,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4.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270.5億元,增長4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25.7億元,增長22.6%。城鄉居民收入也得到較快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7元,增長15.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6220元,增長20.1%,增幅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4和7.3個百分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情況
2011年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總體運行態勢良好,各項指標增速基本達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生產、出口、效益增速出現起伏,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迅猛,內銷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下一步,形勢中不確定因素很多,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迫切,仍需密切跟蹤形勢變化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