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
曹淑敏: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主席
陳如明:國家無線頻率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宋俊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司:確定3G發展時機是關鍵
中國已經有了全球第一大規模的電信網絡,但是電信產業規模卻不是全球最大。探求新的電信業務增長點,把握未來發展方向,是3G最大的意義。
而圍繞3G最大的爭論是:什么時候才是發展3G的時機?
目前,圍繞3G發展時機的看法眾說紛紜,這主要是由于目前3G的發展并不那么緊迫,所以允許有很多的看法存在。如果到了需要做統一結論的時候,國家會有一個很切實的、能夠綜合考慮多方因素的實施計劃。中國需要穩健地發展3G,在全球范圍來看,即使是已經發放了牌照的歐洲,也沒有把全部的人力、物力投入到3G中去。
根據去歐洲考察的情況來看,歐洲對于3G的發展也沒有完全統一的看法;旧,很多運營商和制造商是在積極地去跟蹤3G,并且發展3G,但都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因為3G的商務模式、贏利前景還不是那么明朗。
當前主要的論點有兩種。一是認為歐洲的前車之鑒必須吸取。中國應該在確定好3G牌照發放方式等問題之后,穩妥地發展本國的3G產業。二是認為應該先建立起3G的市場環境,然后在探索中前進。特別是對于一些希望能夠獲得移動牌照的運營商來說,這種愿望比較急迫。
在發展3G的進程上,中國絕不會跟著歐洲的腳步走,中國將有自己的考慮。
對于TD-SCDMA技術,這是中國自己的標準,如果要在3G上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那么,就應該為TD-SCDMA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支持自己的技術標準。但是,這種支持也不是無限度的,最終的選擇還是要按照市場規律來,不能盲目扶持。
發展本國3G制造產業,同樣也可以模仿程控交換機所走過的道路,即引進、消化、吸收。這一做法的本質是放開行業,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通過市場經濟實現優勝劣汰。當然,現在民族通信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能夠大大縮短這一過程。現在,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民族通信企業已經在某些方面具備了與國際水準平起平坐的能力。
陳如明:寬頻3G昭示廣闊空間
從寬帶資源潛力來看,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頻段,從其核心頻段至擴充頻段,均受限于3GHz以下。而從L、S、C、X、Ku、Ka至V/Q/W、EHF的實際可能擴展,以及更廣義的Radio(幾kHz-3000GHz)至Wi-reless(大于3000GHz)來看,未來無線通信可能達到紅外光及藍光頻段,乃至中微子之類粒子通信連接,Air Optical之類自由空間光(FSO)寬帶無線接入系統即為其示例。
因此,從廣義的無線(Wire-less)通信概念看,其寬帶化與寬帶資源亦將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在寬帶無線通信的技術領域中,包含大量高技術知識內涵,從系統結構、全光網、協議構造、編碼調制、多址連接,至衰落對抗、檢測處理、個人終端等諸多方面,集近代信號系統設計處理最新技術與基帶、中頻乃至高頻、光等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工藝于一體,有大量技術創新的空間存在,并存在對應的知識產權經濟價值。對此,中國的制造廠商、操作運營者、科研部門及投資商必須建立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曹淑敏:標準化進程推動3G前行
版本的更新是困擾運營商和廠家的一大難題,也是影響3G商用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的、根本性的問題之一。雖然業界普遍認為R99是一個成熟、穩定,將被大規模商用的版本,對采用R99哪個階段的版本仍沒有統一的說法。但對2001年3月或6月版本,以及在3月基礎上增加部分6月的CR比較看好。
R4的主要特征是完成了由我國提交的TD-SCDMA技術(也稱低碼片速率TDD,LCR)在3GPP的標準化,這對于TD-SCDMA來講,無疑又是一個里程碑。
在信息產業部的直接支持和領導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CWTS)從1999年開始進行各種努力,終于排除了各種阻力,使得TD-SCDMA一步步地成為3GPP的完整的標準。R4在核心網部分主要是在電路域(CR)將承載與控制分開,這也是邁向全IP的第一步。R5則是全IP的第一個版本,已經在2002年上半年完成。R5的核心網部分結構上已發生較大的變化,引入了IP多媒體子系統(IMS)。
