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牌照發放仍在醞釀中
2006/2/24 19:46:41
南京銀線科技有限公司 供稿
擴大虛擬運營商參與范圍屬傳聞
“目前有關3G牌照發放和虛擬運營商的很多說法都是不確切的”,昨日,信產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對《上海證券報》表示,有關3G牌照的發放問題仍在信產部的研究之中,但六大運營商合建TD-SCDMA網絡運營公司的說法純屬傳聞,“這可能是某些專家的觀點,但我們從未做過這樣的提議”。
2月初,陳金橋曾與信產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等專家上書信產部,就3G的牌照發放、運營商重組等問題提出建議,而有媒體稱其建議中有“TD牌照統一交由一個六大運營商組成的公司運營,同時擴大虛擬運營商的參與范圍”的說法。由于陳金橋將于近日卸去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的職務,轉而擔任信產部研究院一個新成立的單位負責人(而該單位的主要關注方向正是3G的市場政策),于是上述說法被認為可以代表信產部的態度。但昨日陳金橋表示,有關六運營商共組TD運營公司和分別單獨組網的說法都不準確,3G牌照發放仍在醞釀之中。
同時他還表示,虛擬運營商可以促進電信市場的充分競爭,有利于提高市場的服務質量和公平市場環境,但到底以什么樣的步調發展影響巨大,“現在還不是提出這樣建議的時候!
TD-SCDMA產業聯盟有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表示,盡管目前有一些地區的3G網絡已初具規模,看起來好像一旦牌照歸屬已定就能立即啟動,但現在仍距發放牌照的時機尚具一段距離,“目前最關鍵的問題仍是應用問題,”她表示,目前已加入3G產業聯盟的廠家中很多還不能夠達到量產水平,“所以不論TD牌照歸屬如何,如果終端達不到應用要求,都不能改變WCDMA、CDMA2000的因先天優勢而‘壓制’TD的局面!彼A計,即使3G應用示范測試結束后,3G牌照發放及相關問題仍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有定論。
而中銀國際近日發表研究報告預計,中央今年內將會以國產3G標準TD-SCDMA發出3G牌照,其他技術標準的牌照或稍后才發出,同時該報告稱中電信(0728•HK)將會于今年夏季獲得TD-SCDMA牌照,而中央將會斥資50至80億元人民幣補貼TD-SCDMA網絡。有關人士預計,該項補貼有一部分會用于降低TD-SCDMA手機供應的成本,以使供應商大規模實現量產,同時又降低TD手機市場價格。
“目前有關3G牌照發放和虛擬運營商的很多說法都是不確切的”,昨日,信產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陳金橋對《上海證券報》表示,有關3G牌照的發放問題仍在信產部的研究之中,但六大運營商合建TD-SCDMA網絡運營公司的說法純屬傳聞,“這可能是某些專家的觀點,但我們從未做過這樣的提議”。
2月初,陳金橋曾與信產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等專家上書信產部,就3G的牌照發放、運營商重組等問題提出建議,而有媒體稱其建議中有“TD牌照統一交由一個六大運營商組成的公司運營,同時擴大虛擬運營商的參與范圍”的說法。由于陳金橋將于近日卸去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長的職務,轉而擔任信產部研究院一個新成立的單位負責人(而該單位的主要關注方向正是3G的市場政策),于是上述說法被認為可以代表信產部的態度。但昨日陳金橋表示,有關六運營商共組TD運營公司和分別單獨組網的說法都不準確,3G牌照發放仍在醞釀之中。
同時他還表示,虛擬運營商可以促進電信市場的充分競爭,有利于提高市場的服務質量和公平市場環境,但到底以什么樣的步調發展影響巨大,“現在還不是提出這樣建議的時候!
TD-SCDMA產業聯盟有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表示,盡管目前有一些地區的3G網絡已初具規模,看起來好像一旦牌照歸屬已定就能立即啟動,但現在仍距發放牌照的時機尚具一段距離,“目前最關鍵的問題仍是應用問題,”她表示,目前已加入3G產業聯盟的廠家中很多還不能夠達到量產水平,“所以不論TD牌照歸屬如何,如果終端達不到應用要求,都不能改變WCDMA、CDMA2000的因先天優勢而‘壓制’TD的局面!彼A計,即使3G應用示范測試結束后,3G牌照發放及相關問題仍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有定論。
而中銀國際近日發表研究報告預計,中央今年內將會以國產3G標準TD-SCDMA發出3G牌照,其他技術標準的牌照或稍后才發出,同時該報告稱中電信(0728•HK)將會于今年夏季獲得TD-SCDMA牌照,而中央將會斥資50至80億元人民幣補貼TD-SCDMA網絡。有關人士預計,該項補貼有一部分會用于降低TD-SCDMA手機供應的成本,以使供應商大規模實現量產,同時又降低TD手機市場價格。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3G牌照發放仍在醞釀中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24194641.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2/2006224194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