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天文
集裝箱數據中心是一個可作為數據中心構建的標準模塊,為企業在短時間內完成數據中心容量的擴展;同時,也可作為單獨使用的模塊,在企業主數據中心之外建立獨立的災備站點,或用于軍事項目、政府保密工程、能源勘察、大型活動的戶外作業,是應對于企業級數據中心快速、靈活需求的最佳解決方案。當初選擇集裝箱的大小作為標準,主要考慮了鐵路、公路和海上運輸的便利性,因為世界上的運輸基礎設施已經為做到這一點進行了恰如其分的優化。
Sun公司(已被Oracle收購)在2006年10月率先此種理念,并推出了Black Box產品。目前,Google、Microsoft、IBM、Rackable(現在為SGI)、Verari(破產重組)、Emerson、Dell、Cisco、浪潮、世紀互聯、華為賽門鐵克等都已經采用集裝箱型數據中心的設計,并實施了部署。集裝箱數據中心將增加數據中心場地出租的競爭。并且最終將促使價格下降,為租用數據中心的企業創造一個贏得預算的機會。2008-2009年是Data Center in a box概念取得了飛躍的一年,而2010年是Data Center in a box概念實際實施的一年。

數據來源:ICTresearch 2011,06
圖1 2008-2010年度世界集裝箱式數據中心規模分析
集裝箱式數據中心的確可以滿足一些特殊的業務和數據中心選址需求,但是要想對其進行普及,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對于一些工作負載而言,集裝箱式數據中心是很好的選擇。比如說對于軍事應用而言,必須對計算設備進行快速而又靈活的部署。另外,在未來的模塊化數據中心單元內,還有一些東西需要改進,包括能耗的降低、電源輸出的簡化、空調成本和復雜度的降低等。典型的例子為:谷歌已不再對集裝箱式數據中心感興趣,因為他們使用開放式的機架,同時改變了傳統的供電方式,使用在服務器末端掛12V的鉛酸電池的方法替代了傳統的UPS產品,同時使用Free Cooling的方式替代了空調。
表1 2008-2010年度中國集裝箱式數據中心規模分析
單位:億元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市場規模 |
- |
- |
0.32 |
增長率 |
- |
- |
- |
數據來源:ICTresearch 2011,06

數據來源:HP;ICTresearch整理 2011,06
圖2 集裝箱式數據中心用戶分析
集裝箱數據中心廠商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自給自足型的廠商,代表廠商是Google。為了滿足應用的需求,Google習慣自己設計和開發服務器、存儲系統等。從2005年開始,Google就在數據中心里采用了集裝箱式設計,每個集裝箱能容納1160臺服務器。Google集裝箱數據中心有許多特別之處,比如它不像一般的集裝箱數據中心那樣配備UPS系統,而是為服務器配備12V的電池。Google的集裝箱數據中心主要是自用的,不具備通用性。
第二類廠商是提供通用集裝箱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IT和網絡設備產品供應商。這類廠商很多,包括IBM、HP、SGI、Oracle等,在中國為華為賽門鐵克、華為等中國公司。雖然不同廠商提供的產品規格不盡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提供標準的40英尺集裝箱數據中心。為了滿足一些特殊用戶的需求,HP等廠商也開始提供20英尺集裝箱數據中心方案。這類廠商是集裝箱數據中心市場的核心力量,引導著集裝箱數據中心相關技術的發展潮流。
第三類廠商是以世紀互聯、云立方科技為代表的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便于移動、即插即用的集裝箱數據中心對于提供靈活的數據中心外包服務來說是錦上添花。2003年,世紀互聯取得了集裝箱數據中心的專利。2010年,世紀互聯集裝箱數據中心正式投入商用。世紀互聯集裝箱數據中心采用類似航空業的“濕租模式(即除了提供集裝箱數據中心產品外,同時也提供運維團隊的整體外包服務)”,從而降低了數據中心外包服務的門檻。得益于集裝箱數據中心的便利性,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在服務模式上實現了創新。
第四類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提供商,以艾默生為典型的代表,但是當前沒有看到伊頓和施耐德進入此細分領域,他們依然還是傳統設備的提供商,同時會給部分集裝箱數據中心的廠商提供部分定制化產品。2010年開始,艾默生開始提供數據中心集裝箱,該產品是由德國的Knuerr設計的外殼和負責冷卻業務的力博特制造的。該集裝箱是具有Knuerr Miracel架構,力博特CRV專用的冷卻系統產品,力博特捷運系統(自適應功率模塊)UPS系統。
表2 集裝箱式數據中心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
劣勢 |
l 高密度:可容納高密度計算設備,相同空間內可容納六倍于傳統數據中心的機柜數量;
l 低PUE:由于采用了全封閉、冷熱通道分離,減少了冷空氣的消耗,令電力使用率大大提高,只有相同容量的普通數據中心所占空間的八分之一,從而可以將冷卻成本減少較多。
l 快速部署:集裝箱數據中心不需要企業再經過空間租用、土地申請、機房建設、硬件部署等周期,可大大縮短部署周期。也可以迅速撤離現場。
l 一站式專業服務:數據中心屬于專業產品,設計、制造、硬件都需要專業服務與運營的保障。
l 按需部署:一個模塊可以安裝400至2000臺服務器,這些服務器都是預先安裝并經過測試,可以在幾個小時內投入運行,因為所有這些測試和聯網工作都是在出廠前完成的。
l 即插即用:模塊的安裝非常容易,只需提供電源連接、水源連接(用于冷卻)和數據連接即可。
l 將成本的投入時間從前期投資推遲到服務器部署:模塊化數據中心的一大優勢是,模塊將電源、冷卻設備和IT設備集成在一起,客戶付費后即可使用。這不但推遲了資本成本的投入時間,而且由于數據中心能夠滿負荷運行,還消除了未使用計算能力,顯著節約了成本。 |
l 在經過10年的生命周期之后集裝箱式數據中心能否被重新改造?而且因為規格型號不同的原因,現在市場中提供的集裝箱式數據中心都無法同時處理多廠商的服務器設備。無法安裝不同廠商的服務器設備是集裝箱式數據中心的缺點之一。
l 集裝箱式數據中心內部機架之間狹窄的空間也不便于技術人員來回走動工作。
l 采購一套新的集裝箱數據中心的花費并不比升級現有的數據中心便宜。
l 集裝箱的規格嚴格限制了集裝箱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它們適用于小型、獨立的“停車場數據中心”,或者分布式部署服務器的大公司,而這些應用場景并不多見。
l 傳統數據中心機柜的安裝非常簡單,重新配置機柜即可適應這些增長和變化,而且這種增長和變化可以使用比集裝箱數據中心更精細的計量單位計量。而在集裝箱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中,這種增長和變化必須使用非常具體的計量單位計量。
l 傳統數據中心最低的常用空間需求是服務器機柜,而機柜的安裝和重新安放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完成。然而,實際部署和移動集裝箱數據中心需要很大的空間,而且還需要使用大型的專業重型機械。
l 面臨部署地點網絡連接有限、在安全方面的要求更高,以及面積受到限制等問題, |
數據來源:ICTresearch 2011,06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ICT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