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國,而且其能源嚴重依賴進口。但是近年來日本節能技術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新能源開發利用出現扭虧為盈的、倍增趨勢,使日本經濟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大幅降低,部分日本新能源企業開始出現向海外擴張的新跡象,有日本專家甚至提出,日本從能源進口大國轉變為能源輸出大國不再是夢想。
在今年八國集團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期間,日本充分利用全球氣候變暖越來越引發世界矚目這一趨勢,憑借其目前暫時領先的節能及新能源開發技術優勢,加速搶占全球新能源市場?梢灶A見,日本將利用明年八國集團會議東道主的契機,進一步大力爭奪在新能源開發的主導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和環境問題遲早會成為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因此,我們應該盡早制定相關對策,未雨綢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一)日本大力發展新能源
乘坐新干線列車經過名古屋到達岐阜羽島車站時,遠遠看到一座氣勢磅礴的建筑物——三洋太陽能研究所。它始建于2001年12月,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5046塊黑色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功率達到630千瓦,每年發電53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5噸。這座建筑全長315米,高37.1米,重3000噸,由四根粗大的支柱擎起,遠遠望去就像陽光下的黑色弧線勾勒出的巨大船形建筑飄浮在空中,因此這里也被稱作“太陽能方舟”。三洋電機太陽電池科學館館長阪本貞夫介紹說,“太陽能方舟”是追求清潔能源,探索利用太陽能發電的象征!
據了解,資源短缺的日本多年來一直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利用生物發電、垃圾發電、地熱發電以及制作燃料電池作為新能源,特別是對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寄予厚望。經過多年發展,太陽能在日本已逐漸普及,很多家庭都購買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從2000年起,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電池產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約占世界的總體產量的半壁江山!
三洋電機廣報部負責人大巖明彥介紹說,三洋電機從事太陽能研究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卻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真正出現盈利僅僅是這兩三年的時間,F在三洋電機的總銷售額大概是2.4萬億日元左右(1美元約合123日元),其中太陽能電池的銷售額大概在550億-660億日元。在長期的虧損中,三洋電機堅持下來是因為堅信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將是21世紀的核心事業。
據悉,由于太陽能電池產業開始出現盈利,三洋電機將投產400億日元提高太陽能電池的全球產量。而全球太陽能生產排名第一的日本夏普公司也宣布將重拳出擊,擴大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內的優勢,并計劃向生產核心部件的奈良縣的葛城工廠投資約30億日元,以在近期將產能由600萬兆瓦提高到710兆瓦。此外,夏普公司還計劃把英國組裝廠的產能提高一倍,到2010年度將把太陽能電池銷售額由目前的1600億日元提高到5000億日元。日本京瓷公司也計劃投入400億-500億日元,在2010年之前使產能提高一倍,將發電量由目前240兆瓦提高到500兆瓦。京瓷公司同時還計劃擴建全球各地的組裝廠,向市場推出發電效率比目前提高約5%的新產品。此外,日本三菱重工也計劃投資額200億日元以上,將電力生產能力從今年春季的年5.4萬千瓦提高到15萬千瓦以上。
(二)日本新能源開發利用日益普及
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日本新能源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各項新能源均呈現倍增趨勢。
在太陽能利用領域,日本居民光伏屋頂系統最近5年平均年增長率極為迅速,其中2002年生產能力增長了47%,2003年增長了45%,2003年底,總計安裝88.7萬千瓦,2004年達到113.2萬千瓦,日本政府計劃2010年總計安裝482萬千瓦,將比2004年增加3倍以上。
