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交流培訓>>鉛酸蓄電池行業發展簡史(圖)正文

鉛酸蓄電池行業發展簡史(圖)

鉛酸蓄電池

2006/4/10 10:31:05   深圳理士奧電源技術有限公司杭州辦事處  供稿
分享到:

    舊中國的鉛酸蓄電池工業

    舊中國的鉛酸蓄電池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大部分是手工作坊,以修配汽車蓄電池為主,使用紅,黃丹粉,制造極板,工藝技術落后,原始勞動條件惡劣,生產效率低,品種單一,質量不高,是一個弱小的鉛酸蓄電池工業鄒形。新中國誕生前,全國只有十幾家電池生產小廠或作坊,從業人員不還八百人,只能生產一少部汽車蓄電池和供維修用的極板,并生產少量的通訊用蓄電池和固定型蓄電池。年耗鉛量不過四百噸。

     我國第一家電池廠是舊中國“交通部電池廠”。于1911年在上海開設的,主要生產干電池,兼營汽車蓄電池的維修,全廠職工二、三十人,該廠于1930年倒閉。中國民族資本興辦的最早一家電池廠是1921年在上海開設的“中國蓄電池廠”工人二十余入,除生產干電池、濕電池之外,并制造汽車蓄電池極板裝配汽車蓄電池,1930年在上海獨資經營蓄電池維修和充電業務的還有“王仲記蓄電池廠”。抗戰勝利后多發展很快,工人三十多人,生產極板和木隔板,1936年在威海衛路還有獨資開設的“聯美汽車電器行”雇用工人十名,主要經營一些汽車電器和蓄電池維修充電等業務,抗戰勝利后,聯美汽車電器行擁有—定的資金和信譽,從其它廠購買蓄電池半成品進行總裝,出售鉛蓄電池,由于生產發展商行改為“聯美蓄電池”。

    1932年,國民黨建設委員會在上海設廠,生產干電池,1937年,改由資源委員會領導,同時生產鉛蓄電池,抗戰時期,這個廠輾轉漢口、湘潭、桂林及貴陽等地。隨著日本侵華的擴展,日本將漢口廠址變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抗戰勝利后,南遷的電池廠又遷回漢 口原廠址,“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改為“漢口電池廠”,即現在電子工業部所屬“長江電源廠”的前身(以后簡稱漢口廠)。

    198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等地開設了五個電池廠,以配合侵華戰爭之需要,1939年,在奉天建立了“滿州湯淺電池株式會社”,即沈陽蓄電池廠的前身(以后簡稱沈陽廠,當時工人三十多人,廠區面積1700平方米,主要生產汽 車蓄電池和一少部分電訊電話用蓄電池,抗戰勝利后,“滿州湯淺電池株式會社”由國民黨軍事系統的聯勤總部接管多改為“五零三汽車廠”的一個分場,生產汽車蓄蓄電池供軍用。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也是日本侵華戰爭最瘋狂的時期,作為川、滇、湘、桂必經之路的交通樞扭——貴陽市,由國民黨西南運輸處建立了貴陽電工廠,生產少量的汽車蓄電池和供維修用的極板。該廠解放后經過隸屬關系兩次改變。于1973年3月改名為貴州省交通廳蓄電池廠,現名“貴州省蓄電池廠”。

    日本侵華期間,在天津建立了“日本天津湯淺電池廠”和“日本文砂電池廠”日本投降后,由國民黨資源委員會接收后組織起綜合性電池廠,當時生產鉛酸蓄電池,鎳鎘堿性蓄電池、和干電池等產品,后來將鎳鎘蓄電池部分連人帶設備調到河南新鄉,組成堿性蓄電池生產廠。把干電池部分連人帶設備調往上海于電池廠,而后只剩下鉛酸蓄電池部分,即“電工南廠”,此外,還有“太平洋蓄電池廠、永明電業廠、生昌電業廠、華工電池廠、天津橡膠九廠”,“華生”、“祥生”木隔板廠等十余個小型廠,主要從事汽車蓄電池維修或生產少量汽車蓄電池或供蓄電池配件。

