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裝機容量從4億千瓦增長到5億千瓦,用了19個月的時間,而刷新2005年底創造的裝機5億千瓦里程碑式記錄,卻僅僅用了一年。日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對外公布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06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2200萬千瓦,同比增長20.3%。
中國電力裝機迅猛的增長勢頭應在預料之中。根據2006年初的統計數字預測,去年以及今年將是發電設備交貨高峰時期。然而,與電力裝機迅猛增勢相比,發電設備價格卻早已經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
價格下滑引發擔憂
“從今年情況來看,企業手中的訂單已經同比下降了很多,但實際上這種狀況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出現了。”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市場部副主任張萬祥說,“價格的下降與發電設備訂單的減少有著直接的關系。從目前國內企業的競爭手段來看,隨著訂單的持續下降,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仍然是在依靠價格搶市場!
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主任徐英男也提醒企業:“從今年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生產計劃來看,今年企業手中的設備制造量將會和去年持平。但2008年后,發電設備制造量肯定會降下來。從過去的情況看,由于市場已經提前感受到了變化,需求的減少必然引發競爭加劇、價格下降!
在不久前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2007年度全國發電設備生產準備會上,盡管有關專家指出,“十一五”后兩年,國家對發電設備需求規模每年仍有可能達到6000萬~7000萬千瓦,發電設備行業并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況,但眾多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均對發電設備價格下降抱有擔憂。
據了解,這種擔憂還是主要集中在對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緩解以及國家不斷加強對電力行業的宏觀調控基礎上的判斷。目前,我國的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已得到極大改善,盡管在部分時段和區域還有電力短缺情況發生,但這些多是發電裝機結構性問題,電力供需總體上已實現基本平衡。此外,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強,大量違規電站項目下馬也會對發電設備市場產生直接影響。
調整思路避免大起大落
“現在企業應當考慮的是,盡快調整發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大起大落的風險。”張萬祥說。
張萬祥認為,發電設備市場對電站項目建設的依賴性很強,但同時企業也有自己的靈活性。他指出,企業首先需要學會適應市場需求,并對未來發展方向能有所判斷,“‘十一五’以后,發電設備市場更多地是需要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率、節能環保型的機組,那么企業就應積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端產品”。
此外,張萬祥認為,“企業也應當調整產品結構!睋榻B,今后水電項目將會得到大力發展,所以現在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產品重心應當向這方面靠攏。
這一點倒是與一些企業的思路不謀而合。據記者了解,四川東方電氣集團已經開始加速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目前,東方電氣已加大了對環保以及節能機組的投入。更為重要的是,該企業還迅速切入風電設備領域和太陽能發電業務。據了解,去年東方電氣集團就獲得了400臺1500千瓦風電設備供貨合同,完成風電機組5.85萬千瓦。
張萬祥還特別強調了一條發展思路。他說,中國是世界發電設備制造大國,發電設備制造技術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東南亞發電設備市場正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這為中國的發電設備制造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憑借產品價格優勢以及技術水平,中國發電設備制造企業“走出去”,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電力裝機迅猛的增長勢頭應在預料之中。根據2006年初的統計數字預測,去年以及今年將是發電設備交貨高峰時期。然而,與電力裝機迅猛增勢相比,發電設備價格卻早已經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
價格下滑引發擔憂
“從今年情況來看,企業手中的訂單已經同比下降了很多,但實際上這種狀況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出現了。”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市場部副主任張萬祥說,“價格的下降與發電設備訂單的減少有著直接的關系。從目前國內企業的競爭手段來看,隨著訂單的持續下降,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仍然是在依靠價格搶市場!
對此,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電設備中心主任徐英男也提醒企業:“從今年電力設備制造企業生產計劃來看,今年企業手中的設備制造量將會和去年持平。但2008年后,發電設備制造量肯定會降下來。從過去的情況看,由于市場已經提前感受到了變化,需求的減少必然引發競爭加劇、價格下降!
在不久前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2007年度全國發電設備生產準備會上,盡管有關專家指出,“十一五”后兩年,國家對發電設備需求規模每年仍有可能達到6000萬~7000萬千瓦,發電設備行業并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況,但眾多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均對發電設備價格下降抱有擔憂。
據了解,這種擔憂還是主要集中在對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緩解以及國家不斷加強對電力行業的宏觀調控基礎上的判斷。目前,我國的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已得到極大改善,盡管在部分時段和區域還有電力短缺情況發生,但這些多是發電裝機結構性問題,電力供需總體上已實現基本平衡。此外,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強,大量違規電站項目下馬也會對發電設備市場產生直接影響。
調整思路避免大起大落
“現在企業應當考慮的是,盡快調整發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大起大落的風險。”張萬祥說。
張萬祥認為,發電設備市場對電站項目建設的依賴性很強,但同時企業也有自己的靈活性。他指出,企業首先需要學會適應市場需求,并對未來發展方向能有所判斷,“‘十一五’以后,發電設備市場更多地是需要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率、節能環保型的機組,那么企業就應積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高端產品”。
此外,張萬祥認為,“企業也應當調整產品結構!睋榻B,今后水電項目將會得到大力發展,所以現在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產品重心應當向這方面靠攏。
這一點倒是與一些企業的思路不謀而合。據記者了解,四川東方電氣集團已經開始加速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目前,東方電氣已加大了對環保以及節能機組的投入。更為重要的是,該企業還迅速切入風電設備領域和太陽能發電業務。據了解,去年東方電氣集團就獲得了400臺1500千瓦風電設備供貨合同,完成風電機組5.85萬千瓦。
張萬祥還特別強調了一條發展思路。他說,中國是世界發電設備制造大國,發電設備制造技術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東南亞發電設備市場正呈現出不斷上升的態勢,這為中國的發電設備制造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憑借產品價格優勢以及技術水平,中國發電設備制造企業“走出去”,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Sep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輯:Sep
來源:中國工業報
本文鏈接:裝機勢猛 價格卻降 發電設備業須早尋出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00712914746.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7-1/200712914746.html
文章標簽: 發電設備/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