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CVT主辦的中國液晶電視產業研討會在深圳召開,來自業界知名的分析公司、面板廠商、芯片廠商、模具外殼廠商、電源廠商及其它主要零部件廠商齊聚深圳,一起共同探討中國液晶電視產業發展中的遇到的難題。FSP CTO梁適安博士在大會上談了液晶電視電源管理與規劃。

FSP CTO梁適安博士
以下是發言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是從臺灣來的,我看演講者大部分都是中國這邊的,臺灣的,我是第一個,很榮幸能夠參加這個研討會,這個研討會高總邀請我邀請我過來的時候,直覺是聽一下,原來是要演講,剛好要出差,準備得比較倉促。電源是比較冷門的行業,讓人感覺不是高科技的行業,反正系統做好了,就是電源,電源的部分,在整個所有的電子產品里面,感覺被重視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其實電源本身不是一個數位的東西,不管是從事設計電源的工程師,其實對這個行業興趣都不是很大,大部分都是迫不得已,誤入歧途,走入這一行,做了電源大概二十幾年,始終如一,不曾換過行業,是換過好幾個公司了,但是始終在電源這一塊。
電源這個工作其實蠻好的,你沒辦法發大財,至少養家活口是沒問題的,目前的學者對這一塊并不是很有興趣,變成人才很欠缺,不管在中國大陸,對電源這一塊是很欠缺人才。今天很多前輩講得蠻好的,我真是的是來插花的,這一塊也不知道怎么講,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撐到現在,精神可嘉,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真正有做電源設計行業的,我不知道有幾個,我想可能不多啦,當初拿到這個題目要講的時候,就想到到底要怎么講?所以今天投影片做的內容非常簡單,其實只是講一些概要,不可能在30分鐘里面去做電源的設計講解,這是不太可能,我想有機會,各位可以在私底下溝通了解,在會后,各位有興趣,可以EMAIL給我,在電源方面有問題,我們可以互相討論。正式進入主題。
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們這家公司叫FSP,我們公司是專業做電源的,每個月大概出貨250萬臺,大概我們是100億的公司,在排名里面是全球第七大,以PC來講,是全球第三大。我們總部在臺灣,目前在深圳、上海、哈爾濱都有設計RD,我們目前在南京航大、西安交大都培養人才,目前中國大陸是發展的重點,尤其在人才的培育方面,我們會加緊腳步去做。在RMD部分,有250位,在上海、深圳、哈爾濱加起來有六七十位,在美國那邊也有RMD人才。
今天講解的內容,在TV方面,我們02年介入,介入的時間比較早,做彩電的,整個系統賺不了幾個錢,可是做POWER,在這一塊里面還是有點利潤,因為變化特別快,所以利潤越來越小。今天的內容里面,主要在POWER SYSTEM部分,提到在未來電源系統里面的想法和看法。
在整個POWER里面的設計,未來的趨勢是輕薄短小,開關電源本身跟操作的頻率有關,頻率操作越高,所以容量都可以小型化,未來的趨勢是輕薄短小,這個趨勢是存在的,是跑不掉的,所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尤其在LCD TV方面,散發的功率,功率越大,他也越大,整個系統里面,不允許有分。
日本的產品,你看他做電源,不像我們現在,不管在臺灣、日本,越做越小,你看SONY,他們的電源面積都非常大,要考量跟機子的關系,機子做得太小,在LCD TV里面面臨一些聲母的問題,面臨的問題點很多,電源設計出來,成本最低,這是一個學問,不然你做了一個成本非常高的,賣不出去,也沒用的。
前輩都已經提到整個TV,是往上成長,今年3500萬臺,4000、500萬臺,明年更高,2010年一億臺,同樣的電源也是這樣,實際上平板電視到2010年,跟我們現在做電源一樣,量是上升的,做到這種境界,電源實際上是一個藝術品,各位你看PC的電源可以賣得那么便宜,你把他看成藝術品,那個就是量,有量之后,整個成本往下掉,從今年下半年,降價的速度非?,連帶的電源也跟著要降價,如果把電源看成一個零組件來看,電源也是廠商要求的降價的組件。
