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際上發生的跨洲并購案大多在整合階段矛盾重重。美國電力轉換公司(APC)與法國梅蘭日蘭(MGE)的整合也并不被業內人士所看好,但在黎麗珍富有人格魅力的操作下,兩家公司的大中華區實現了平穩融合
黎麗珍:APC-MGE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大學時期在香港主修法律,隨后在新加坡/英國大學學習市場與銷售,現在是巴黎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后高校教育的一員。早年在香港與一家法國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UPS公司。1986年,她的公司并入梅蘭日蘭,同時接管了大中華區UPS業務的管理。2007年2月開始,出任APC- MGE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IT設備需要綠色節能嗎?合并后的美國電力轉換公司(APC)和梅蘭日蘭(MGE)告訴人們,這一點確實很重要。
2007年初,全球知名的兩家IT設備關鍵電源和制冷服務生產商美國APC和法國施耐德公司旗下的MGE正式開始整合。不久,雙方的中國總部搬到了一起辦公。與以往APC辦公環境不同的是,現在的APC-MGE公司總部有了更多的綠色的植物!袄栊〗阆矚g綠色,她來之后,我們的辦公環境和未來公司戰略中確實融入了更多的綠色環保概念。” APC-MGE大中華區市場溝通經理謝衛剛對《商務周刊》說,“當然這種概念的成功融入,是與兩家公司幾乎無縫的整合過程密不可分的!
黎麗珍1986年開始接管了梅蘭日蘭大中華區UPS(不間斷電源)業務的管理,在她的帶領下,公司在亞洲的業務突飛猛進。2001年,黎審時度勢地將其北亞區總部從香港遷至上海,由此奠定了今天梅蘭日蘭在中國大陸的業務擴展。2007年2月,黎麗珍正式擔任合并后的APC-MGE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2007年6月5日,青島麒麟皇冠大酒店。在一段節奏歡快高昂的拉夫斯基進行曲結束后,黎麗珍第一次以新身份正式出現在與會的200多家渠道合作伙伴面前。事實上,早在當年2月26日開始,APC-MGE的整合就已開始。這短短的100多天里,APC-MGE先后對兩家公司的市場、售后服務、人事、物流和商務部門進行了整合。3月中旬,黎麗珍從香港來到北京,與華北區的幾十家總代和核心二級代理商以見面和電話會議的方式進行了溝通,成功穩定了渠道和公司的“軍心”。
大中華區是APC-MGE在全球的第二大區,原先兩家公司在這區域的業務基礎都相當完善,因此重新整合的難度也很大。黎麗珍依照自己富親和力的工作風格,讓整合過程相對平和順利。按說一家美國公司和一家歐洲公司在合并中是很容易彼此猜疑的,為此,黎麗珍經常直接與每一名員工溝通交流,并與原 APC在中國內地7個銷售區的負責人進行過非常深入的談話!斑@一點也成為了第二階段整合成功的關鍵!盇PC-MGE北方區銷售總監何猶卿說。
APC的產品以往是依靠渠道銷售,而梅蘭日蘭則采取的是直銷方式,兩個公司銷售團隊的資源分配和區域劃分如何整合?針對這一情況,黎麗珍提出,本著高效的原則,依員工的能力進行協調。此后,兩家公司原有的技術研發部門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在彼此熟悉對方的技術和產品之后也融合到了一起,F在,合二為一的技術研發部門正在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研發新的產品,并對先前各自擬定的研發計劃加以重新優化組合。讓黎麗珍高興的是,合并之后的中國公司幾乎沒有裁員。
在黎麗珍擔任梅蘭日蘭亞洲區總裁的日子里,中國市場隸屬于亞洲區。兩家公司正式合并之后,大中華區被提升為一個新的大區,包括中國大陸、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三塊市場,由于目前后兩塊市場所占份額有限,大中華區地位的提升凸顯出施耐德集團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信心。
近年來,跨國公司們都在極力倡導節能和環保,施奈德自然也不例外。有說法稱,施耐德公司正是為了統一全球的UPS綠色標準才收購APC的。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發布的報告,2006年美國的數據中心共耗電610億千瓦時,占美國總用電量的1.5%。這不能僅怪罪于Google、雅虎、微軟等IT巨頭,從商業企業到政府各個部門都要用到數據中心,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這個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峻。而由于電力供不應求,電費也呈現上漲趨勢,企業為此將承擔更多的成本。2006年,微軟和Google已經宣布了一項計劃,將它們的新數據中心建立在美國境內電費最便宜的地區。
“用電量增大不但消耗了大量能源,還會對環境造成影響!泵绹h境保護署指出,“提高用電效率是目前我們能想到的最好辦法。”這句話正點明了 APC-MGE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即在全球倡導構建高效企業(Efficient Enterprise)。在平穩整合APC-MGE后,黎麗珍也在大中華區開始推廣綠色戰略!盀榱嗽诰G色革命中取勝并最終建立高效的企業,APC- MGE制定了一個4C戰略,即抑制熱量(Contain); 將制冷與熱源緊密耦合(Coupling); 合理規劃的組件(Component)規格;管理容量(Capacity)!彼f,“我們的綠色能力將為中國各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編輯:ronvy
來源:新浪財經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2791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