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鋼鐵、紡織品與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出現貿易爭端,如果雙方在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能源設備領域就貿易保護主義出現摩擦,公平競爭還是拯救地球的問題將會浮出水面。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企業所售產品價格約比德國同行們低20%,根據UBS的一份報告,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在歐洲的售價約為每瓦1.70歐元。德國太陽能企業Conergy與Solarworld已對中國企業的定價行為表示強烈關注。
業界專家們表示,美國企業與德國企業有著同樣的憂慮。
Conergy努力獲取支持,以呼吁歐盟調查中國企業的定價策略,在此之際德國太陽能工業協會BSW正在對關于中國企業進行傾銷的指控進行調查。
曾經紅極一時的太陽能行業如今面臨嚴重的供過于求的局面,在德國與美國兩個主要的太陽能市場,太陽能系統的平均售價已下降超過五分之一,而中國企業正通過削減成本的方式來搶占市場份額。
一個低于10千瓦的太陽能系統在德國要價約3400歐元,而美國一個大型家用太陽能系統的售價超過7萬美元。
通過補貼來讓人們用得起太陽能一向是西方政府在推廣清潔能源中的一項挑戰,但抵制從中國進口低成本太陽能產品或是一項更大的挑戰。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律師傅東輝表示:“太陽能是非常特殊的商品。我認為把它作為(傾銷)目標不是個好主意,因它對于全球(實現)低碳經濟非常重要。”
CCB International分析師Felix Lam表示:“太陽能行業出現傾銷指控讓人擔憂,像太陽能這麼重要的行業可能會被保護主義削弱!
如果貿易壁壘增加,潛在的大輸家包括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與美國太陽能行業的領頭羊First Solar。
匯豐銀行分析師Christine Wang說:“中國依賴外貿,但是美國與德國也是這樣,中國企業必將受創,但長期而言,德國企業也會受創,因中國市場擁有巨大潛力!
中國增加了對太陽能行業的補貼,于7月份宣布對投資太陽能的項目提供50%的補貼,此舉可能進一步削減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生產成本已居全球最低之列。
中國太陽能硅晶圓制造商--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Charles Bai說:“不幸的是,基于邊際成本優勢的有效資源配置精神已不復存在,那些往往毫無根據的反傾銷指控卻日益被當作保護低效生產的工具。”■
來源:與非網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9/200999164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