另外,作為最新的研制成果,太陽能電池還被應用到汽車領域,被業界寄予厚望。馬自達是全球首家在天窗上采用了太陽能電池的汽車公司,在2005年東京車展期間,馬自達又展出了概念車“先驅”,在太陽能電池動力方面又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在玻璃車頂后部和后掀門下部配備了“透光太陽能系統”,這種太陽能電池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及設計性。
在風能發電領域日本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2002年日本風力發電能力為46萬千瓦,2003年度73萬千瓦,2004年度達到100萬千瓦,日本權威專家預計到2010年,全國的風力發電能力將達到300萬千瓦。
在新能源環保汽車方面,日本運輸省及環保省的官員宣布,日本將盡量提升低污染汽車的使用率,計劃把雙動力引擎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數量從目前的60多萬輛增至2010年的1000萬輛。
日本還正式出臺了新產業創造戰略,把燃料電池放在舉足輕重的地位,日本能源廳的數字表明,2004年日本燃料電池能相當于1萬千瓦,而到2010年將劇增到220萬千瓦。有關專家估計到2010年,燃料電池市場規模約為1萬億日元,到2020年預計市場規模將翻8倍,達到8萬億日元。
由于日本新能源呈現倍增趨勢,日本政府提出,到2030年日本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將由現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比重將不斷上升。雖然相對傳統能源來說,目前新能源比重依然很小,但是一直跟蹤研究日本新能源開發的日本資源綜合研究所所長一木修對遠景相當樂觀,他提出,日本利用高科技轉化利用太陽能,并利用太陽能電池儲存能源,這在操作技術上已經可以做到,只是在進一步普及中還有許多困難,但一旦突破以后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由此日本可以實現能源進口大國到能源輸出國家的夢想。雖然目前太陽能研究、利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相對于太陽能開發利用還有非常巨大的空間。
(三)日本企業加速搶占全球新能源市場
除太陽能電池領域以外,日本企業在全球風能市場、地熱資源市場、核電市場、燃料電池等領域都展開市場攻勢。松下電器等公司紛紛推出了家用燃料電池,山形縣立川町11臺風車發電量達到町內消費電力的60%,巖手縣建成了日本第一座牛糞便發電廠。日本首都東京興建國內最大生鮮垃圾發電廠,設計垃圾處理能力每天為110噸,相當于73萬人排出的生鮮垃圾量,用這些垃圾發電產生的電能可供2420戶使用。
日本風力發電機龍頭企業三菱重工今年擴大了面向美國地區的市場攻勢,據悉在今年5月已得到5家美國風力發電公司788臺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的訂單。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將是三菱重工迄今為止接到的最大風力發電設備訂單,估計總金額將達1600億日元以上。此外,三菱重工還計劃憑借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機開拓歐洲市場,該發電機為海上機型,水深30米以內均可安裝,1臺即可滿足4000戶家庭用電。今年三菱重工還首次涉足中國風力發電市場,該公司目前已與寧夏發電集團旗下的吳忠儀表公司就提供中型風力發電設備的制造技術授權達成了協議。三菱重工計劃2008年度的銷售額提高到約1500億日元,全球市場份額擴大到目前的5倍,以爭取獲取全球風力發電市場10%的份額。
另外,據日本媒體報道,三菱重工在今年3月還在美國獲得2座核反應堆訂單,訂單金額預計達6000億日元,該核反應堆將于2015年投入運行。據悉,這是美國政府時隔約30年后重開核電建設項目之后第一筆日本企業獲得的訂單,是日本自主開發的反應堆首次向海外出口!
此外,日本神鋼電機就風力發電系統與一家印度環保設備廠商展開了合作,共同開發當地風資源。日本九州電力、住友商事在風力資源穩定的中國內蒙古赤峰市與中國某集團公司簽署了有關在內蒙開展風力發電業務的可行性調查協議。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印尼蘇門答臘島北部,日本伊藤忠商社及印尼石油天然氣公司、能源國際等企業將在這里聯合建設全球最大的地熱發電站群,總發電能力將達到約330兆瓦,第1個發電站將于2007年開工,預計2009年完成。日本住友商事今年2月同樣接到了印尼地熱資源開發總額達140億日元的大額訂單。
(四)日本新能源戰略的主要特點
縱觀日本在發展新能源中的主要措施和辦法,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第一,70年代石油危機重挫日本經濟以后,日本舉國上下對能源安全具有了強烈的危機意識。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推行能源“陽光計劃”,三十年堅持實施新能源戰略,確保在戰略上未雨綢繆,及早應對盡占先機!
