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工業自動化事業部旗下機構、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服務供貨商Siemens PLM Software,近日對Aberdeen集團發布的一系列行業報告做出響應。這些報告是基于名為“產品綠色化:可持續設計實現工程創新”的市場研究,發布了有關綠色產品開發的最佳實踐。同時,Aberdeen集團還進一步分析了五個垂直行業中的綠色產品開發策略,并研究了每個行業中重要議題。
該報告發布于2009年4月,涵蓋了航空航天和國防、汽車、 消費性產品零售業、高科技與電子以及機械制造(工業設備制造)行業。報告明確闡述了各個行業在產品開發策略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并列出了重要的策略方案。不 同的行業應采取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這些策略包括生產高效能型產品,采用更多可再生或環保一次性材料等,同時降低成本。
Siemens PLM Software行業市場行銷副總裁Leif Pedersen指出:“‘走向綠色’時遇到的瞬息萬變的法規遵循要求以及不斷上漲的成本,為那些開展綠色產品行動的企業增加了新的復雜性。目前,制造商 比以往更需要考慮采用最佳的技術和策略,以在所有綠色產品計劃中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率并降低開發成本!
Aberdeen集 團產品創新和工程實踐研究分析師Michelle Boucher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盡管許多企業已在生產綠色產品方面取得進展,但是這些企業不得不疲于應付滿足各種法規的要求,并需要付出高昂的成 本和大量投資才能享受到環保材料及改善功耗等綠色科技的優勢。透過在整個開發周期內優化綠色產品開發計劃,制造企業可節省成本,確保產品上市時間,并帶動 新型業務的發展。”
“Aberdeen行業分析”報告的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
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的制造商反映,由于面臨來自眾多監管機構的頻繁審查,該行業中的企業只有符合了相關環保法規才可以進入市場,這使得這些企業比其它行業中的企業更有可能實施綠色產品開發策略。
與行業平均水準相比,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的制造企業在處理、回收利用或物質符合性方面明顯面臨更多要求,并需要切實將這些要求付諸于實際產品的具體配置中—與38%的行業平均水準相比,50%的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的制造企業實施了該操作。針對遵循法規的設計被航空航天和國防企業奉為首要策略,與19%的最 佳企業相比,該行業中27%的企業高度關注低排放或零排放型產品的設計。
盡管大量航空航天和國防企業已經能支持針對資源和排 放效率的設計,但是它們在采用軟件工具進行有效設計以達到上述法規要求方面仍較緩慢。該行業的制造企業如要實現產品成本目標、確保產品上市時間,并同時解 決環境問題,就必須明確定義產品的環保要求,確保對物質清單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滿足環保要求不斷推出更多概念和理念并對其進行評估,從而為產品賦予“綠 色思維”。
汽車行業
汽車行業的制造企業對“走向綠色”的追求要遠遠早于其它行業的企業,這解釋了為何78 %的汽車制造企業目前已制定了綠色計劃,與之相比,其它行業僅有63%的企業實現了這一點。
耐人尋味的是,最初生產高效能和環保型車輛僅是對政府降低污染或控制排放等法規的一種響應,如今已成為吸引更多客戶的一項必要手段。但是,“走向綠色”為汽車制造企業帶來市場商機的同時,也為產品開發過程增加了復雜性,最明顯地是開發新型綠色技術所導致的成本支出。
例如,汽車制造企業需要為開發出更具環保性的材料及技術投入大量資本,與24%的行業平均水準相比,汽車行業中 40%的企業將該投資視為一種挑戰。汽車制造企業所面臨的另一個環保難題是將耗油量或有毒氣體排放量降至最低。對此,Aberdeen報告顯示,汽車企業 重點關注創新;尤其是在有能力設計控制系統以減少碳排放方面,與30%的行業平均水準相比,53%的汽車制造企業遠遠領先于其它行業的制造企業。
整體而言,透過從投資報酬率角度審視其綠色計劃,汽車制造企業將從中獲得最大效益。總之,為了生產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綠色環保、價格有競爭力的汽車,汽車制造企業需要轉變其綠色產品開發策略和實踐,從而在生產環保型產品的同時,也能夠削減產品開發成本。
零售消費性產品行業
