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成化】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不少企業的機房或者機架所占用的空間已經不小。因此,UPS應當向體積更小、重量更輕、使用更簡便的方向發展。
同時,用戶對UPS輸入功率因數和效率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數據中心可謂“寸土寸金”,機器密度非常大,必須有效地解決UPS的效率問題;而采用高頻技術的UPS可有效提高電源輸入功率因數,降低諧波污染,減少電力損耗,提高系統效率,大幅度減小UPS的體積和重量。因此,具有高度集成化的UPS產品將成為企業用戶,尤其是中小企業用戶關注的問題之一。
【端到端】
隨著用戶集中式應用需求的不斷增強,從市電入口到負載端的全套解決方案更能滿足用戶對高可靠性的要求,電源保護系統延伸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所有供電環節,從而實現網絡的高可用性。因此,端到端電力保護解決方案就成為最新的發展趨勢。
【智能化】
智能化的UPS不但可診斷自身的各種故障,而且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自動調整、設定相應的運行模式,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網絡化】
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用戶對UPS的需求越來越突出,而可靠性一直是用戶關注的焦點。除了提升UPS單機的產品性能和穩定性,利用解決方案來提升整個UPS系統可用性的問題也漸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在中小企業的日常應用中,由人為因素引起UPS故障的比例非常高。而通過并聯冗余系統這種方式,用戶不但可以對以往系統進行擴容升級,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大中型中央數據機房中,采用單機UPS進行保護已不能滿足系統的要求,而N+X并聯冗余系統可最大限度地保證系統的電力供應。
目前,“網絡UPS”成為發展趨勢。通過網絡,管理人員可遠程監控UPS的運行狀況、運行參數,當電池耗盡時可安全關閉服務器和終端的操作系統,并可節約大量管理成本與資金。隨著網絡智能化的普及,UPS的智能化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如將UPS的各種信息代碼通過電子郵件、移動電話等通信設備發送給相關的網管人員。
渠道首選產品獎
APC InfraStruXure(英飛集成系統)

最佳產品賣點獎
艾默生iTrust小功率UPS

最佳渠道支持獎
臺達NT系列UPS

最佳銷售盈利獎
梅蘭日蘭Galaxy 3000 UPS

最佳品牌推廣獎
伊頓愛克賽Powerware 9390 UPS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不少企業的機房或者機架所占用的空間已經不小。因此,UPS應當向體積更小、重量更輕、使用更簡便的方向發展。
同時,用戶對UPS輸入功率因數和效率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數據中心可謂“寸土寸金”,機器密度非常大,必須有效地解決UPS的效率問題;而采用高頻技術的UPS可有效提高電源輸入功率因數,降低諧波污染,減少電力損耗,提高系統效率,大幅度減小UPS的體積和重量。因此,具有高度集成化的UPS產品將成為企業用戶,尤其是中小企業用戶關注的問題之一。
【端到端】
隨著用戶集中式應用需求的不斷增強,從市電入口到負載端的全套解決方案更能滿足用戶對高可靠性的要求,電源保護系統延伸到整個電力系統的所有供電環節,從而實現網絡的高可用性。因此,端到端電力保護解決方案就成為最新的發展趨勢。
【智能化】
智能化的UPS不但可診斷自身的各種故障,而且可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自動調整、設定相應的運行模式,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網絡化】
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用戶對UPS的需求越來越突出,而可靠性一直是用戶關注的焦點。除了提升UPS單機的產品性能和穩定性,利用解決方案來提升整個UPS系統可用性的問題也漸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在中小企業的日常應用中,由人為因素引起UPS故障的比例非常高。而通過并聯冗余系統這種方式,用戶不但可以對以往系統進行擴容升級,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大中型中央數據機房中,采用單機UPS進行保護已不能滿足系統的要求,而N+X并聯冗余系統可最大限度地保證系統的電力供應。
目前,“網絡UPS”成為發展趨勢。通過網絡,管理人員可遠程監控UPS的運行狀況、運行參數,當電池耗盡時可安全關閉服務器和終端的操作系統,并可節約大量管理成本與資金。隨著網絡智能化的普及,UPS的智能化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如將UPS的各種信息代碼通過電子郵件、移動電話等通信設備發送給相關的網管人員。
渠道首選產品獎

最佳產品賣點獎

最佳渠道支持獎

最佳銷售盈利獎

最佳品牌推廣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電腦商報》
來源:《電腦商報》
本文鏈接:UPS市場新品流行趨勢【關鍵詞】(圖)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4/200641810111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4/20064181011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