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日前公布,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12地區(城市)入選。這標志著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同時,也意味著一場市場盛宴正式開啟。
相關市場調研公司分析認為,未來3-5年之內三網融合的各個領域每年將保持30%-50%的增長,預計將達到5000-80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電信、廣電以及互聯網等產業上下游企業正瞄準這一巨大“蛋糕”積極“備戰”。而國家電網(下稱國電)亦于近日和中國電信在京簽署協議,雙方將在電網和通信領域開展合作,以共建電力光纖到戶工程為著力點,合作開展智能電網建設。
該協議共有六個方面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市場資源合作、應急電源和應急通信支撐優先保障、智能電網技術研究和應用推廣、降低通信成本和運營成本等。
據悉,國電計劃于2020年在全國基本建成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現代電網。而在今年,國電將在14個省公司的20個城市進行電力光纖試點建設,共覆蓋約4.7萬用戶。
其實,國電涉足三網融合是老生常談,國資委以及國電的部分領導已經在不同場合談到應該加強智能電網的建設。而國電與中國電信選擇在“三網融合”試點公布的第二天簽約,據說也是“為了等待一個時機”。
國家電網首批三網合一住宅試點小區已經在沈陽開工,首批81套住宅全部接入電力光纖入戶系統。國電管理層表示,20個國電試點未來的新住宅小區都將接入該系統。
電信運營商苦苦追求的“光進銅退”似乎豁然開朗,通過在入室電路中接入光纖,就可以實現“光纖入戶”。
有專家認為這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復建設,但智能電網除了能夠實現電信網和廣播電視網的功能外,還兼具物聯網的特性。通過它,能遠程采集電表、水表、煤氣表等信息,并進行用電分析,從而實現能源、信息的綜合配置和資源共享,并且大大促進節能減排。
因此,有媒體稱中國將進入“四網融合”時代。但通信專家小刀馬并不認同該觀點:“國電未來只會以一個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因為它不同于廣電和電信,擁有互聯網和電視網的內容資源。而電網只是個通路,國電只是想盡可能地發揮光纖的作用,無論是內容,還是互聯網的東西,都不具備。所以,它如果想深入介入,只能選擇合作。”
廣電總局和工信部“對峙”了六稿,才最終把試點方案定下來,國電的加入使得局面更加膠著。行業專家認為“三網融合”監管問題將因此更加亟待解決,如果管理機制不改變,電力上網很難有健康發展的環境。■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8/2010821527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