從銷售來看,大尺寸,瓦特數其實是往上升的,但是系統的需求變化不大,要看配備的大小而不同,不管再怎么配,功率的大小影響不是很大。
我們記得我們在02年的時候,跨入TV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未來做這一塊的時候,我們的電源怎么做?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最早做TV電源的時候,我們的輸出有九組之多,電視廠商,不管你,2.5、3.5、3.3全部都給你做,有時候電源會對這個系統的穩定度,對雜訊的干擾比較好一點,有時候把電源都推給電源公司做,成本不一定低。早期的時候,系統廠商要求我們做的時候,其實是百花齊放,每一家的規格也不同,到現在也是一樣,早期比較亂,現在當然慢慢規格稍微有統一,早上前面有講到,中國地區其實是最大的電視生產和輸出國,有些規范,應該是可以制定的,其實我們一直覺得電源的規范,應該是可以把它制定出來,我們剛講到,PC的電源,INTEL發展CPU,他們發展電源規范,很清楚地規范化,有些TV,中國地區,沒辦法有一個單位把它標準化出來,標準化以后,所有的成本就可以往下掉,因為我們現在在TV里面,工程師的人力蠻可觀的,只要每一家客戶來一份規格,幾乎要投入一個工程師花很多的時間往下做,你很難標準化,每家廠商有不同的尺寸,有不同的電源需求,有的是橫擺,有的是豎擺,每家都有自己的規格,這種規格難道沒辦法標準化嗎?我一直很懷疑,現在所有的電源趨向標準化了,中國地區有一個單位,至少電視來講在中國地區是最大的產出國,我們至少可以在規格的制定上面,制定出一個標準出來,不一定指電源,其實里面的需求,以標準化來做的話,你就是規格的制定者,你就是領導者。這部分在未來,走上標準化的時代,整個電源里面,TV里面是不準用風扇的,每個TV是不準用風扇的,每個大尺寸都是幾百瓦。電源我們最后用的是一些協正的技術來做,協正的技術在后面我會提到。
最后一種方法我們是比較建議,在座的各位是電源規格的制定者,我們今天講標準化,四組,這四組目前做出來,第一種是比較便宜的,大家在做標準的時候,可以考慮我們怎么達到標準的程度?剛才很多人多提到要快,有時候我們這個電源從規格的設計到樣本的設計一個星期,很難想象,同樣客戶也是被壓迫,各位很難以想象,事實上每個工程師真的是每天都在做樣品,都在趕,變化的速度越快,你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其實做電源的工程師也蠻可憐,東方的國家蠻可悲的,上班都不是七小時,都是十幾個小時,我們常常去歐洲出差,美國出差,他們都準時下班的,這可能是宿命,可能東方人要特別賣力,要特別努力,有時候你看著會非常感慨,有一次到美國度假中心,看老外在游艇上面度假,他怎么可以這樣,覺得非常感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回到家十幾個小時,不管中國大陸、亞洲、韓國、臺灣,都是這樣子,很難逃出這個宿命。都是要快,所以整個服務要非常重要,不是送樣就沒事了,跟系統怎么搭配,有可能沒法解決,所以技術服務非常重要。同樣對產品的交期也很重要,天天被客戶追著趕,我想速度是我們做LCD TV產業面臨的問題。
產品里面,其實現在所有的產品,我們要的都是綠色產品,包括你的噪音,不能有非常大的噪音,不能忍受,設計產品一定要低噪音,另外就是在整個功率的需求上。在中國地區,綠色產品要持續走下去。提到電源系統,許多風扇就差很多,在TV里面,我們的燈管,我們的電源,都是熱的產生的來源,對機子本身造成某些程度的尚存,在TV的設計上面,這個沒有風扇,在電源設計里面,怎么達到功率的損失,五是讓所有的半導體里面它的功耗降到最低。
我們現在用的是軟切(音),因為所有的半導體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基本上原來的技術就可以達到,就是因為原來的技術里面半導體不成熟,沒有辦法做到理想的境界,電源就發展一些技術,這個我們稱為軟切(音)技術,可以把噪音降低,甚至把EMI的問題克服掉。在軟切(音),整體而言,稍微有一些技術上的,各位如果聽不太懂,暫時閉目養神一下。
