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Peng Jiang、Chih-Hung Sun以及波特蘭州立大學的Bin Jiang。Peng Jiang表示,太陽能電池的低效率部分是由硅材料的反射性造成的,而目前的一些防反射涂層并不十分理想。在較窄的波長范圍(500nm—800nm)之外,日光(波長為400nm—1400nm)的反射損失會大大增加。
研究人員的最新靈感來自于飛蛾的眼部結構——一個個“鼓包”的依序排列讓整個眼睛幾乎不反光。盡管這是飛蛾自然進化出的防御夜間敵人的手段,但如果將其應用于太陽能電池,就有可能會大大增強光線的吸收。研究表明,新手段可以讓硅片對光線的反射少于2%,而沒有涂層時,這一數字為35%—40%。
通過將懸浮有納米顆粒的液體置于硅片上,并令硅片旋轉,納米顆粒就會按照他們構造的“蛾眼”模板分散開來。Jiang表示,“該過程中納米顆粒的排列是自組裝的!毖芯咳藛T表示,這種方法不但在技術上容易實現,而且成本較低。這是當前的防反射涂層所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
研究人員的最新靈感來自于飛蛾的眼部結構——一個個“鼓包”的依序排列讓整個眼睛幾乎不反光。盡管這是飛蛾自然進化出的防御夜間敵人的手段,但如果將其應用于太陽能電池,就有可能會大大增強光線的吸收。研究表明,新手段可以讓硅片對光線的反射少于2%,而沒有涂層時,這一數字為35%—40%。
通過將懸浮有納米顆粒的液體置于硅片上,并令硅片旋轉,納米顆粒就會按照他們構造的“蛾眼”模板分散開來。Jiang表示,“該過程中納米顆粒的排列是自組裝的!毖芯咳藛T表示,這種方法不但在技術上容易實現,而且成本較低。這是當前的防反射涂層所面臨的兩大主要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coco
來源:科學時報
編輯:coco
來源:科學時報
本文鏈接:“蛾眼”啟發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究新思路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2/20082271142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2/200822711422.html
文章標簽: “蛾眼”/太陽能電池/納米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