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為主題的中國館,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展館以“尋覓”為主線,分為“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并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館從當代切入,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凸顯三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規模和成就,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隨后,一條綿延的“智慧之旅”引導參觀者走向未來,感悟立足于中華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未來城市發展之路。
49米上層展區———奇觀體驗與“國寶”亮相
搭乘電梯,來到49米———“東方足跡”展區。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被稱為上層,面積達8500平方米!鞍l展”和“時空轉換”是該層的兩個核心展示角度。
一個超常規的影廳是上層的點睛之處。主題影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影片時長8分鐘,極富視覺沖擊力。以“匯聚”、“建設”和“感悟”著手,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進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大氣、震撼、現代,影片雖短,卻仿如一部“微型史詩”。
走出影廳,觀眾馬上會被另一件“寶貝”所吸引———放大了數百倍的北宋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巨型畫卷可以讓人細細品味,畫中人物、牲畜還以鮮活奇特的多媒體形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景象,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長,走在巨型的多媒體畫卷旁,可以一次看個夠。看完放大版的《清明上河圖》,在“國之瑰寶”室內,通過步道,仍可看到真跡。
緊接著,觀眾在前往41米展廳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綠色植物構建出一個夢幻的綠色環境,其中還穿插著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的影像裝置。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富有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41米中層展區———10分鐘“騎乘”感受智慧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
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游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約10分鐘的“騎乘”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木結構建筑、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33米下層展區———互動展項暢想未來城市33米的下層展廳主體是“低碳行動”,面積約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這里環境設計以白色為基調,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這里有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循環水系統、節能環保汽車,用循環水澆灌的荷花在展廳中央生機勃勃。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么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這里展示了中國人如何通過生活的智慧面向未來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答案”。
中國元素不等于傳統元素,充滿未來感的展示,將中國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張揚相融合,給參觀者提供暢想未來城市的機會,尋找中國的城市未來……■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5/2010524164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