電壓電流在交換的時候,就會有零電壓,零電流的切換技術,這個切換技術關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技術產生,針對零電流本身,我們會有一些技術,這些技術不是說蠻高深的,但是要花一番功夫去理解,目前針對半導體里面因為不理想,所以衍生了一些技術。像這個就是針對零電流技術,針對開關打通,能夠把電壓電流的曲線降到最低,這就是零電流,零電壓切換的技術,我想這個不需要討論。早期的技術,各位看這些曲線里面,EMI走的曲線就是HALF—BRIDGE,相對整個熱的處理就會比較容易一些。
在小尺寸里面,或者你的系統里面所用的電源,我們大概會用Flyback的技術,但是沒辦法處理大的架構,我們一般會用在系統部分或者小尺寸部分。另外一個技術叫Asymmetrical Half—Bridge,當時采用這個技術,可以做到零電壓切換的技術,(見PPT),非對稱,因為半條的價格,如果各位做過電源的時候,一定有兩個開關,這是我的控制開關的時間,是不對稱的,利用這個不對稱的原理,利用本身變壓器感,達到鎮流,還有二次鎮流。目前有很多人Active—Clamp的技術,Asymmecwtrical和Active—Clamp差不多,但是能不能保證零電壓切換,目前兩個都有一些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成本,LCD剛開始的時候,Quasi不是太在乎,但是到去年下半年,壓力就來了。
最后,也是目前大部分,都在的Resonant這條路,這是很久以前的技術,今天的機子在TV里面,我發覺這個技術是蠻好的,而且整個所有的材料成本,還有做起來都比前面講的技術都來得便宜,這個也是半橋,但是他的TV CYCLE是50%,系統有的是12伏,有的是16伏,有的是18伏,把電源結合在架構里面,不管電壓的穩定度都非常好,早期的時候是考慮電源需求非常大,我來設計一款,成本自然增加了,現在整個在架構上面,因為DELUX是固定的,25伏、40伏真個都是固定的,對我們設計TRANSFER都非常好,電壓的穩定度多可以控制,個架構所延伸出來的效應,成本不要說大幅降低,至少蠻有競爭的優勢,我剛才特別提到,在規格上面,就是四組輸出,二四得八,伏特,我們用把它做掉,其他用半橋的協正來負責,成本方面,是蠻有競爭力的,整個系統的效率,跟噪音、LOSS比前面的電路都改善很多,有些廠商目前還沒有做,這一塊技術,當然不是很容易了解,因為協正的部分是變頻的,是靠一些LOSS感達到零電壓切換的技巧,所以對有些工程師來講,不容易理解,但是在POWER上面,因為我們加入PLC部分,也是一樣,怎么把效率提高。
Asymmetrical半橋,把開關做到零電壓切換,你管在是二極體,因為是非對正的關系,我這是Active—Clamp,跟前面的大同小異,擺的位置不太一樣,他也是一個專利。
最后我們比較建議的是這個架構,LLC,也是兩個開關,有一個協正電桿,這是一個蠻經典的架構,我們在輸出的地方,我們少一個,那邊的成本可以省下來,利用這個架構,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我想早期在做電視,去參觀Philips他們做電視,他們用協正的架構去做,已經用這種方式去做,目前有些晶片,像ST、Philips他們都出一些晶片去使用,架構蠻好的。
要理解我剛剛講的,其實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因為我們做電源的,比較容易理解電路的動作,要用AM的協正架構,他有一套理論,不太容易理解,這也不是今天該講的,如果講的話,可以花好幾個小時講這個設計。PFC部分,你還是會有一些功耗的損失,BOOST CONVERTER,效率最大的是在D1,因為RECOVERY,DR的問題會造成一些損耗。如果零組件的發明更快的話,我們都需要裝一些額外的裝置。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是可以用得起EM一塊美金的電源,我們零組建的開發速度沒辦法趕得上LCD開發的速度,把電桿、二極體往上提,達到我們的要求。加入這個電路,會有1—1.5%的提升,這些電路都有專利,一般做電路的都可以去思考怎么可以做到這些功能。如果利用協正的技巧,我們大概提到2—3%的效率,這個很可觀,如果效率越高,其實整個功耗的損失相差越多,除了損失越多,整個架構,并不是改善的效率是把成本提高,這個架構我看起來,目前的架構那么多,做PASSBY知道,這么多架構里面,目前這個架構是最好的。