    1944年,在解放區“膠東理化研究室”的基礎上。建立“茂林文具廠”,隸屬膠東行署工商局領導,主要從事干電池研究和試生產,1945年,遷廠并改名“膠東電池廠”,開始研制汽車蓄電池,到1946年7月,進行小批生產,首批為部隊五十多輛汽車提供蓄電池。解決了交通方面的部分困難,到1947年,可年產干電池十萬只,鉛酸蓄電池二百余只,主要供膠東地區和華東部隊使用,1948年,為了集中膠東解放區的電器制造力量,有力地支援解放戰爭,于是將膠東軍區電工廠、濱北材料廠、渤海軍區材料股之部分奉命遷往博山,組成了“電器總廠”,其中電池制造部分為總廠的二分廠,即現在淄博蓄電池的前身(以后筒稱淄博廠)。

    解放前,1945年,在鎮江有“信義蓄電池社”,1946年,在長沙有私人本經營的“國際蓄電池廠”,1948年,有幾人發起幾十人參加的“強華蓄電池工場”,主要從事汽車等電池維修和生產極。

     以上這些分散的弱小的小工廠或作坊,就是舊中國留給我們的鉛蓄電池工業基礎。

     建國后鉛酸蓄電池行業的發展

    (一)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建設剛剛恢復,舊中國遺留下來的蓄電池生產處于新的萌發階段,處于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交通運輸、電力、電站、通訊事業及抗美援朝戰爭的急需,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鉛破蓄電池生產恢復和發展很快。

    1948年11月,沈陽解放了,我黨接管了國民黨聯勤總部所屬503汽車廠,將其三分場(蓄電池生產廠)改名為沈陽汽車總廠電池現場”,1949年改名為“電工八廠”,由于國民黨撤退前,劫走了工廠的主要設備和工模具,使工廠處于癱瘓狀態,當時有職50余人,在黨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職工的政治覺悟有很大提高,通過當時獻器材運動,到1949年6月,基本上恢復了生產,當年三季度,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將哈爾濱遷沈的蓄電池廠,大連遷沈的光華電器廠的橡膠車間,東安遷沈的干電池廠以及沈陽汽車總廠的橡膠場,一起合并到 “電工八廠”,到1949年未,有職工305人,技術人員6人,年產6伏70安時、96安時120安時和12伏140安時等四個規格的汽車蓄電池4893只,年工業總產值85萬元,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1952年工業總產值達到414萬元,約為1949年的12倍,產量28837千伏安時,約為1949年的38倍,職工人數由1949年底的305人發展到622人,技術人員員由6人發展到42人,產品由汽車蓄電池單一品種四個規格,發展為鐵路客車用、牽引用、固定用、航空用、坦克用、汽車用等6個品種32個規格的鉛酸蓄電池,成為國內蓄電池生產行業的主導廠。

    解放后,上海獨資經營和私人合資經營的“聯美”、“王仲記”、“中國”等16家蓄電池廠,都是以生產汽車蓄電池和供維修用的極板為主,當時規模最大、經營能力比較強的“聯美蓄電池廠”(上海蓄電池廠前在1949年有職工38人,年產汽車蓄電池608千伏安時, 產值28.1萬元,在上海的私營企業中頗有影響,由于當時國家對私營企業采取支持保護的政策,企業可以直接接受國家訂貸,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工廠的發展,1951年,亞洲蓄電池廠并進“聯美”廠,兩廠合并后,生產經營迅速發展,到1952年,有職工79人,生產汽車蓄電池2432千伏安時,為1949年的4倍;產值94.5萬元為1949年的3.4倍。

    1951年,華東工業部為了便于領導,促進工廠專業化,將山東電器修造廠分成山東電器廠、山東電池廠,同年12月,華東工業部制酸廠橡膠車間并入山東電池廠,1953年,山東電池廠與南京濕電池廠合并,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領導,廠名為“博山電池廠”,該廠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積板研制新產品,在品種和規格方面發展很快,到1952年,已能生產汽車用、固定用、鐵路客車、飛機用等4個品種30個規格的鉛酸蓄電池。

    1951年4月,民航局華南分局,拔款11萬元,組織兩航起義人員,在廣州三元里的白云機場原導航臺舊址,創建“建航蓄電池廠”,屬于民航機關生產單位,建廠初期,有職工二、三十人,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兩航起義人員,廠區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固定資產6萬元。建廠當年,生產汽車蓄電池226只(135.6KVAH),提供民航使用,并生產極板800片,修理了民航舊蓄電池,當年創產值1.37萬元,1952年,生產汽車蓄電池640只(451KVAH),商品極板716萬片,工業總產值11.4萬元,起用“建航”牌商標,產品開 始向市內銷售。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漢口電池廠也有較大發展,生產7個規格的汽車蓄電池及KQ、1K、2K涂膏式固定型鉛酸蓄電池極板,供修配用,該廠還進行了產品質量整頓,加強檢驗工作。

