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成本從145元漲到194.4元
“過山車”,是深圳不少電池制造商對去年以來的鉛原料價格波動情況的一致評價。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國際國內鉛價一路狂漲,帶動下游產業電池的生產成本大幅走高,然后出現去年12月的鉛價急瀉,今年2月以來再度漲價。
“去年夏天到現在,我們每個月都要根據鉛價波動,調整很多產銷環節,盡量避免利潤被吃掉!鄙钲谌疬_電源公司董事長胡家達介紹說,鉛是生產鉛酸電池的主要原料,去年6月的鉛價是16860元/噸,4個月后最高漲到26500元/噸,12月份最低跌至19000元/噸,目前又漲回22600元/噸左右,經常是一周一變,但累計漲幅已超過50%,下游企業的負擔可想而知。
胡家達算了一筆賬:常見的一組36V鉛酸電池,重量為12.3公斤,其中大約用鉛8.6公斤。目前,中國1號鉛現貨的價格為22600元/噸,與去年6月相比,生產一組電池僅鉛的成本就上漲了49.36元。
按目前的訂單生產情況,瑞達公司每個月大約消耗鉛原料1500至2000噸,月均增加成本在1000萬元上下,加上電池殼所用的塑料、酸、鈣等各類配套原料價格上漲的因素,月均增加總成本遠超1000萬元,一年下來就是1億多元。而該公司2008年預計年產值約15億元,成本上漲部分就占企業產值的 10%左右!罢娴牟皇切的堪。”胡家達感嘆。
應對:漲價策略與技術手段并用
巨大的成本負壓之下,深圳企業或加強管理,或自主創新,或節能降耗,或漲價轉移成本。企業的坦然應對,讓一切顯得一如尋常。
提價轉移壓力
“鉛價漲幅太大,單靠企業無法消化成本,只能提些價了。”瑞達電源的董事長胡家達說起這話,頗有幾分無奈。瑞達電源去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預計今年產值將達15億元,目前鉛原料的月消耗量為1500至2000噸,加上電池殼所用的塑料(14365,- 235.00,-1.61%,吧)、酸、鈣等其他配套原料價格也在一路上漲,于是只好提高產品出廠價格。
瑞達電源的同行柯斯達公司,也作出了同樣的選擇。該公司主要生產UPS不間斷電源設備,主要部件是鉛酸電池。公司負責人劉先生說,約有1/4的電池是自制,其余批量采購,無論如何都要接受漲價的現實,因此也不斷隨鉛價波動,調整產品價格!昂迷谖覀兣c中移動、中國電信等大客戶簽訂的合同,已包括聯動原材料價格調整產品價格的條款,因此影響不大。”
力多威、圣力源、高能達、博富能等電池企業也在征得主要客戶理解和同意的情況下,提高了產品的售價。盡管如此,企業還是要承擔部分成本壓力。據瑞達、柯斯達等大型企業透露,即便將產品價格與鉛價聯動,但仍有一個月的滯后期,這個月鉛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只能在下個月的供貨價格上體現,無法實時調整價格,中間的損失只能自身消化。同時,鉛在制作鉛酸電池的過程中,還要經過物流、生產損耗等環節,因損耗造成的差額也只能由企業承擔。
快一步物流公司在經營壓力驟然加大的情況下,于今年春節后將收費標準上調了5%,比如一件發往廣州的小行李過去收10元,現在收10.5元。但公司負責人表示,“這種微調起不了多大作用!
一些具專業化規模的機械制造企業,最近在與客戶取得互諒的前提下,也相繼提高報價,向下游企業轉移部分成本壓力。
巧用技術手段“創收”
為化解成本上漲的風險,深圳不少企業隨機應變,靈活采取多項技術手段“創收”,巧用匯率手段、嚴格按單生產、加大廢物利用力度、與上下游簽訂遠期購銷合同等,均廣泛被各類企業采用。
瑞達電源公司董事長胡家達透露,深圳鉛酸蓄電池出口量較大,業界較為普遍地動用了匯率杠桿,至少可減少損失。目前,企業針對人民幣匯率不斷攀升的現狀,在與國外采購商進行美元結算時,一般打兩個月的“提前量”,約定按兩個月后的實時匯率結算,款一到賬即到銀行結算!皡R率不斷變化,晚一周結算,可能就多損失幾個百分點!
規模較大的機械、家電、模具等企業,流行著與上游鋼鐵企業、下游分銷商簽訂遠期采購或供銷合同的做法,以化解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
電池、物流、小家電等行業的中小企業,則開始嚴格按照訂單組織生產!澳壳拔覀儽M量保持零庫存,有生產訂單時才按需采購原料,盡可能降低經營風險。”德能電池公司總經理劉安送說,這樣做雖然可能會流失一些訂單,但在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之下,安全第一最重要。而兩年前便飽受金屬材料漲價之苦的艾美特電器,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采取相應對策控制成本,即在保證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盡量控制訂單總量,一些可有可無(總量不大且中長期合作前景不明)的訂單就不接,從而保住了微利。
伴隨上游成本的抬高,金屬材料用量較大的家電、機械、電池等行業,最近對廢物回收利用的力度也加大了。一位企業家半開玩笑半當真:“蒼蠅也是肉。很多廢舊金屬回收足了、利用好了,一年下來的效益還是很可觀的!北热缫粋出廠價為2000元的鉛酸蓄電池,按實際回收價值估算,僅需600元—800元便可以廢品換新品;厥盏膹U電池經過處理,可重新再用,中小企業利用現有技術能力或稍加改造便可上馬有關項目。
編輯:ronvy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3/20083191616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