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術開發計劃,此后又分別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節能技術開發計劃”和“環境保護技術開發計劃”。1993年,日本政府將上述三個計劃合并成了規模龐大的“新陽光計劃”!靶玛柟庥媱潯钡闹饕康氖菫榱嗽谡I導下,采取政府、企業和大學三者聯合的方式,共同攻關,克服在能源開發方面遇到的各種難題!靶玛柟庥媱潯钡闹鲗枷胧菍崿F經濟增長與能源供應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新陽光計劃”的主要研究課題大致可分七大領域,即再生能源技術、化石燃料應用技術、能源輸送與儲存技術、系統化技術、基礎性節能技術、高效與革新性能源技術、環境技術等。其中,再生能源技術研究包括太陽能、風能、溫差發電、生物能和地熱利用技術等,其中最受重視的是太陽能。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經過多年的開發,日本太陽能研究已經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1997年至2004年間,日本的太陽能普及始終保持著90%的增長率。在研究超高效太陽能電池方面,日本已經達到在鍺和硅片上形成結晶,并使每1平方厘米單晶上的能量轉換率分別達到約31%和18%,居世界領先水平。
第二,實施新能源戰略以后,日本政府又確定了激勵導向、政策導向、價格導向等一系列措施辦法,在“戰術”層面確保新能源戰略付諸實施。
(1)激勵導向
據了解,為保證“新陽光計劃”的順利實施,日本政府每年要為該計劃撥款570多億日元,其中約362億日元用于新能源技術開發。1997年至2004年間,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工程投入了1230億日元的資助金。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會資金也大量投入“陽光計劃”項目,使日本的太陽能發電產業很快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2)政策法規導向
日本以前每年家畜排泄物為9100萬噸,食品廢棄物為2000萬噸,給環境帶來沉重的負擔,根據有關法律到2004年月11月家畜排泄物禁止露天堆放,到2006年排出生鮮垃圾的單位要減少20%,同時對排出的垃圾有義務進行循環利用。在政策法規框定的“紅線”的刺激下,生物發電在日本悄然興起。
(3)價格導向
在“陽光計劃”實施期間,日本政府重視培育新能源市場,對新能源消費者實施“直補”政策。太陽能發電在日本剛興起時,由于用戶少,成本特別高,功率3000瓦發電設備價格約為600萬日元,這夠交幾十年的電費。但是日本普及太陽能發電決心很大,對每戶住宅太陽能電池板采取補助制度,于是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的住戶越來越多,市場價格也隨之大幅下降,由此新能源市場進入良性循環階段。但是,據日本民間智囊團“環境能源政策研究所”有關人士透露,由于日本中央政府在2005年取消了太陽能發電相關補貼制度以后,日本本土太陽能發電明顯呈上升乏力趨勢,加之德國太陽能發電后起直追,因此日本在這一領域連續兩年被德國反超,并且差距呈擴大趨勢,特別是在2006年德國國內的太陽能發電將近日本的兩倍。日本太陽能發電企業因此對日本中央政府過早取消太陽能補貼政策頗有微言。所以,為了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日本國內太陽能發電落后于德國的形勢,日本通過地方政府對太陽能發電的相關補貼政策可能還會保留一段時間。
(五)日本合力攻堅的舉國體制值得認真研究和學習
目前,圍繞日本的新能源戰略正在形成諸多相關產業。僅在太陽能發電產業領域內,就有硅片、太陽能電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變流器以及架臺等周邊產業,此外還有住宅廠家、一些電器設施店等等。這其中的每一個產業一方面既從中受益,一方面又都是整個日本新能源戰略的細節支點。
日本資源綜合研究所所長一木修認為,日本的太陽能發電產業能夠自1997年以來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與日本政府、產業、學校聯合進行技術開發以及社會各界鼎立支持是分不開的。正是由于政府對太陽能利用進入普及階段大力支持,太陽能開發廠家進行設備投資生產、努力降低成本以及政府、團體、企業、個人等消費者對于太陽能利用理解與支持,才使日本的太陽能產業有了較大的起色。同時,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也會帶動眾多產業從中受益。
日本新能源機構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機構的使命就是為進行多種多樣的新能源開發提供基礎性的調查研究情報,以及為新能源普及的各種支援活動展開各類宣傳,同時負責就新能源政策有關問題向國家建言獻策。據了解,以日本新能源機構為橋梁,日本各類企業紛紛就新能源合作開發展開了合力攻堅的各種活動。日本各行各業的大企業很多都是這個機構的贊助會員,贊助企業會員遍及汽車、數碼家電、鋼鐵、電信、銀行、商社等日本各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在這種體制下,合力攻堅的成果為贊助會員優惠享有,而由于贊助會員面非常廣,因而成果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為各行各業所共享,從而惠及整個國家。
實施新能源戰略,對于日本這樣資源缺乏的國家,其意義自不待言。同樣,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其意義更是不言而喻,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國在發展經濟中能源瓶頸的制約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威脅,而且可以極大地促進我國居住環境的改善、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的綜合國際競爭力。另外,我國傳統經濟中的重污染、高能耗、資源枯竭等問題也會得到較好地解決。
記者在采訪調研中感受到,目前原油價格一路高漲,既為能源利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為新能源開發提供了巨大的時代契機。誰能最先攻克難關,誰就將一舉拉開能源技術的“代差”,占據空前的競爭優勢。同時,也將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在這種大趨勢下,中國或者因為動作遲緩而被拉開“代差”,或者就是充分利用能源利用轉型的時代機遇,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的趕超。
此間有識之士建議,我國應從戰略高度看待新能源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要勇于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主動參與競爭,而不是被動等待技術轉讓。應該迅速制定應對新形勢下清潔能源動力的戰略轉換,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大膽吸取日本等發達國家在發展新能源中的經驗教訓,從各個角度跟蹤世界能源動力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加大自主研發能力,實現高起點跨越式趕超,從而在世界各國21世紀的競爭中占領制高點。
編輯:na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