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光伏組件產量上世紀末最后1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20%,從1991年的55兆瓦增長組件的年均增長率更是高達30%以上,2003年全球的產量達到了744兆瓦。光伏產業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到2000年的287兆瓦。而進入新千年后,全球光伏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可預見的高速增長將持續40年以上。
太陽能被認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新能源。太陽能發電無污染、安全、壽命長、維護簡單、資源永不枯竭等特點,使得太陽能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球光伏電池的生產持續高速增長,每年以30%到40%的速度遞增。
2003年世界范圍內太陽能生產能力為740兆瓦,而實際市場容量遠大于產能。這種供不應求的趨勢與產能的明顯不足,形成了目前太陽能行業在世界范圍內特有的“賣方市場”格局。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強烈刺激著國際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許多國際著名大公司爭相涉足這一行業。但是由于太陽能光伏行業的高額投入(如一臺多晶硅鑄錠爐設備的價格高達幾十萬美元),且設備采購周期長,生產技術復雜等門檻的限制,又制約了這一產業的快速普及。
世界光伏產業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長率保持著高速發展,是比IT發展還快的產業。盡管目前世界光伏發電累積裝機容量不到世界電力裝機總容量的千分之一。但是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專家預測光伏發電將在二十一世紀前半期超過核電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至于是2030年還是2050年最后幾年超過,只是個時間問題。
以德、日、美為代表的世界光伏市場需求的急速增長,推動了世界光伏產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放大。2004年世界光伏產量首次超過1000MW(1GW),世界光伏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的規模增長階段。百兆瓦級和新進入的光伏制造商約來越多,但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上游的原料、硅片到電池和組件產品,2003年底以來,幾乎所有的光伏產品都呈現賣方市場的特征,預計30%以上的年增長率將至少持續到2010年。
在應用市場方面,以光伏集成建筑(BIPV)為典型應用的分布式并網市場繼續擴大領先優勢,已經占到全部應用的70%以上。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邊遠無電地區仍然是光伏主要應用領域。日、德、美仍然是世界光伏最大和主要的需求市場,在日本光伏電力已經逐漸具備了不需要依靠補貼的市場競爭力;而德國由于可再生能源法律保證了對光伏應用的新一輪補貼,德國光伏市場呈現井噴式的增長;以加州為代表的美國各州對光伏應用的補貼政策則是美國光伏市場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
市場需求和生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使得光伏成本和價格得以穩步下降,盡管目前賣方市場的特征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暫時抵消了光伏價格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晶硅電池和組件以接近90%的份額仍然占據著光伏產品的絕對統治地位,不過包括晶硅電池在內的薄膜電池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仍然讓人對成本更具競爭力的薄膜電池乃至設計安裝更加靈活的柔性光伏電池充滿期待。電池轉換效率和和壽命穩定性仍然是薄膜電池商業化提高競爭力需要努力的重點。
光伏技術和產業化工藝的持續發展和進步為光伏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持續的保證,目前多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達到20.3%,多晶硅組件產品最高效率也達到了15.7%。像非晶硅、CIGS、有機太陽電池、染料感光化學電池等薄膜電池的效率在2004年也不斷創下新高。而效率超過50%的這樣一些超高效率新概念太陽電池更是使人對光伏產業充滿無限憧憬。
《京都協議》簽訂以后,西方發達國家為履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紛紛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推動光伏工業的發展。
1997年美國提出“克林頓總統百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即預計到2010年美國將為100萬個家庭安裝太陽能屋頂。每個光伏屋頂將有3一5KM光伏并岡發電系統。美國能源部制訂了從2000年1月1日開始的新5年國家光伏計劃和保持光伏產業世界領導地位的戰略目標。如此,美國到2010年將需要4600MW。
日本通產省(MITI)第二次新能源分委會宣布了光伏、風能和太陽熱利用計劃。日本“新陽光計劃”將光伏發電作為國策,計劃到2010年生產光伏電池4700MW。
歐盟“可再生能源白皮書”規定到2010年生產3700MW(歐盟3.7億人口平均人手10W)供歐盟地區使用,另有3000MW出口,歐盟共計需要6700MW。僅以上3項政府計劃已有16000MW.加上世界其它地區如澳洲、印度、東亞、拉丁美洲、中國、非洲等。預計到2010年世界光伏容量將達20000MW。
中國政府對外承諾至2010年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0.45GW。
按照日本新能源計劃、歐盟可再生能源白皮書、美國光伏計劃等推算,2010年全球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15GW(1500萬千瓦,屆時仍不到全球發電總裝機容量的1%),未來數年光伏行業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30%以上。
而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規劃,至2030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0GW(屆時整個產業的產值有可能突破3000億美元),至2040年光伏發電將達到全球發電總量的15-20%。按此計劃推算,2010-2040年,光伏行業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5%以上。