近半的消費性產品行業被調查者認為,透過綠色產品開發獲取更大的差異化產品競爭優勢已成為一個首要壓力。與其它行業一樣,消費性產品企業所反映的最大難題是 開發新環保技術帶來的昂貴費用支出。特別是,消費性產品企業認為,他們在可再生材料成本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接近其它行業企業的兩倍──消費性產品企業和其它 行業企業的比例分別為30%和17%。
事實是,盡管消費性產品企業已明確承諾致力于“走向綠色”,但是他們在遵循環保條例方面仍落后于其它領域的企業。例如,與67%的其它行業最佳企業相比,消費品行業僅有27%的企業遵循有關產品處理、可回收性或物質合規性等要求方面的明確規定和文檔。
為了成功實現綠色產品開發,消費性產品行業的制造企業應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變更傳播的自動化、對產品變更及其法規遵循保持實時追蹤,并確保物質清單直接根據準則而產生并隨準則的改變而隨時更新。
高科技與電子行業
高科技與電子企業表示,該行業中的企業只有符合了環保相關法規才可以進入市場,這是促使他們進行綠色產品開發的最大壓力。事實上,高科技與電子企業遵循四個 或更多法規的機率比其它行業企業高出63%。81%的高科技與電子企業已成功實施綠色產品開發計劃,這個比例要高于其它行業。擁有自主節能技術是高科技與 電子企業的首要策略- 與38%的行業平均水準相比,高科技與電子企業的比例達57%。
高科技與電子企業很有可能采用仿真技 術,特別是電子行業,將更有可能采用仿真與分析技術──與40%的行業平均水準相比,63%的高科技與電子企業采用此技術。這些工具使企業能夠建立一個虛 擬原型,幫助企業削減成本、降低廢物排放并減少高耗能實體原型的使用。為達到諸多法規要求,高科技與電子企業竭盡所能。
為了協助自己保持合規能力,這些企業實施了需求管理解決方案,充分利用仿真技術,確定并記錄關于產品處置與物質合規性的要求。很明顯,高科技與電子企業在關注 諸如 RoHS (歐盟《電子及電氣設備中禁用物質指令》)和REACH (歐盟《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法規)等法規符合性的同時,他們還必須高瞻遠矚,為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加入綠色包裝和耗能相關策略,以樹立 并維持競爭優勢。
機械制造業(工業設備制造)
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促使機械制造企 業進行綠色產品開發的首要動力,而這些企業面臨的首要挑戰就是開發新技術帶來的高昂成本以及相關的固定資產設備投資,這將影響到產品成本目標。該行業的首 要綠色產品開發策略是效能技術的開發與品牌化,應用該項策略的機械制造企業達54%,而與之相比,行業平均水準僅為38%。
在采用技術支持自身的綠色計劃方面,機械制造企業擁有最大的改善空間。與50%的最佳企業相比,僅有29%的機械制造企業采用組合管理解決方案或創意管理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可幫助他們將適宜的節能產品理念推向市場。
機械制造企業如要成功實施綠色產品開發策略,就必須推出更多概念和理念并對其進行評估,根據有關要求確定綠色內容,并為產品賦予“綠色思維”,從而為那些促使成本居高不下或拖延產品開發進度的難題尋找到解決方案。
Aberdeen 集團對360家企業所開發的綠色產品開發項目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這些項目可幫助企業維持產品法規遵循并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
為了更多地了解制造商如何成功管理綠色產品開發,根據五個績效指針,調查對象被分為三個類別:最佳公司(比例中前20%),落后公司(比例中后30%),以 及行業平均水準的公司(剩余50%)。其中,衡量標準包括產品按預定上市日期、營收目標、產品成本目標、開發成本目標以及品質目標。
Pedersen 指出:“由于企業日益關注新型綠色計劃,他們必須考慮那些能夠確保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能保證環保合規性的策略,并采用最佳的技術和工具,以降低開發成 本和提高投資回報率。開發出在維持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同時滿足客戶需求的綠色產品,是實現永續性的一種標志!
Siemens PLM Software透過其PLM軟件解決方案支撐的完整策略,協助客戶解決上述難題,其軟件解決方案包括數字化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Teamcenter軟件、數字化產品開發解決方案NX軟件,以及數字化制造解決方案Tecnomatix軟件!
來源:電源系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5/200957110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