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這個代表半導體照明的外來詞已逐漸為國人所知。隨著LED燈在建筑泛光照明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人類照明史即將在白熾燈、熒光燈之后,進入一個全新的綠色光源時代。但上?茖W院日前完成的“上海半導體照明產品技術路線圖”研究表明,來自海外的半導體照明“專利大鱷”們,正對上海乃至全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形成合圍,亟須全行業通過自主創新加以突破。作為市科委科技發展基金軟科學重點項目,此份“路線圖”已驗收通過。
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10年前后,美國將有55%的白熾燈和熒光燈被LED燈所替代,而日本自2006年起便開始以LED燈大規模替代傳統燈具。在此趨勢下,以美國通用電氣、荷蘭飛利浦、德國歐司朗三大照明巨頭為代表的跨國公司,紛紛與上游半導體公司合作,新建半導體照明企業,并在我國搶占專利制高點,構筑起專利包圍圈。如通用電氣已在滬建立一家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型照明公司,藉此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
上海科學院研究表明,世界半導體照明專利申請量增長迅速,其中日本擁有專利最多,占近四成。而我國大陸該領域專利申請量,若置于全球企業排行榜上,則只有索尼公司約1500件專利量的一半左右,排在三星公司之后,列第10位。更值得注意的是,相當部分本土專利都控制在大陸以外的企業手中,目前已有約16個國家和地區在大陸申請半導體照明專利,占我專利總量40%。從企業國別分布上看,以日資為首的跨國企業占有半壁江山,而且其掌控的專利分布于LED產品的外延、芯片和封裝等各個環節,豎起完整專利壁壘。
據了解,上海半導體照明專利水平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還存在某些差距。研究數據顯示,國內專利分布的主要地區依次為臺灣、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其中,外地一些研究院所和大學的專利擁有量較為集中,如浙江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及南京大學在產業鏈中的外延環節專利量,分別居全國第三、第四、第十名。而在外延設備方面,上海明顯落后于浙江,仍基本處于空白。令人深思的是,目前本土企業所占全行業專利的比例不到5%,這與國外以企業為主體的專利申請情況大相徑庭。
“路線圖”認為,上海的目標之一是“完成LED照明在若干市政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并在應用示范中,通過政府采購與市場需求拉動,以及加大研發投入,逐步發展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終端應用產品,引導企業做大做強。該項目專家表示,上海在LED材料工藝領域具有一定優勢,應繼續保持,服務于全國產業鏈發展。
編輯:coco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8-1/20081221356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