    鉛酸蓄電池行,據沈陽廠和上海聯美蓄電池廠的統計,1949年,鉛酸蓄電池總容量為1369千伏安時,工業總產值為63.1萬元。到1952年,加上廣州建航蓄電池廠總容量31909千伏安時,為1949年的23.3倍,工業總產值519.9萬元,為1949年的8.5倍,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本行業不僅在發展產品的品種、規格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而且還建立了以作業計劃為中心的一系列生產管理制度,以加強工藝為中心的技術改造工作,從而使生產走向正常規道。

    (二)笫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1957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鉛酸蓄電池行業突飛猛進,職工隊伍不斷壯大,技術工作大力開展,經濟指標大幅度提高,在這個期間,鉛酸蓄電池行業廠發展到13個;除沈陽、博山、上海、廣州、漢口、哈爾濱廠之外,還有重慶、天津、江南、青島、北京、張家口、建陽等蓄電池廠。

    1954年,在重慶電工廠干電池車間及光華電池廠、廣播器材廠干電池車間的基礎上合并而成“重慶電池廠”,以后改為重慶蓄電池廠。 1953年3月,建航蓄電池廠由民航機關生產單位移交給廣州市企業管理局領導,從此,正式成為地方國營工廠企業。 1953年,沈陽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電工八廠改名“沈陽電池廠”隸屬于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工局領導,1956年,沈陽電池廠改名“沈陽蓄電池廠”隸屬于電機制造工業部電材局領導。

    1956年有16家私營蓄電池廠公私合營劃為三個中心廠;即聯美蓄電池廠、王仲記蓄電池廠、中國蓄電池廠。

    1958年,由19家小廠公私合營而成立了北京蓄電池廠,當時隸屬于北京第三工業局電器公司領導,有職工81人,全部資金11萬余元,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生產汽車蓄電池和汽車電器維修業務,材料和半成品部件由外地供應,當年創產值72萬元,上繳利潤 4萬元,1957年,對該廠充實了領導干部,技術骨干以及技術工人,自已動手,建成了極板車間,試制成功汽車型極板,并形成了生產能力,年產值達到113萬元,上繳利潤14萬元。 1956年,在公私合營高潮推動下,天津市原“生昌電業廠”和“永明電業廠”合并,改名“公司合營永明電池廠”,人員10余人,當時作一些蓄電池維修和汽車電器修理,原“太平洋蓄電廠”改名“公司合營太平洋蓄電池廠”,人員30余人,以生產汽車蓄電池為主,并生產少量蓄電池車蓄電池和小型蓄電池等。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僅據沈陽、淄博、漢口等三個廠的統計,研制投產了大量新產品,增加了起動用、固定用、牽引用、火車用、軍工用、摩托車用以及通訊用等蓄電池新產品144個新規格。

    1957年,沈陽、上海、廣州等三個廠的產量;為112808.25千伏安時,比1952年增長了253.5%;工業總產值為200433萬元,比1952年增長了285%,據沈陽、上海、廣州、重慶、哈爾濱、青島、江南、建陽、天津、北京等10個工廠的統計職工人數達到3561人,技術人員106人,產值391186萬元,上繳利潤49085萬元。

    解放后將國民黨資源委員會“電工南廠”調整為專生產軍工產品鉛酸蓄電池的六機部所屬廠,改名,“754廠”,1958年7月1日,將該廠改為“天津化學電源研究所”,成為當時我國化學電源行業歸口所。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技術管理工作有很大突破,1955年,由機械工業部電工局在沈陽電池廠主持召開了第—次蓄電池專業會議有沈陽、上海、淄博、哈爾濱等4個廠參加,與會代表有各廠技術付廠長,技術科長、技術人員等16人,在會上,除各廠匯報了產品質量和技術部門組織機構的設置。強調各廠應成立中心試驗室,并討論了技術文件內容及編寫和修訂辦法以及如何貫徹部門新產品試制條例。這次會議對蓄電池行業發展有很大的推動。