電源講到現在,未來的走向,在TV里面,包括前面講到,就是成本,怎么把成本降低,其實我想,在座的各位做電視,都有聽到,我記得我們在做背投電視,或者做PROJECTOR,大部分用投影電視講的,直接用400伏,大家多提得很久了,大概是前年,感覺所有的系統廠商,周邊廠商,好象速度還不是那么快,到現在,我們最近幾個月,大家又稍微提到這件事情,從450來做,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了安全的考慮,按規格考慮,對系統結構的影響會很大,可能是第二種解決方案。為了TV的產業,加速他的成長,我們消費者其實很清楚,我為什么要買液晶電視,成本是我觀察的對象,像我家里的電視,我結婚到現在,20幾年,到現在還在看,要它壞還是不容易壞,看到現在還繼續看,當你要換掉的時候,還要想到成本。另外,我們提出來,像monitor,我們二合一,前面的DIPS,TV最近32寸,將雙峰效應,32寸,應該是第一個被整數的對象,往下掉,做成DIPS,這是必然的趨勢,做成DIPS,兩個在一起不一定能成本降低。做生意,沒有門當戶對,還是整不起,一個官司都可以把你整跨,我們如何去達到,想做DIPS,想做起來,到底有什么地方可以突破?這個其實是一個值得去思考和挑戰的問題,未來里面,我們在觀察,如果24、25現階段大尺寸還存在的話,我們的架構用協正的架構去發現,這個是最好的,如果沒踏入這一塊領域,可以去摸索一下,在32寸量最大的一塊,現階段DIPS可以考慮,其實做電源蠻被動的,如果系統廠商整合的時候,我們在旁邊干瞪眼,但是你們評價出來了,成本對你們的影響。你怎么去做到變壓器能夠推得更多的燈管,在成本上再往下降,做大尺寸的LIPS的時候,才有大的空間。這是針對未來大尺寸的TV,我們的希望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前面已經講到了,我們在做這個機子,我們所面臨的安全的問題,還有成本的問題。這是未來在TV方面,不僅是配套,面臨成本的問題,也是一樣,各位如果有更好的意見,大家可以提出來,可以參考,我今天的報告到這里,謝謝各位!

以下是發言實錄:
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是從臺灣來的,我看演講者大部分都是中國這邊的,臺灣的,我是第一個,很榮幸能夠參加這個研討會,這個研討會高總邀請我邀請我過來的時候,直覺是聽一下,原來是要演講,剛好要出差,準備得比較倉促。電源是比較冷門的行業,讓人感覺不是高科技的行業,反正系統做好了,就是電源,電源的部分,在整個所有的電子產品里面,感覺被重視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其實電源本身不是一個數位的東西,不管是從事設計電源的工程師,其實對這個行業興趣都不是很大,大部分都是迫不得已,誤入歧途,走入這一行,做了電源大概二十幾年,始終如一,不曾換過行業,是換過好幾個公司了,但是始終在電源這一塊。
電源這個工作其實蠻好的,你沒辦法發大財,至少養家活口是沒問題的,目前的學者對這一塊并不是很有興趣,變成人才很欠缺,不管在中國大陸,對電源這一塊是很欠缺人才。今天很多前輩講得蠻好的,我真是的是來插花的,這一塊也不知道怎么講,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撐到現在,精神可嘉,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真正有做電源設計行業的,我不知道有幾個,我想可能不多啦,當初拿到這個題目要講的時候,就想到到底要怎么講?所以今天投影片做的內容非常簡單,其實只是講一些概要,不可能在30分鐘里面去做電源的設計講解,這是不太可能,我想有機會,各位可以在私底下溝通了解,在會后,各位有興趣,可以EMAIL給我,在電源方面有問題,我們可以互相討論。正式進入主題。
正式進入主題之前,我們這家公司叫FSP,我們公司是專業做電源的,每個月大概出貨250萬臺,大概我們是100億的公司,在排名里面是全球第七大,以PC來講,是全球第三大。我們總部在臺灣,目前在深圳、上海、哈爾濱都有設計RD,我們目前在南京航大、西安交大都培養人才,目前中國大陸是發展的重點,尤其在人才的培育方面,我們會加緊腳步去做。在RMD部分,有250位,在上海、深圳、哈爾濱加起來有六七十位,在美國那邊也有RMD人才。
