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廢鉛酸電池外流,而專業危廢品處理生產線停工待料的窘況,今年有望出現轉機。3月6日從有關部門獲悉,上海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含鉛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上海飛輪有色冶煉廠將與本市“鉛消費大戶”聯手,打造廢鉛回收再利用循環圈,正規回收利用率由此可從原來的不足1%提高到25%。
據統計,2006年上海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為200萬輛,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二者每年分別以80萬輛和8萬輛的速度遞增,每年由此產生的廢鉛酸電池約為4萬噸。僅以電動自行車估算,一組鉛酸電池的重量為12.6公斤,使用壽命為一年至兩年,每年報廢的鉛酸電池就超過30萬套,重量達4000噸。
鉛酸電池報廢若不當處置,將給環境帶來嚴重危害。環保專家介紹,一節1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而一組電動自行車的鉛酸電池對環境的污染是其10倍以上。鉛酸電池含有酸液和鉛,若溢流到水中會造成嚴重污染,其中的重金屬還會導致土壤幾十年都難以恢復,甚至誘發兒童惡性腫瘤,因此已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對處置也有相應要求。
但是,由于廢鉛酸電池中含有鉛,經過技術處理,可以用所得的再生鉛作為原料,生產出高附加值的鉛合金,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上海每年報廢的大部分廢鉛酸電池,都被回收廢品的“馬路游擊隊”私自收購,而上海唯一的正規從事含鉛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工廠卻長期處于“等米下鍋”的境地。上海飛輪有色冶煉廠廠長顧秀峰告訴記者,2000年企業投資6500萬元從澳大利亞引進國際先進設備,專門從事廢鉛處理。據介紹,這套年處理能力為4萬噸生產工藝可以對廢電池進行破碎、分選,然后對鉛膏、硫酸、塑料外殼等不同材料進行分類處理,實現無污染再生產。截至2007年底,該廠累計回收廢鉛酸電池共計4000噸,因為缺少原料,一年中大多數時間車間都處于停工狀態,每年還要支出80萬元的機器維修保養費用。
為了規范廢鉛酸電池的流向,上海飛輪有色冶煉廠與本市多家“鉛消費大戶”接洽,探索“生產者召回,飛輪處置”的新路。據悉,上海最大的汽車蓄電池生產商———江森自控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與之初步達成意向。江森公司每個月生產車用蓄電池30萬只,需消耗大量合金鉛。他們曾主動聯系飛輪冶煉廠,希望建立伙伴關系,由江森出面召回廢舊蓄電池,飛輪廠負責加工,并把經過冶煉的再生鉛“新料”還給江森。據悉,經過嘗試運作,已有450多噸廢鉛經過精煉,重新回到企業生產鏈。
專家指出,在美國,廢鉛回收是生產者與使用者聯合負起全部回收的社會責任。美國許多州都采取讓消費者在購買新蓄電池時先付押金的方法。他們必須“持舊換新”才可不再預交押金,否則以前的押金就由政府“扣留”,轉為支持專門的廢鉛回收企業之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覆蓋廣泛的封閉回路鉛循環系統,使全國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和廢鉛利用率達到近95%的高水平。如果廢鉛酸再生企業與生產者聯手模式能夠在全市健康推廣,上海至少25%的廢鉛能夠進入再生利用“循環圈”。
編輯:coco
來源:中國上海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894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