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城市的逐漸“長高”,物聯網時代已經離我們很近。物聯網也可稱作傳感網,中國物聯網的起步并不晚,在一些領域中,應用非常普遍。
尋找價值的契合點
很多消費者對于物聯網還不了解運用這項新技術的必要性,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同時,由于市場需求的相對分散,很多擁有相應技術的企業找不到物聯網的價值增長點。
復旦大學教授、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物聯網國際標準化組織EPC global(Auto ID)中國實驗室主任閔昊告訴記者,物聯網現在碰到的基本技術問題,有近95%的已經解決了,但物聯網的商務問題、應用模式的問題,或者說它到底能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多少價值,這個問題還不清晰,并且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運營模式,這就是物聯網發展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頸問題。
尹超告訴記者,“我們擁有相應的技術儲存,但因為市場需求小,并且很分散,這種情況下成本就相對高一些,我們也在等待商機的出現!
“現在,孤立的物聯網系統價值發揮作用有限,真正找好應用點、并且把規模做大了的企業也不多,物聯網還沒有達到廣泛應用的程度!睍r繼俊說,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觀念的變化,物聯網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諸多瓶頸有待突破
近日,傳感網六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已完成,這是我國第一次對傳感器網絡提出的基本規范,為傳感器網絡在各行業應用提供了標準化的參照體系。并且作為傳感器網絡國際標準化工作組的主導國之一,我國已開始參與物聯網國際標準的制定。
“只有標準統一了,規模才能做大!睍r繼俊說,“另外,人才的缺乏和資金的限制也是非,F實的問題。由于物聯網產業正處發展初期,如何找到好的應用點,從而形成大規模使用,是當務之急。”
據了解,目前中國80%以上的傳感器芯片都是國外生產的。時繼俊告訴記者,在芯片的生產上,國內并不缺乏設計能力,關鍵是加工制造能力不足。
閔昊認為,物聯網被明確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并且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也已經推出,這對物聯網的發展無疑就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專家表示,“十二五”期間,物聯網仍然會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會在某些行業會得到應用,規模也將會非常大。<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7/20117291739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