    各廠相應建立了技術工作正常制度,1955年各電池企業設立了工藝科,制訂了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技術條件及工藝控制項目。并成立了技術檢查科,建立與健全了技術檢查工作,為了加強試驗研究工作,于1956年,各廠先后成立了中心試驗室,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大大地推進了行業產品質量提高與工藝的發展。

    1957年4季度,全國蓄電池行業第一次開展了起動用蓄電池產品質量評比活動。首次參加單位有沈陽、淄博、漢口、天津等四個廠。

   (三)第二個五年計劃和三年調整時期(1958-1965年)

    第二個五年計劃和三年調整時期,鉛蓄電池行業更加蓬勃發展,技術工作更加活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勇現。老產品質量也有新的提高,這個時期,鉛酸蓄電池廠已發展到23個,除第一個五年計劃發展到13個廠之外,又有保定、安陽、鎮江、蘭州、新疆、 紹興、湘潭、包頭、西安、福州等10個蓄電廠先后建立。1958年,上海市為了發揮社會主義威力,大力開發鉛酸蓄電池產品,于是將已經是公私和營的“聯美蓄電池廠”和“王仲記蓄電廠”兩家中心廠及所屬衛星廠合并起來,改名“公私合營上海蓄電池廠”,人員達到了258人,當年蓄電池產量達到27031千伏安時,比1957年增加了207%;產值752.8萬元,比1957年提高了289%。1960年,天津市的幾家公私合營的“永明電池廠”、“華工電池廠”、“太平洋蓄電池廠”等又合并成為“公私合營天津市蓄電池廠”,1962年,又將天津市煉鐵廠合并,組成現在的天津市蓄電池廠。當年職工300余人,工業總產值207萬元(以后簡稱天津廠)。據1966年22個蓄電池廠統計;職工人數達到6510人,技術人員226人,產值9885.06萬元,上繳利潤645.2萬元。

     鉛酸蓄電池行業從1958年到1962年,先后又召開了八次鉛酸蓄電池專業會議,并進行了七次全國性鉛蓄電池質量評比活動1959年,在天津召開的全國蓄電池專業會議,是規模比較大、內容比較豐富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有79個單位152名代表,蘇聯專家也參加了會議,在會議上由天津化學電源研究所報告了建國十年來化學電源工業的回顧與展望,總結了十年來化學電源工業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我國化學電源工業發展形勢與今后任務。在會上討論了全國化學電源1960-1962年科技發展規劃。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除全國統一開展鉛酸蓄電池質量評比外,并確定同時開展地區的蓄電池產品質量評比工作。

    1962年,天津化學電源研究所由于體制的變革,不再承擔鉛酸蓄電池質量評比工作和專業會議的主持工作,部局確定此兩項工作由沈陽蓄電池廠承擔。 沈陽蓄電池廠在十年動亂前,于1962年到1966年5月組織召開了四次全國鉛酸蓄電池行業專業會議,并進行了從1961年到1965年的五個年份的蓄電池產品質量評比工作。參加產品質量評比單位由1957年的四個單位發展到十八個單位。1963年到1965年,中西南地區、華東地區、三北地區鉛酸蓄電池也開展了蓄電池質量評比活動以及召開地區的專業會議。

    由于蓄電池行業從1955年開始,年年召開專業會議,交流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技術工作經驗;又由于從1957年開始,每年都進行全國蓄電池產品質量評比工作,從而使行業產品質量迅速提高,如1957年的4個廠參加質量評比,起動用鉛蓄電池平均壽命為81.75周期(標準:采用木隔板,蓄電池壽命180周期),1958年下半年,11個廠參加質量評比,起動用蓄電池平均壽命提高到180.9周期;到1965年,有1 7個廠參加質量評比,起動用蓄電池平均壽命上升到412.2周期(標準:220周期),蓄電池容量達到標準容量的113.2%;常溫起動放電平均達到6分45秒(標準:5分鐘);低溫起動放電平均達到4分13秒(標準:2分15秒)。

    1965年,經第一機械工業部批準將沈陽蓄電池廠中心試驗室確定為“第一機械工業部蓄電池研究室”,負責行業技術歸口工作。

    自1958年起,各蓄電池廠充分發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積極開展了群眾性的“雙革”活動,自己動手設計制造出專用設備,提高了機械化生產水平,使生產方式得到初步改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鉛酸蓄電池行業發展簡史(圖)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4/200641010315.html
文章標簽: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0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