根據德國投資銀行MERCK FINCK&CO預計,2004年全球光伏行業的銷售收入高達70億美元,至2010年銷售收入將增長至300億美元,屆時光伏行業的凈利潤將由04年的8億美元增長為33億美元。相應地,光伏行業的銷售凈利率將由2004年的11%增長至2005年的12%、2006-2007年的14%。由于受制于硅料瓶頸,未來幾年,電池片、電池組件廠商的開工率將逐年下滑,實際產量仍難以滿足需求30%以上的增長,光伏行業將在05-07年將進入盈利的黃金時期。光伏產業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比IT發展還快,可預見的高速增長將持續40年以上。德國太陽能聯合會主席預測,從長期看,全球市場的太陽能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歐元。
世界光伏發電迅猛發展。預計到2010年,全世界需求達20000MWp。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太陽能光伏發電大有可能在下世紀中葉替代核能而成為全世界的能源。與之相比,中國光伏產量在過去的十年中始終徘徊在1.5一2.0MW之間,1998年總產量約為2.0MW,在世界光伏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減少,而潛在的中國光伏市場需求卻十分巨大。
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的太陽能產業正保持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具有巨大的前景和“錢”景,單2005年的市場產值就達500億元,太陽能產業也由此被稱為“綠色金礦”。
我國政府于2004年4月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會議上對外承諾,至201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將達到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0%,其中光伏系統為450MW(截至2003年,我國光伏累計安裝容量為45MW)。至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將達到總發電裝機容量的20%,以此推算,光伏系統的安裝容量將達到4-8GW。雖目前中國光伏產量和安裝容量僅為世界1%左右,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內綠色環保工業開始升溫的背景下,近兩年中國光伏工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正向光伏工業世界十強挺進。2008年奧運會(綠色奧運)在北京的召開以及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的召開將促使中國政府加快可再生能力利用的步伐。到目前為止,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世界增長速度最快、最穩定的領域之一,并且今后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根據專家預測,未來光伏產業發展將會快速增長,光伏發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光伏發電有望達到世界總發電的10%-20%。
截止2004年底中國光伏電池總產能超過80MW,組件總產能超過160MW,總體生產規模已經躋身世界五強行列。中國光伏生產規模的增量大部分用于出口市場。未來中國光伏市場的持續增長仍然需要政府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并引導和宣傳新能源的消費。有報道說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將于今年提請人大審議,這對中國光伏產業無疑能夠起到加速促進作用!毒┒甲h定書》的生效和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事業在我國步入了蓬勃發展階段。業內專家預測,我國太陽能電池裝機容量的年增長率有望超過40%。到2020年,系統年產值將接近3000億元。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極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場。
太陽能被認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新能源。太陽能發電無污染、安全、壽命長、維護簡單、資源永不枯竭等特點,使得太陽能產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球光伏電池的生產持續高速增長,每年以30%到40%的速度遞增。
2003年世界范圍內太陽能生產能力為740兆瓦,而實際市場容量遠大于產能。這種供不應求的趨勢與產能的明顯不足,形成了目前太陽能行業在世界范圍內特有的“賣方市場”格局。龐大的市場需求量強烈刺激著國際太陽能產業的發展,許多國際著名大公司爭相涉足這一行業。但是由于太陽能光伏行業的高額投入(如一臺多晶硅鑄錠爐設備的價格高達幾十萬美元),且設備采購周期長,生產技術復雜等門檻的限制,又制約了這一產業的快速普及。
世界光伏產業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長率保持著高速發展,是比IT發展還快的產業。盡管目前世界光伏發電累積裝機容量不到世界電力裝機總容量的千分之一。但是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專家預測光伏發電將在二十一世紀前半期超過核電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至于是2030年還是2050年最后幾年超過,只是個時間問題。
以德、日、美為代表的世界光伏市場需求的急速增長,推動了世界光伏產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放大。2004年世界光伏產量首次超過1000MW(1GW),世界光伏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的規模增長階段。百兆瓦級和新進入的光伏制造商約來越多,但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上游的原料、硅片到電池和組件產品,2003年底以來,幾乎所有的光伏產品都呈現賣方市場的特征,預計30%以上的年增長率將至少持續到2010年。
在應用市場方面,以光伏集成建筑(BIPV)為典型應用的分布式并網市場繼續擴大領先優勢,已經占到全部應用的70%以上。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邊遠無電地區仍然是光伏主要應用領域。日、德、美仍然是世界光伏最大和主要的需求市場,在日本光伏電力已經逐漸具備了不需要依靠補貼的市場競爭力;而德國由于可再生能源法律保證了對光伏應用的新一輪補貼,德國光伏市場呈現井噴式的增長;以加州為代表的美國各州對光伏應用的補貼政策則是美國光伏市場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
市場需求和生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使得光伏成本和價格得以穩步下降,盡管目前賣方市場的特征和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暫時抵消了光伏價格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晶硅電池和組件以接近90%的份額仍然占據著光伏產品的絕對統治地位,不過包括晶硅電池在內的薄膜電池新工藝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仍然讓人對成本更具競爭力的薄膜電池乃至設計安裝更加靈活的柔性光伏電池充滿期待。電池轉換效率和和壽命穩定性仍然是薄膜電池商業化提高競爭力需要努力的重點。