今天講解的內容,在TV方面,我們02年介入,介入的時間比較早,做彩電的,整個系統賺不了幾個錢,可是做POWER,在這一塊里面還是有點利潤,因為變化特別快,所以利潤越來越小。今天的內容里面,主要在POWER SYSTEM部分,提到在未來電源系統里面的想法和看法。
在整個POWER里面的設計,未來的趨勢是輕薄短小,開關電源本身跟操作的頻率有關,頻率操作越高,所以容量都可以小型化,未來的趨勢是輕薄短小,這個趨勢是存在的,是跑不掉的,所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尤其在LCD TV方面,散發的功率,功率越大,他也越大,整個系統里面,不允許有分。
日本的產品,你看他做電源,不像我們現在,不管在臺灣、日本,越做越小,你看SONY,他們的電源面積都非常大,要考量跟機子的關系,機子做得太小,在LCD TV里面面臨一些聲母的問題,面臨的問題點很多,電源設計出來,成本最低,這是一個學問,不然你做了一個成本非常高的,賣不出去,也沒用的。
前輩都已經提到整個TV,是往上成長,今年3500萬臺,4000、500萬臺,明年更高,2010年一億臺,同樣的電源也是這樣,實際上平板電視到2010年,跟我們現在做電源一樣,量是上升的,做到這種境界,電源實際上是一個藝術品,各位你看PC的電源可以賣得那么便宜,你把他看成藝術品,那個就是量,有量之后,整個成本往下掉,從今年下半年,降價的速度非?,連帶的電源也跟著要降價,如果把電源看成一個零組件來看,電源也是廠商要求的降價的組件。
從銷售來看,大尺寸,瓦特數其實是往上升的,但是系統的需求變化不大,要看配備的大小而不同,不管再怎么配,功率的大小影響不是很大。
我們記得我們在02年的時候,跨入TV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未來做這一塊的時候,我們的電源怎么做?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最早做TV電源的時候,我們的輸出有九組之多,電視廠商,不管你,2.5、3.5、3.3全部都給你做,有時候電源會對這個系統的穩定度,對雜訊的干擾比較好一點,有時候把電源都推給電源公司做,成本不一定低。早期的時候,系統廠商要求我們做的時候,其實是百花齊放,每一家的規格也不同,到現在也是一樣,早期比較亂,現在當然慢慢規格稍微有統一,早上前面有講到,中國地區其實是最大的電視生產和輸出國,有些規范,應該是可以制定的,其實我們一直覺得電源的規范,應該是可以把它制定出來,我們剛講到,PC的電源,INTEL發展CPU,他們發展電源規范,很清楚地規范化,有些TV,中國地區,沒辦法有一個單位把它標準化出來,標準化以后,所有的成本就可以往下掉,因為我們現在在TV里面,工程師的人力蠻可觀的,只要每一家客戶來一份規格,幾乎要投入一個工程師花很多的時間往下做,你很難標準化,每家廠商有不同的尺寸,有不同的電源需求,有的是橫擺,有的是豎擺,每家都有自己的規格,這種規格難道沒辦法標準化嗎?我一直很懷疑,現在所有的電源趨向標準化了,中國地區有一個單位,至少電視來講在中國地區是最大的產出國,我們至少可以在規格的制定上面,制定出一個標準出來,不一定指電源,其實里面的需求,以標準化來做的話,你就是規格的制定者,你就是領導者。這部分在未來,走上標準化的時代,整個電源里面,TV里面是不準用風扇的,每個TV是不準用風扇的,每個大尺寸都是幾百瓦。電源我們最后用的是一些協正的技術來做,協正的技術在后面我會提到。
