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大唐、華電、華能等在內的多個國內風電產業巨頭早已開始在“黃三角”地區緊鑼密鼓地布局,這與近日國務院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暗合,鼓勵支持在灘涂和淺海建設風力發電站大型企業發展風電。
據了解,在上述規劃未獲批復之前,大唐、華能、華電、國電4大發電巨頭和國家電網公司以及神華集團等6家央企能源巨頭在一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黃三角地區,圈地風電項目。
6家能源央企逐風“黃三角”
從地域范圍來看,這些被列入“黃三角”范圍的縣市正處在山東風能資源密布的區域。
以東營市為例,去年6月,東營黃河南風電場一期工程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到0.96億千瓦時。此外,東營還規劃了河口風電場、利津風電場和黃河口風電場。
按照濰坊市的規劃,到2010年將建成四個風力發電項目。其中華能壽光風電場一期項目總投資為5.6億元人民幣,規劃為4.95萬千瓦,安裝了33臺1500千瓦的風機,目前已經投產發電。此外的其他3個風電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大唐東營風電項目是東營市首個并網發電的風電項目,目前有33臺風機,其中23臺已并網發電,全部投產后年發電量可達9500多萬千瓦時。
此外,在萊州市,總投資220億元的大唐、華能、華電等風電項目正在建設,目前完成裝機容量30萬千瓦,3年內裝機容量將超過百萬千瓦。
如此巨大的潛能已經引得華能、華電、國電、大唐4大發電集團在山東競相爭逐,同時也帶動了電網公司的參與,其中,國家電網下屬的魯能集團先后在煙臺海陽、威海榮成和濱州沾化投資的風電項目已經開工。
本土風電設備企業崛起
風電項目的快速發展,也促使黃三角地區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快速進入角色。2008年,德州市風電裝備制造業的重點企業通裕集團、世紀威能公司、華業公司、株丕特公司、雙一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其中7家重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2.2億元,實現利潤1.3億元。
一個曾被媒體報道的事實是,德州世紀威能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一只腳剛剛踏進風電產業的大門,便收到了1.08億元訂單——60副有望在年底完產的風機葉片被定購。
而在濟南,一期投資30億元的風電產業園日前在濟南高新區開工建設,這一產業園規劃面積1815畝,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基地。
按照規劃,2010年,黃三角地區內新增火電裝機500萬千瓦以上,風力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等能力達到180萬千瓦左右,新增地熱供暖面積300萬平方米,新能源應用比例高于全省10個百分點以上。
隨著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快速崛起和風電項目集群式顯現,一場圍繞風能的角逐大戲正在黃三角地區徐徐展開!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0-1/2010128177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