光伏技術和產業化工藝的持續發展和進步為光伏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持續的保證,目前多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達到20.3%,多晶硅組件產品最高效率也達到了15.7%。像非晶硅、CIGS、有機太陽電池、染料感光化學電池等薄膜電池的效率在2004年也不斷創下新高。而效率超過50%的這樣一些超高效率新概念太陽電池更是使人對光伏產業充滿無限憧憬。
《京都協議》簽訂以后,西方發達國家為履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義務,紛紛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推動光伏工業的發展。
1997年美國提出“克林頓總統百萬個太陽能屋頂計劃”,即預計到2010年美國將為100萬個家庭安裝太陽能屋頂。每個光伏屋頂將有3一5KM光伏并岡發電系統。美國能源部制訂了從2000年1月1日開始的新5年國家光伏計劃和保持光伏產業世界領導地位的戰略目標。如此,美國到2010年將需要4600MW。
日本通產省(MITI)第二次新能源分委會宣布了光伏、風能和太陽熱利用計劃。日本“新陽光計劃”將光伏發電作為國策,計劃到2010年生產光伏電池4700MW。
歐盟“可再生能源白皮書”規定到2010年生產3700MW(歐盟3.7億人口平均人手10W)供歐盟地區使用,另有3000MW出口,歐盟共計需要6700MW。僅以上3項政府計劃已有16000MW.加上世界其它地區如澳洲、印度、東亞、拉丁美洲、中國、非洲等。預計到2010年世界光伏容量將達20000MW。
中國政府對外承諾至2010年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0.45GW。
按照日本新能源計劃、歐盟可再生能源白皮書、美國光伏計劃等推算,2010年全球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15GW(1500萬千瓦,屆時仍不到全球發電總裝機容量的1%),未來數年光伏行業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30%以上。
而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規劃,至2030年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0GW(屆時整個產業的產值有可能突破3000億美元),至2040年光伏發電將達到全球發電總量的15-20%。按此計劃推算,2010-2040年,光伏行業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5%以上。
根據德國投資銀行MERCK FINCK&CO預計,2004年全球光伏行業的銷售收入高達70億美元,至2010年銷售收入將增長至300億美元,屆時光伏行業的凈利潤將由04年的8億美元增長為33億美元。相應地,光伏行業的銷售凈利率將由2004年的11%增長至2005年的12%、2006-2007年的14%。由于受制于硅料瓶頸,未來幾年,電池片、電池組件廠商的開工率將逐年下滑,實際產量仍難以滿足需求30%以上的增長,光伏行業將在05-07年將進入盈利的黃金時期。光伏產業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比IT發展還快,可預見的高速增長將持續40年以上。德國太陽能聯合會主席預測,從長期看,全球市場的太陽能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歐元。
世界光伏發電迅猛發展。預計到2010年,全世界需求達20000MWp。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太陽能光伏發電大有可能在下世紀中葉替代核能而成為全世界的能源。與之相比,中國光伏產量在過去的十年中始終徘徊在1.5一2.0MW之間,1998年總產量約為2.0MW,在世界光伏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減少,而潛在的中國光伏市場需求卻十分巨大。
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的太陽能產業正保持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具有巨大的前景和“錢”景,單2005年的市場產值就達500億元,太陽能產業也由此被稱為“綠色金礦”。
我國政府于2004年4月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會議上對外承諾,至201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將達到總發電裝機容量的10%,其中光伏系統為450MW(截至2003年,我國光伏累計安裝容量為45MW)。至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將達到總發電裝機容量的20%,以此推算,光伏系統的安裝容量將達到4-8GW。雖目前中國光伏產量和安裝容量僅為世界1%左右,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內綠色環保工業開始升溫的背景下,近兩年中國光伏工業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正向光伏工業世界十強挺進。2008年奧運會(綠色奧運)在北京的召開以及2010年世博會在上海的召開將促使中國政府加快可再生能力利用的步伐。到目前為止,太陽能光伏產業是世界增長速度最快、最穩定的領域之一,并且今后將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根據專家預測,未來光伏產業發展將會快速增長,光伏發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光伏發電有望達到世界總發電的10%-20%。
截止2004年底中國光伏電池總產能超過80MW,組件總產能超過160MW,總體生產規模已經躋身世界五強行列。中國光伏生產規模的增量大部分用于出口市場。未來中國光伏市場的持續增長仍然需要政府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并引導和宣傳新能源的消費。有報道說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將于今年提請人大審議,這對中國光伏產業無疑能夠起到加速促進作用!毒┒甲h定書》的生效和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事業在我國步入了蓬勃發展階段。業內專家預測,我國太陽能電池裝機容量的年增長率有望超過40%。到2020年,系統年產值將接近3000億元。中國在不遠的將來極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歐洲光伏工業聯合會
來源:歐洲光伏工業聯合會
本文鏈接: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點評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8/200682384248.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8/200682384248.html
文章標簽: 太陽能電池/市場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