最后一種方法我們是比較建議,在座的各位是電源規格的制定者,我們今天講標準化,四組,這四組目前做出來,第一種是比較便宜的,大家在做標準的時候,可以考慮我們怎么達到標準的程度?剛才很多人多提到要快,有時候我們這個電源從規格的設計到樣本的設計一個星期,很難想象,同樣客戶也是被壓迫,各位很難以想象,事實上每個工程師真的是每天都在做樣品,都在趕,變化的速度越快,你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其實做電源的工程師也蠻可憐,東方的國家蠻可悲的,上班都不是七小時,都是十幾個小時,我們常常去歐洲出差,美國出差,他們都準時下班的,這可能是宿命,可能東方人要特別賣力,要特別努力,有時候你看著會非常感慨,有一次到美國度假中心,看老外在游艇上面度假,他怎么可以這樣,覺得非常感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回到家十幾個小時,不管中國大陸、亞洲、韓國、臺灣,都是這樣子,很難逃出這個宿命。都是要快,所以整個服務要非常重要,不是送樣就沒事了,跟系統怎么搭配,有可能沒法解決,所以技術服務非常重要。同樣對產品的交期也很重要,天天被客戶追著趕,我想速度是我們做LCD TV產業面臨的問題。
產品里面,其實現在所有的產品,我們要的都是綠色產品,包括你的噪音,不能有非常大的噪音,不能忍受,設計產品一定要低噪音,另外就是在整個功率的需求上。在中國地區,綠色產品要持續走下去。提到電源系統,許多風扇就差很多,在TV里面,我們的燈管,我們的電源,都是熱的產生的來源,對機子本身造成某些程度的尚存,在TV的設計上面,這個沒有風扇,在電源設計里面,怎么達到功率的損失,五是讓所有的半導體里面它的功耗降到最低。
我們現在用的是軟切(音),因為所有的半導體并不是一個理想的境界,基本上原來的技術就可以達到,就是因為原來的技術里面半導體不成熟,沒有辦法做到理想的境界,電源就發展一些技術,這個我們稱為軟切(音)技術,可以把噪音降低,甚至把EMI的問題克服掉。在軟切(音),整體而言,稍微有一些技術上的,各位如果聽不太懂,暫時閉目養神一下。
電壓電流在交換的時候,就會有零電壓,零電流的切換技術,這個切換技術關的時候,都會有這種技術產生,針對零電流本身,我們會有一些技術,這些技術不是說蠻高深的,但是要花一番功夫去理解,目前針對半導體里面因為不理想,所以衍生了一些技術。像這個就是針對零電流技術,針對開關打通,能夠把電壓電流的曲線降到最低,這就是零電流,零電壓切換的技術,我想這個不需要討論。早期的技術,各位看這些曲線里面,EMI走的曲線就是HALF—BRIDGE,相對整個熱的處理就會比較容易一些。
在小尺寸里面,或者你的系統里面所用的電源,我們大概會用Flyback的技術,但是沒辦法處理大的架構,我們一般會用在系統部分或者小尺寸部分。另外一個技術叫Asymmetrical Half—Bridge,當時采用這個技術,可以做到零電壓切換的技術,(見PPT),非對稱,因為半條的價格,如果各位做過電源的時候,一定有兩個開關,這是我的控制開關的時間,是不對稱的,利用這個不對稱的原理,利用本身變壓器感,達到鎮流,還有二次鎮流。目前有很多人Active—Clamp的技術,Asymmecwtrical和Active—Clamp差不多,但是能不能保證零電壓切換,目前兩個都有一些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成本,LCD剛開始的時候,Quasi不是太在乎,但是到去年下半年,壓力就來了。
最后,也是目前大部分,都在的Resonant這條路,這是很久以前的技術,今天的機子在TV里面,我發覺這個技術是蠻好的,而且整個所有的材料成本,還有做起來都比前面講的技術都來得便宜,這個也是半橋,但是他的TV CYCLE是50%,系統有的是12伏,有的是16伏,有的是18伏,把電源結合在架構里面,不管電壓的穩定度都非常好,早期的時候是考慮電源需求非常大,我來設計一款,成本自然增加了,現在整個在架構上面,因為DELUX是固定的,25伏、40伏真個都是固定的,對我們設計TRANSFER都非常好,電壓的穩定度多可以控制,個架構所延伸出來的效應,成本不要說大幅降低,至少蠻有競爭的優勢,我剛才特別提到,在規格上面,就是四組輸出,二四得八,伏特,我們用把它做掉,其他用半橋的協正來負責,成本方面,是蠻有競爭力的,整個系統的效率,跟噪音、LOSS比前面的電路都改善很多,有些廠商目前還沒有做,這一塊技術,當然不是很容易了解,因為協正的部分是變頻的,是靠一些LOSS感達到零電壓切換的技巧,所以對有些工程師來講,不容易理解,但是在POWER上面,因為我們加入PLC部分,也是一樣,怎么把效率提高。
Asymmetrical半橋,把開關做到零電壓切換,你管在是二極體,因為是非對正的關系,我這是Active—Clamp,跟前面的大同小異,擺的位置不太一樣,他也是一個專利。
