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行愈近的奧運會引發了人們對2008年通信業越來越多的猜想。新年伊始,3G、全業務經營、電信運營商重組作為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仍然備受矚目。
2008年通信業能否迎來新的變局?這值得所有人拭目以待。
2007年末,中國上市通信企業股價的紛紛上漲為這充滿變數的一年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奧運腳步漸漸臨近,不由得讓人對2008年充滿期待:電信業重組、3G發牌、運營商全業務經營……這一連串期待貫穿了整個2007年的能否在2008年?2008年將會是通信業的大變局年,還是在不變中以靜制動?
TD-SCDMA:3G時代一枝獨秀?
時間進入2008年,在3G逐步成真的大背景下,TD-SCDMA無疑是中國3G市場的著眼點。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國產的TD-SCDMA標準在商用之前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
在2007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國際通信展上,TD產業聯盟旗下的大唐、華為、中興、普天等31家成員企業集體亮相,就其自主研發并已實現量產的TD全系列產品和業務解決方案擺出了強大的陣勢。綜觀整個2007年,TD產業的發展只能用令人眼花繚亂來形容。以大唐為主導的TD-SCDMA核心企業通過專利技術共享等方式,促進了TD產業聯盟的形成與發展,到目前為止,TD-SCDMA已經形成了一個包括接入網、核心網、終端、終端芯片以及測試儀表、配套設備、測試環境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TD-HSPA、TD-SCDMA手機電視等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2007年,TD測試網絡開始了第二輪大規模的建設,中國移動第一輪TD終端測試也在2007年7月完成。同時,國家也給予了TD標準極大的支持。2007年6月20日,國家開發銀行與大唐集團簽訂全面合作協議,給予大唐集團300億元的授信額度,這是大唐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高授信額度。7月中旬,信息產業部正式公布的2007年電子發展基金招標的結果顯示,14個項目中與TD相關的中標項目就有3個,像業務開發平臺、高性能核心芯片、雙模終端這些有助于產業鏈快速壯大的項目,都是政府重點支持的對象。
在未來,TD必將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諾盛電信咨詢發表報告稱,專利費已經成為影響國內WCDMA手機生產商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核心專利的缺失,國內廠商生產WCDMA手機需要支付的專利費預計相當于銷售額的25%。而TD-SCDMA將為中國企業省下約5000億元的專利費。TD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
在手機用戶增長方面,TD用戶也將迎來大發展。調查公司Cowen and Company的研究顯示,韓國在開通3G網絡的5年內,3G普及率達到79.1%,日本則在6年內達到63.3%。美國咨詢公司摩立特分析,中國的TD用戶有望在4年內提高42%,2008年,TD用戶將達到1200萬左右,之后將以翻倍的速度一直增長到2012年。
WiMax:奧運良機引爆發展?
2007年10月之前,作為3G的補充者和最有潛力的競爭對手的WiMax,在中國市場上還處于有些尷尬的狀態。盡管有北電、英特爾、IBM等廠商的青睞,但是在入圍3G標準前,它在中國的發展仍然處于一種混沌狀態。設備廠商中,只有華為、中興加入了聯盟;運營商對此也保持謹慎態度,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雖然對WiMax保持了一定的關注,卻還沒有做出實質投入;在市場實際商用方面,除了大連、成都市政府和英特爾合作部署WiMax網絡外,還尚未有運營商主導的大規模應用;可用頻率也被占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2007年10月,WiMax正式成為3G的一員,成為繼TD-SCDMA、WCDMA和CDMA2000之后,ITU組織認可的第四大3G標準。頓時,WiMax掀起了討論的熱浪。WiMax成為3G標準家族的一員為全球統一頻譜掃清了障礙。今后,運營商部署網絡將更加方便,WiMax也可以全面參與ITU的高級4G計劃。
與3G網絡相比,WiMax網絡需要的基站要少得多,此外,WiMax基站的成本也比較低,這些都讓它具有了在新興市場推廣的優勢。加入3G的大家庭更給WiMax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目前,WiMax論壇的成員已經達到470個。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勢必將帶來通信業的巨大需求和市場機會,因此,業界期待,借奧運會東風,WiMax將迎來爆發式的發展。
“2008年,WiMax市場將加快發展!辟惖项檰柾ㄐ女a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凱說!皬漠a品以及標準的成熟度檢測來看,奧運會是一個具有高標準要求的平臺,既然中國移動已經為奧運會提供WiMax傳輸,可見WiMax技術及商用的測試已經成熟!彼硎尽W鳛門D-SCDMA標準的補充,WiMax將在奧運會上得到商用。他預計到2008年第二季度前,北京市275平方千米的范圍內將設置9000個WLAN(無線局域網)接入點以及150個WiMax基站,覆蓋北京市90%的主要街道。
另外,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杭州、深圳六大城市已經確立無線城市計劃,WiMax網絡建設已經在這六大城市正式鋪開。上海已經在嘉定區建設WiMax網絡,利用WiMax無線傳輸,提供單路512Kbps-3Mbps的圖像傳輸帶寬,將多個視頻監控終端接入處于街道的節點,該方案比光纖接入成本低、施工簡便,并且今后還將擴展到智能交通、無線醫療等多方面應用。這樣,無論是作為TD標準的補充,還是與WLAN融合,WiMax都將走上廣泛商用的道路。