宋俊德:3G需求凸顯五大特征
首先,3G商用初期,話音業務仍是主要的用戶需求,移動高速數據和多媒體業務將主要面向少數的商業用戶。這一特點反映在技術和組網上,就要求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必須能夠與第二代網絡進行切換和互通,在商業用戶活動的重點地區建設第三代網絡,并通過第二代網絡實現連續的二代業務服務。
其次,3G啟動后,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目前,我國移動通信市場只有兩家競爭者,屬于雙寡頭壟斷的市場。在中國這樣大的地域和市場背景下,競爭程度顯然是不夠的。應該說,通過3G引入新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將是必然趨勢。為使新加入的運營商與原有運營商進行公平競爭,有些國家規定,第二代移動網絡運營商有義務在新運營商尚未建設3G網絡的地區,利用其2G網絡提供漫游,這一做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第三,充分利用現有的第二代網絡,要求3G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在滿足業務發展需要的同時,充分利用已建的第二代網絡,保護用戶業務的連續性,是中國3G建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新建的3G網絡必須與第二代網絡有很好的后向兼容性。
第四,業務分布的不均勻性,要求選擇頻譜利用率高的制式。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且經濟發展不平衡,移動通信的主要用戶和業務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部分人口密集的地區,高業務量地區的頻率資源和容量緊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因此,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中,頻譜利用率高的技術制式將會受到運營商的青睞。
第五,移動高速因特網業務,要求高效地支撐不對稱業務。3G啟動以后,移動高速因特網業務將很有可能被用戶最先接受。因此,中國建設的3G網絡。
曹淑敏: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主席
陳如明:國家無線頻率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
宋俊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司:確定3G發展時機是關鍵
中國已經有了全球第一大規模的電信網絡,但是電信產業規模卻不是全球最大。探求新的電信業務增長點,把握未來發展方向,是3G最大的意義。
而圍繞3G最大的爭論是:什么時候才是發展3G的時機?
目前,圍繞3G發展時機的看法眾說紛紜,這主要是由于目前3G的發展并不那么緊迫,所以允許有很多的看法存在。如果到了需要做統一結論的時候,國家會有一個很切實的、能夠綜合考慮多方因素的實施計劃。中國需要穩健地發展3G,在全球范圍來看,即使是已經發放了牌照的歐洲,也沒有把全部的人力、物力投入到3G中去。
根據去歐洲考察的情況來看,歐洲對于3G的發展也沒有完全統一的看法;旧,很多運營商和制造商是在積極地去跟蹤3G,并且發展3G,但都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因為3G的商務模式、贏利前景還不是那么明朗。
當前主要的論點有兩種。一是認為歐洲的前車之鑒必須吸取。中國應該在確定好3G牌照發放方式等問題之后,穩妥地發展本國的3G產業。二是認為應該先建立起3G的市場環境,然后在探索中前進。特別是對于一些希望能夠獲得移動牌照的運營商來說,這種愿望比較急迫。
在發展3G的進程上,中國絕不會跟著歐洲的腳步走,中國將有自己的考慮。
對于TD-SCDMA技術,這是中國自己的標準,如果要在3G上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那么,就應該為TD-SCDMA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支持自己的技術標準。但是,這種支持也不是無限度的,最終的選擇還是要按照市場規律來,不能盲目扶持。
發展本國3G制造產業,同樣也可以模仿程控交換機所走過的道路,即引進、消化、吸收。這一做法的本質是放開行業,按照市場規律辦事,通過市場經濟實現優勝劣汰。當然,現在民族通信企業技術能力的提高,能夠大大縮短這一過程。現在,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民族通信企業已經在某些方面具備了與國際水準平起平坐的能力。
陳如明:寬頻3G昭示廣闊空間