最后我們比較建議的是這個架構,LLC,也是兩個開關,有一個協正電桿,這是一個蠻經典的架構,我們在輸出的地方,我們少一個,那邊的成本可以省下來,利用這個架構,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我想早期在做電視,去參觀Philips他們做電視,他們用協正的架構去做,已經用這種方式去做,目前有些晶片,像ST、Philips他們都出一些晶片去使用,架構蠻好的。
要理解我剛剛講的,其實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因為我們做電源的,比較容易理解電路的動作,要用AM的協正架構,他有一套理論,不太容易理解,這也不是今天該講的,如果講的話,可以花好幾個小時講這個設計。PFC部分,你還是會有一些功耗的損失,BOOST CONVERTER,效率最大的是在D1,因為RECOVERY,DR的問題會造成一些損耗。如果零組件的發明更快的話,我們都需要裝一些額外的裝置。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是可以用得起EM一塊美金的電源,我們零組建的開發速度沒辦法趕得上LCD開發的速度,把電桿、二極體往上提,達到我們的要求。加入這個電路,會有1—1.5%的提升,這些電路都有專利,一般做電路的都可以去思考怎么可以做到這些功能。如果利用協正的技巧,我們大概提到2—3%的效率,這個很可觀,如果效率越高,其實整個功耗的損失相差越多,除了損失越多,整個架構,并不是改善的效率是把成本提高,這個架構我看起來,目前的架構那么多,做PASSBY知道,這么多架構里面,目前這個架構是最好的。
電源講到現在,未來的走向,在TV里面,包括前面講到,就是成本,怎么把成本降低,其實我想,在座的各位做電視,都有聽到,我記得我們在做背投電視,或者做PROJECTOR,大部分用投影電視講的,直接用400伏,大家多提得很久了,大概是前年,感覺所有的系統廠商,周邊廠商,好象速度還不是那么快,到現在,我們最近幾個月,大家又稍微提到這件事情,從450來做,可能遇到的問題,為了安全的考慮,按規格考慮,對系統結構的影響會很大,可能是第二種解決方案。為了TV的產業,加速他的成長,我們消費者其實很清楚,我為什么要買液晶電視,成本是我觀察的對象,像我家里的電視,我結婚到現在,20幾年,到現在還在看,要它壞還是不容易壞,看到現在還繼續看,當你要換掉的時候,還要想到成本。另外,我們提出來,像monitor,我們二合一,前面的DIPS,TV最近32寸,將雙峰效應,32寸,應該是第一個被整數的對象,往下掉,做成DIPS,這是必然的趨勢,做成DIPS,兩個在一起不一定能成本降低。做生意,沒有門當戶對,還是整不起,一個官司都可以把你整跨,我們如何去達到,想做DIPS,想做起來,到底有什么地方可以突破?這個其實是一個值得去思考和挑戰的問題,未來里面,我們在觀察,如果24、25現階段大尺寸還存在的話,我們的架構用協正的架構去發現,這個是最好的,如果沒踏入這一塊領域,可以去摸索一下,在32寸量最大的一塊,現階段DIPS可以考慮,其實做電源蠻被動的,如果系統廠商整合的時候,我們在旁邊干瞪眼,但是你們評價出來了,成本對你們的影響。你怎么去做到變壓器能夠推得更多的燈管,在成本上再往下降,做大尺寸的LIPS的時候,才有大的空間。這是針對未來大尺寸的TV,我們的希望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前面已經講到了,我們在做這個機子,我們所面臨的安全的問題,還有成本的問題。這是未來在TV方面,不僅是配套,面臨成本的問題,也是一樣,各位如果有更好的意見,大家可以提出來,可以參考,我今天的報告到這里,謝謝各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TOM科技
來源:TOM科技
本文鏈接:FSP梁適安:液晶電視電源管理與規劃(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8/20068289147.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8/20068289147.html
文章標簽: 液晶電視電源/F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