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芯片商終于等到盼望已久的投資大陸政策松綁的時刻。近日,臺灣經濟主管部門宣布,正式對大陸開放8英寸0.18微米半導體技術。臺灣芯片代工業老大臺積電首先拿到“通行證”,另兩家臺灣代工企業力晶、茂德也已獲準赴大陸投資。
業內分析,這可能會引發臺灣工商界新一輪投資大陸的熱潮。
半導體是臺灣的支柱產業,因擔憂技術外流,此前規定該技術的“登陸標準”為0.25微米。即便是這種落后工藝,臺企若要拿到“通行證”也要過多道門檻。
兩年前,臺積電就提出赴大陸投資0.18微米制程技術的申請,但是相關部門遲遲不放行。政策的不確定性讓這家龍頭企業甚為苦惱。目前,該公司僅在上海擁有一個8英寸晶圓生產廠,采用較為低端的0.25微米技術。
而就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這些臺商在大陸的競爭對手卻突飛猛進,中芯國際就是一個代表。中芯是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過去兩年中,其生產工藝從0.25微米迅速提升至0.13微米,更為先進的90納米產品也已于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
“我們非常歡迎這一決定,公司正在積極擬訂進一步投資大陸的計劃!迸_積電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對外表達了欣喜之情。有分析認為,臺積電在上海的工廠將可能啟用0.18微米工藝。
茂德、力晶半導體赴大陸投資半導體工廠的項目在2006年12月27日獲批,他們原計劃在大陸設立8英寸0.25微米制程晶圓廠。但現在政策解禁大大增強了他們加大投資的信心。據悉,力晶、茂德也表達了赴大陸投資0.18微米技術晶圓代工廠的愿望。此外,日月光半導體6000萬美元收購上海威宇科技一案也獲得批準。
目前,大陸已普遍使用0.18微米至0.13微米制程技術,并進入90納米時代。臺企的強勢加入,將重新書寫大陸芯片代工業的競爭格局。( 焦立坤)
業內分析,這可能會引發臺灣工商界新一輪投資大陸的熱潮。
半導體是臺灣的支柱產業,因擔憂技術外流,此前規定該技術的“登陸標準”為0.25微米。即便是這種落后工藝,臺企若要拿到“通行證”也要過多道門檻。
兩年前,臺積電就提出赴大陸投資0.18微米制程技術的申請,但是相關部門遲遲不放行。政策的不確定性讓這家龍頭企業甚為苦惱。目前,該公司僅在上海擁有一個8英寸晶圓生產廠,采用較為低端的0.25微米技術。
而就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這些臺商在大陸的競爭對手卻突飛猛進,中芯國際就是一個代表。中芯是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過去兩年中,其生產工藝從0.25微米迅速提升至0.13微米,更為先進的90納米產品也已于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
“我們非常歡迎這一決定,公司正在積極擬訂進一步投資大陸的計劃!迸_積電新聞發言人第一時間對外表達了欣喜之情。有分析認為,臺積電在上海的工廠將可能啟用0.18微米工藝。
茂德、力晶半導體赴大陸投資半導體工廠的項目在2006年12月27日獲批,他們原計劃在大陸設立8英寸0.25微米制程晶圓廠。但現在政策解禁大大增強了他們加大投資的信心。據悉,力晶、茂德也表達了赴大陸投資0.18微米技術晶圓代工廠的愿望。此外,日月光半導體6000萬美元收購上海威宇科技一案也獲得批準。
目前,大陸已普遍使用0.18微米至0.13微米制程技術,并進入90納米時代。臺企的強勢加入,將重新書寫大陸芯片代工業的競爭格局。( 焦立坤)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news
來源:晨報
編輯:news
來源:晨報
本文鏈接:投資大陸政策松綁臺三大芯片商欲集體上岸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00715102345.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00715102345.html
文章標簽: 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