從寬帶資源潛力來看,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頻段,從其核心頻段至擴充頻段,均受限于3GHz以下。而從L、S、C、X、Ku、Ka至V/Q/W、EHF的實際可能擴展,以及更廣義的Radio(幾kHz-3000GHz)至Wi-reless(大于3000GHz)來看,未來無線通信可能達到紅外光及藍光頻段,乃至中微子之類粒子通信連接,Air Optical之類自由空間光(FSO)寬帶無線接入系統即為其示例。
因此,從廣義的無線(Wire-less)通信概念看,其寬帶化與寬帶資源亦將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在寬帶無線通信的技術領域中,包含大量高技術知識內涵,從系統結構、全光網、協議構造、編碼調制、多址連接,至衰落對抗、檢測處理、個人終端等諸多方面,集近代信號系統設計處理最新技術與基帶、中頻乃至高頻、光等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工藝于一體,有大量技術創新的空間存在,并存在對應的知識產權經濟價值。對此,中國的制造廠商、操作運營者、科研部門及投資商必須建立密切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曹淑敏:標準化進程推動3G前行
版本的更新是困擾運營商和廠家的一大難題,也是影響3G商用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的、根本性的問題之一。雖然業界普遍認為R99是一個成熟、穩定,將被大規模商用的版本,對采用R99哪個階段的版本仍沒有統一的說法。但對2001年3月或6月版本,以及在3月基礎上增加部分6月的CR比較看好。
R4的主要特征是完成了由我國提交的TD-SCDMA技術(也稱低碼片速率TDD,LCR)在3GPP的標準化,這對于TD-SCDMA來講,無疑又是一個里程碑。
在信息產業部的直接支持和領導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CWTS)從1999年開始進行各種努力,終于排除了各種阻力,使得TD-SCDMA一步步地成為3GPP的完整的標準。R4在核心網部分主要是在電路域(CR)將承載與控制分開,這也是邁向全IP的第一步。R5則是全IP的第一個版本,已經在2002年上半年完成。R5的核心網部分結構上已發生較大的變化,引入了IP多媒體子系統(IMS)。
宋俊德:3G需求凸顯五大特征
首先,3G商用初期,話音業務仍是主要的用戶需求,移動高速數據和多媒體業務將主要面向少數的商業用戶。這一特點反映在技術和組網上,就要求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必須能夠與第二代網絡進行切換和互通,在商業用戶活動的重點地區建設第三代網絡,并通過第二代網絡實現連續的二代業務服務。
其次,3G啟動后,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目前,我國移動通信市場只有兩家競爭者,屬于雙寡頭壟斷的市場。在中國這樣大的地域和市場背景下,競爭程度顯然是不夠的。應該說,通過3G引入新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將是必然趨勢。為使新加入的運營商與原有運營商進行公平競爭,有些國家規定,第二代移動網絡運營商有義務在新運營商尚未建設3G網絡的地區,利用其2G網絡提供漫游,這一做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第三,充分利用現有的第二代網絡,要求3G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在滿足業務發展需要的同時,充分利用已建的第二代網絡,保護用戶業務的連續性,是中國3G建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新建的3G網絡必須與第二代網絡有很好的后向兼容性。
第四,業務分布的不均勻性,要求選擇頻譜利用率高的制式。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且經濟發展不平衡,移動通信的主要用戶和業務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部分人口密集的地區,高業務量地區的頻率資源和容量緊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因此,在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中,頻譜利用率高的技術制式將會受到運營商的青睞。
第五,移動高速因特網業務,要求高效地支撐不對稱業務。3G啟動以后,移動高速因特網業務將很有可能被用戶最先接受。因此,中國建設的3G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通信產業報
來源:通信產業報
本文鏈接:3G產業的興起帶來什么?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20104845.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201048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