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次點名,使得乘風疾進的風電行業突然遭遇剎車。而行業迅速擴張所造成的重復建設傾向,隨之浮出水面。
此前全球風電設備及發電量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在美國、歐洲、中國等主要市場都出現了連續幾年年復合增長率超100%的情況,而全球金融危機則令風電這類新能源的發展“不退而進”,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的政策導向,儼然成為了撬動各國經濟再一次增長的新發動機。
中國也不例外。隨著政府《可再生能源規劃》的呼之欲出和大量扶持政策的出臺,危機中呈現一派喧鬧的景象。在喧鬧背后,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不時冒出,又迅速的被喧囂的大潮所掩蓋。但,國務院常務會議,及發改委、工信部的點名,令風電行業發展再遇關口。
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接受專訪時提醒說,國務院會議精神是強調風電產業有“重復建設的傾向”,而不是最近許多媒體熱炒的“風電制造業產能過剩”,“這是兩個概念”,他說。這位對風電有著多年經驗的“行業老兵”分析認為,目前風電行業重復建設的傾向,是由大批投產項目的同質化引起的!岸L電行業實際的產能,其實遠遠小于規劃產能;符合國情、質量可靠的產品,還是處于緊缺狀態!彼f。
而被認為引發對風電重復建設關注的導火索,則主要是發電設備的“價格戰”;在秦海巖看來,這也可以追根溯源至引進技術的同質化,“目前的70家風電企業來說,大多是1.5兆瓦的雙饋機組。而且許多都是買自同一家設計公司。技術同質化,競爭的砝碼就只有價格了!
他由此提醒那些還想進入風電設備制造領域的“后來者”要“自己掂量掂量”。“早期風電設備企業走過的引進技術-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占領市場的道路,如今很難行得通。走老路的新企業難以擁有生存空間。”
記者: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風電,多晶硅等新能源產業出現重復建設的傾向。你對風電行業的產能現狀和建設情況怎么看?
秦海巖:近幾年來,風電產業呈現了爆發性的增長,風電裝機容量近兩年來一直是以超過100%的速度在增長。預計今年裝機容量可以達到800萬到900萬千瓦的規模。從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的發展來看,近幾年可以達到每年1000萬千瓦左右的規模。如果從全球來看,對于風電的需求就更大了。當然,金融危機對于風電行業還是有影響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需求的下降,但這也是暫時的。從世界范圍來看,以美國為首的各國政府對于風電行業都十分支持,因此風電市場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記者:那么“產能過!焙汀爸貜徒ㄔO的傾向”該分別如何解釋呢?
秦海巖:許多媒體得出“風電產能過剩”的依據是,現在風電機組制造企業超過了70家,各家的產能匯總有4000萬千瓦之多。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風電產業,大家就會明白,風電機組的產能(概念)和鋼鐵、汽車不太一樣。風機制造商的設計產能能否全部生產出產品,并不取決于企業自己的裝備車間夠不夠用,還要受制于上游的關鍵零部件和下游的調試安裝技術人員。目前,這兩個環節的瓶頸仍未消除,使相當一部分規劃產能只是“空中樓閣”,比如一些關鍵部件目前還有供應缺口。再比如前兩年緊缺的軸承、鍛件、齒輪箱,現在有所緩解,這也是由于經濟衰退所造成其他行業需求下降,使這些多余的產能從其他制造業轉到了風電制造業中來;而當需求再次上升時,這些產能也自然會轉回原來的行業需求中去,到時很可能又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應該說,現在行業內的確出現了重復建設的傾向,主要問題是重復引進同質化技術。就目前的70家風電企業來說,大多是1.5兆瓦的雙饋機組。而且許多都是買自同一家設計公司。技術同質化,競爭的砝碼就只有價格了。
記者:近幾年來,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一直都是政府政策的導向,很多扶持政策也陸續出臺。這次的點名,會否被理解為新能源行業的政策風向將從“全力支持”轉向“剎車緩行”?
秦海巖:我認為不能簡單的這么理解。
一方面,國家對于風電行業的政策導向一直都是鼓勵的。相對于歐洲一些國家的風電裝機容量已占總電力裝機20%來說,我們現在僅只有1%左右,差距還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風電制造業的同質化、重復建設傾向也的確值得警醒。的確是有很多企業在盲目進入風電領域。這就需要向后進的企業說明,目前這個行業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了,技術的同質化很嚴重,如果你還是引進相同的技術,相比先進入者,規模上肯定不會有優勢,成本上就更不會有優勢。
對于那些有意進入風電設備制造的后來者,沒有技術突破和成本優勢的企業,我建議它們要“自己掂量掂量”。原因是,早期風電設備企業走過的引進技術-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占領市場的道路,如今很難行得通。先入者的優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走這條老路的新企業難以擁有生存空間。
國務院在提出重復建設傾向的問題,應該是很及時和必要的。而且應該看到我們的政府對這些問題也是早有所準備的。大家可以看看2006年財政部和發改委頒布的“促進風電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目前熱炒的“一哄而上”,“電網配套”,“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等等問題都預見到了,而且制定了相應的政策。這些政策目前還在貫徹實施。這些都應是發展中的問題,還要靠發展來解決。
記者:我們注意到,目前風電設備出現了重復建設的傾向,除了企業自身的原因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地方政府激勵的因素。
秦海巖:重復建設的傾向,還有一點就是企業在各地重復建設廠房的問題。當然,廠房建設是產業配套,就近服務的需要。但是,正如你所說,目前地方保護主義也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復建設。比如說,我這里有風力資源,如果你不在我這里建廠,就不允許你賣。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引起產業布局的不合理,再一個是很多地方從配套體系、人力資源等各方面來說,并不適合建立總裝廠,那么必然引起浪費,F在某些地方為了促進GDP,為了得到稅收,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的傾向。還存在本省的風電場只給省內企業開發,省外企業不好進入等情況。這些都應當引起注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UPS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