“不管怎樣,WiMax已經成為事實,在中國市場將產生巨大的機會!痹2007中國信息產業經濟年會上的演講中,埃森哲通信和高科技部總監魯維曾這樣說過。他認為,WiMax雖然是作為TD的補充在奧運會中得到應用,但是WiMax可以很好地提供綜合語音、數據、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承載未來移動寬帶的主體能力。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中,正是適合WiMax生存的土壤。
但是,也并非所有人都對WiMax的前途一片樂觀!癢iMax不太可能成為主流應用。”易觀國際電信分析師郭飛就表示了異議。“在奧運會舉辦前,運營商重組和3G牌照發放應該會落地。運營商目前都在開展全業務運營,固網運營商在拿到牌照后應該會轉向移動網絡的建設以及更為成熟的3G應用,哪里還有余暇顧及WiMax呢?無論怎么說,它也是TD應用的補充,當TD應用上馬后,WiMax不會得到主流市場的重視。但是,行業用戶、電子政務、區域運營將是WiMax可以一展身手的機會!彼f。
而對“TD和WiMax是否會產生矛盾”這一說法,分析師們都表示,TD和WiMax在中國市場上,將得到更好地融合。埃森哲認為,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WiMax是可以提供新的市場機會以及實現業務轉型的通道。融合是通信市場未來發展的主題,行業中需要能在網絡層面、業務層面、客戶群層面實現更好的融合的企業,WiMax本身就代表了融合的理念,是值得運營商重視的技術。“奧運會是個難得的機會。它對通信的需求豐富且復雜,是其他任何情況都不能比擬的。這種環境為所有通信新技術提供了良好的試驗田,因此,WiMax無論如何都會在2008年通信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來進一步探索和成熟。但是,并沒有特別的驅動因素在明年刺激它的發展,因此,我認為,它在2009年之后,才會逐步迎來突破性的進展。”郭飛表示。
全業務經營:運營商明年轉型在即?
2007年終,信息產業部在全國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在未來一年內推動電信企業全業務經營方案盡快出臺,以優化市場競爭結構。
對業界來說,全業務運營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隨著電信市場的逐步開放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信業競爭日趨激烈,個人用戶市場趨于飽和,運營商規模效應的增長開始放緩、ARPU值連年下降,這些不利因素制約著電信運營商的發展步伐。無論是固定運營商還是移動運營商,由“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已經成為它們的共識。隨著技術融合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單業務經營不僅阻礙了技術進步趨勢,也造成了電信業發展的不均衡。尤其是在我國,六大運營商中,只有中國聯通是全業務運營商,但是它也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業務經營。中國移動雖然實力雄厚,卻由于沒有固網經營許可,因此只能站在圈外觀望。這些運營商們只能在各自占有優勢的領域內經營,互相進入程度不高,在市場上也無法形成真正的有效競爭。因此實現全業務經營、推動戰略轉型成為運營商們迫在眉睫的任務。全業務牌照的發放也呼聲日高,備受期待。而電信企業全業務經營方案一旦出臺,將對電信業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除了相關法規的助力之外,電信運營商們又該如何推動自身的轉型?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咨詢師李永明認為,這種轉型的重點和關鍵恰恰是行業客戶。他認為,首先,當前運營商行業用戶業務收入仍主要來自于互聯網接入、帶寬租賃及語音業務等基礎業務收入。由于在基礎業務市場,運營商產品趨于同質化,導致價格競爭激烈,從而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運營商開拓新的行業客戶利潤增長點成為必然。其次,在經歷了信息化建設的萌動后,信息應用環境逐步走向成熟。在國家信息化戰略推動下,許多行業集團已認識到信息應用的重要性,也對信息應用有了初步的認識,已經或正在進行信息化建設規劃。而在IT和CT融合的背景下,運營商憑借行業地位,整合上下游行業資源,將電信業務內嵌到企業信息化系統、業務流程中,提供融合電信應用、軟件系統和網絡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成為推動電信行業應用市場規模增長的推動力。最后,中小型客戶市場潛力巨大。從市場結構來看,中國電信行業應用主要集中于政府、金融、石油、交通等集中度高的行業,而在市場集中度低、中小型企業居多數的行業具有信息分散程度高、信息獲取不通暢的特點,這些行業對整合信息的需求的更迫切、更現實。而運營商憑借其強大的縱向整合能力,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價值的行業信息,符合其成為“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戰略目標。
但是,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全業務經營并不適合每一個運營商。比如中國移動,它現在沒有固定網絡,重新建設固網會比較困難。因此,中國移動最好像沃達豐那樣,專門經營移動通信。
“運營商們在實現全業務經營的過程中,也必然會有不同的路線和側重點。比如中國移動,它以前的業務專注于個人用戶,即使拿到了牌照,也會繼續注重個人業務。而中國電信則是在企業和家庭業務上有專長。全業務經營不是要求運營商在任何領域上都行動一致,那樣必將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而是要有側重點,實現差異化經營!惫w說。
總之,在未來,全業務經營將在更廣闊的領域內考驗運營商的經營智慧和大局觀。國內電信運營格局能否因此而改觀?這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coco
來源:國計算機報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1/2008181051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