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元器件在某些人眼中似乎是質量的代名詞了,但是,其起點是和國產元件相比而言的。跟歐美的一些器件比起來,日本的器件又顯得不是那么可靠實在。在我的經驗中,日本器件和日本人的狡猾有點類似,你一不小心,便會上當。以下舉數例,讓大家見識一下日本元器件中的某些貓膩。
大家知道,大功率IGBT日本牌子的質量還不可靠,一般是德國的比較可靠。有一個日本牌子(大牌子)來推銷他們的IGBT時,他們的產品規格書上,標了一個參數,他們的IGBT的滿功率負荷時外表的溫升很低,比德國的低多了。我們覺得很奇怪,按理來說,日本的技術水平較差呀,怎么其溫升反而更低呢?我們問了這個日本牌子的原廠,原廠的技術人員告訴我們,原來他們測溫升的測試點和德國的不同,而德國是取外表最高溫度處來測試,而這家日本公司取的測試點不是最高溫度處。也就是說,如果他們也取一樣的測試點,他們的溫升可能高多了。如果是一般的人,不去深究原因,只看其規格書上的東西,那么就會造成誤導,以為他們的技術已經很先進了。
有個日本名牌的大電解電容的產品目錄,其標稱的紋波電流非常大,看起來比美國牌子的還好。我們知道,大電解電容最關鍵的參數之一就是紋波電流,紋波電流越大越好。這樣看來,似乎日本的大電解電容技術比美國的還好。但是,只要你仔細去看電容詳細的規格書,你就能發現其中的貓膩。人家美國的紋波電流是在最高額定工作溫度下的紋波電流,而日本標的是遠遠低于最高額定工作溫度的紋波電流;也就是說,如果日本也是在最高額定工作溫度來算,那么其紋波電流可能遠遠差于美國的品牌。我發現,這種現象相對普遍,如果你們公司也用到了大電解電容(電壓幾百伏,容量上千微法以上),如果你們用的是日本牌子,那么要下心了,看他們的紋波電流是不是最高額定工作溫度下的紋波電流。
還有個光耦,也是一個日本名牌,標了非常好的一個關鍵參數,我們便去問口碑更好的一個美國品牌,說,為什么日本的牌子的技術比你們的還好?美國那個廠家查了參數,告訴我們,是測試條件不一樣,果然,日本廠的那個參數是在更輕的條件下測試的,如果在一樣的條件下測試,日本的還是不如美國的。
總之,我的經驗告訴我,用日本的器件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被他們的表面的一些技術指標迷惑(不要以為什么指標你都能測,很多指標只要廠家那種條件才測得了),一定要睜大眼睛,看他們的測試條件是不是和歐美的一樣,否則很容易上當。
選擇元器件,關鍵看自己產品的定位。如果要求技術和可靠性很高,還是歐美的可靠。如果是次之,可以考慮日本和臺灣的品牌。當然日本的比臺灣的又稍強,看你的定位了,我認為一些較簡單的元件臺灣的和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小。如果要求更低,那么國產的器件也可以應付。當然,可靠性與元件的復雜程度的關系也很大,最尖端技術的元器件,一般都是歐美的才可靠;更簡單的元器件,歐美退出市場,日本的技術也很可靠了;更簡單的元器件,臺灣的技術也已經很可靠,并且在不斷地搶日本的飯碗;更簡單的元件,國產的元器件也很可靠了。
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9/2008922937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