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能源行業產生了顯著影響。其中,電力首當其沖。
2008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大幅回落。2008年11月,國內煤炭、成品油生產增速放緩,電力生產降幅擴大,呈現供大于求狀況。有關用電需求的焦慮開始在電力行業蔓延。
站在新年伊始的節點,回顧2008,展望2009,金融危機對電力的影響究竟多深,何時“見底”?電力需求的“春天”還有多遠?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
2008:電力需求走低
凸顯于2008年后期的全球金融危機來勢兇猛,其波及面之廣、影響度之深、危害程度之大,超出人們的預期。如今,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作為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而經濟增長放緩必然帶來電力需求的萎縮。從發電量看,國民經濟增速下降導致全社會用電需求銳減,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大幅度下降。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全國主要工業運行情況,2008年1~11月份,全國發電量312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同比減緩9個百分點。10月份,全國用電量出現了2.18個百分點的負增長,這是自1999年以來首次出現單月負增長,而這種負增長局面到11月份更加嚴重。據國家電監會市場監管部副主任常建平透露,11月全國用電量增長率為—8.14%,2008年的電力彈性系數跌破1已成定局。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強調:“電力消費狀況要看用電結構,現在不僅要看發電企業怎么了,更要看用電結構怎么了。”從三次產業的用電情況來看,第二產業的用電增速對電力行業影響最為明顯。2008年10月份,第一產業用電增速為4.53%,第二產業用電增速為—6.48%%,第三產業用電增速為7.83%。而11月份它們分別為—12.89%、—11.12%、4.98%。其中,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用電增速主要與氣候有關,隨機性較大。據統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減緩8.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5.3%,減緩10.9個百分點。
薛靜表示,真正拉動電力消費提升的是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等高耗能企業,尤其是黑色和有色行業。2006、2007年有色行業運行形勢非常好,國際上價格也比較誘人,鋼鐵、有色處于大幅度增長過程,有色行業2007年用電量同比增長30%以上,這是最近兩年電力消費的根本性規律。然而受金融危機影響,與黑色、有色行業發展直接關聯的房地產業不景氣,導致對鋼材、鋁等產品的需求不旺。
金融危機的影響也通過工業用戶傳導到了發電企業。據了解,大唐集團自2008年2月出現組建以來首次虧損后,一直處于虧損狀況,其主要原因除2008年前期的電煤供應緊張和國家政策調整外,宏觀經濟下滑、電力需求大幅下降使得發電企業雪上加霜。廣東一家大型發電企業的有關負責人說,現在發電企業經營十分困難,按一般的經濟規律,很多電廠要停產關門了,但國有發電企業又承擔了保障社會用電的責任和義務。如今煤價終于有所回調,但也就意味著電力需求在回落,發電行業的虧損無法彌補。
電力工業是經濟最直接的晴雨表。面對電力需求放緩態勢,分析人士稱,用電量出現負增長,說明實體經濟正在緊縮,電力指標的下行,也將很快反映在實體經濟的下行上。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2009:上半年不樂觀
進入2009年,經濟寒潮仍然持續,然而,冬天已經到了,春天是否也該不遠了?常建平表示,由于金融危機帶來的波動,使得對2009年電力行業供需形勢的預測難度非常大。他說:“從現在的狀況看,2009年上半年肯定不樂觀,就全年的走勢來講,應該是前低后高。”
薛靜預測,2009年上半年用電增長會非常低,電力消費增長或將低于GDP增長,即彈性系數小于1,估計會在0.7左右。她認為,2009年的電力消費將會有一個漸漸復蘇的過程,絕對不會突變。這個復蘇過程可能會到迎峰度夏期間。根據對用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分析,復蘇過程估計從沿海開始,再到中部、西部。”然而,受產業結構影響,西部地區電力消費今年是否能復蘇還不好說,很有可能會到2010年。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發電企業來說,盡管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但電煤價格暴跌對火電企業業績提振的遠期作用更大。在博中,電煤價格的下跌開始,火電行業的最壞時期已經過去。此外,電力需求增速放緩,不僅造成機組利用小時下滑,還將造成電煤用量增速放緩,對電煤價格亦有負面影響。2009年,獲益于點火價差的擴大和貸款利率下降,火電行業利潤將持續回升。
2009年,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出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將對用電需求產生積極影響。國家將加快核準和開工建設一批影響重大的能源項目,包括對優化能源結構意義重大、帶動效應明顯的核電項目、風電項目等。此外,國家還將加大對農村電網、城市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投資,實施“家電下鄉”等拉動內需的重要舉措。著名能源專家、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強預測,等到4萬億元的投資真正落實后,用電量就會上來。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9-1/200918918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