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中,原本占最大份額的核電業溜滑梯的現狀,已經大大降低了之前對光伏市場的“擠壓”,但當前整體光伏行業的動蕩不穩,使企業對各市場游移不定。近兩個月,不斷有行業人士提出疑問:核電萎縮,光伏未來幾年的市場份額有多大,哪些區域最具發展潛力?
為此,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組委會于5月特對300家光伏企業做了一項有關“中國光伏企業市場調整意向”的調查,經分析得出以下結果:21%今后將傾向美國和亞洲市場;32%表示雖然歐洲市場不穩定但還會將繼續把歐洲市場作為主市場;還有16%表示將把中國市場作為今后的方向;另外有14%的企業把目標轉向亞美歐以外的其他市場;占據較小比重的5%對兩年內繼續留在光伏行業沒有十足把握;此外的12%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對此問卷做出回答。
據組委會調查員反映,雖然有88%的企業接受了調查,但猶疑不定的觀點明顯泄露了企業對當下市場觀望的態度。對此,廣州光伏展專家作出解釋:“日前核電與光伏都處于變動期,全球各市場都不穩定,短期內各個區域的光伏市場份額是難以預計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核電產業下滑已經大勢所趨,光伏崛起的同時也在經歷著嚴峻考驗。在光伏政策不確定之前,企業不敢輕舉妄動是情理之中的,但對一個企業來講預先選擇主攻市場并未雨綢繆是發展的前提!
51%(21%+16%+14%)的企業迫切改變為他國經濟作嫁衣的現狀
原料市場長期受制于外,是歐洲政策風引發中國光伏企業“重傷寒”局面的首因。光伏界聲名赫赫的“中國制造”卻要緊隨歐洲政策的脈搏,一些光伏企業面臨為它國經濟發展做嫁衣的不忍事實,勢必竭力掙脫外來束縛,這也是不考慮美國市場的諸多利好因素,調查中21%企業之所以爭相開拓美亞市場的更深層的原因。
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光伏市場,牽動著全球光伏產業經脈,其市場潛力絕不輸于美國,被業內稱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光伏市場。特別在十二五的強勢推動下,中國市場呈現出的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對于某些企業來講,轉向國內搶占市場先機的同時又可以避免開拓國外市場帶來的種種壓力,一舉雙得,這也是那16%的企業做出選擇的初衷。但畢竟國內市場尚不成熟,被動的立場使中國光伏市場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國內企業都在翹首企盼盡快通過政策引導加速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發展。所以在政策尚未明確之前,決定把國內作為主市場的光伏企業要做好熬過初春寒潮的準備。
51%中另外的14%對當下三大主市場的“不屑一顧”難免讓人匪夷所思,其實這種選擇巧妙利用了“冷市場”的雙面性。它的可取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這些區域行業進入者少,競爭壓力較小,企業可以采取多區域多網點布局的方式彌補固定區域需求小的缺陷;2.當地政策和市場具有相對穩定性。
可見,無論是21%、16%還是較小比重的14%,都在努力擺脫受壓制的現狀,為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做積極準備。
32%的企業堅持歐洲市場的原始立場
從32%企業的現狀分析,竭力避免風險是它們選擇駐守歐洲市場的主要原因,也印證了其大舉進軍新市場的不適當性。恰好,日前德國為緩解核禁令帶來的電力緊缺的壓力決定取消下調補貼提案也給了企業喘息的可能。盡管有行業人稱,這有可能是為求臨時緩解市場饑渴做出的暫時讓步,之后政策補貼會繼續下調,但這也讓堅守歐洲陣營的企業再次燃氣沖鋒陷陣的激情:北美和亞洲的市場雖然有望迅速崛起,但未來歐洲光伏市場仍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現在打壓價格也是為進一步拉動需求、降低成本的長遠考慮。
廣州光伏展專家建議
一.急轉新市場對某些企業并非明智之舉,一味的追風會拖垮一個企業。由于經濟水平、消費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各區域市場存在很大差異。以美歐為例:歐洲具有強烈的能源安全意識,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安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供需雙方一拍即合;美國市場的增長前景和法律法規的穩定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與歐洲強烈的環保意識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其對價格的敏感,這個原因極可能導致未來幾年內都很難達到理想狀態。所以快速打開局面并非易事,要量力而行,畢竟開拓新市場所需要的投入不是任何企業都能承擔的。
二.目前全球光伏市場都處于調整期,在光伏市場新的需求因素出現前,整體價格下調也是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現在全球光伏市場都在等待價格持續下降帶來新的需求拐點。為搶占全球市場制高點,光伏企業間新一輪的爭鋒戰已經拉開帷幕。在這個階段,企業要嚴格分析市場,制定適當的市場策略。雖然對有些光伏企業來說這個過程很難熬,但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廣闊的市場前景。
調查目的
此項調查,在促進企業對全球光伏發展有更清晰認識的同時,也可以使廣州光伏展組委會根據及時了解企業動向,制定出更能滿足企業需要的后期展會運營計劃。據了解,在接下來的展會籌備工作中,組委會勢必將改變以往重點區域招展招商的策略,攜國際專員竭力作全球布局。想必,為打造亞洲首要光伏展覽會永不止步的2011第三屆廣州國際太陽能光伏展覽會也定是企業獲得累累碩果的極佳渠道。g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1-6/20116201023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