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研究顯示,2006年UPS市場基本沒有大幅度的變化,這主要由于UPS市場已經基本發育成熟,而且要受到國家經濟、地區經濟、其他相關設施等的影響。賽迪顧問預計2006年,中國UPS市場共計銷售127.9萬臺,同比增長12.1%,銷售額達到26.1億元,同比增長8.3%。
在中國UPS市場上,2006年仍然是以40-60Kva功率產品為主流,10Kva的產品緊隨其后。從發展勢頭看,作為更安全、更符合使用習慣的產品未來的市場前景更值得期待。
從區域市場結構來看,華東市場已經成為中國UPS消費的重心所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大區域顯著高于其他區域,成為中國市場的消費引擎。東北、華中、西北、西南四地雖然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一現象與各地經濟水平、IT普及程度、用戶認知、消費能力等因素高度正相關,預計短期內這一差異仍將維持。

圖1 2004~2006年中國UPS市場銷售情況

圖2 2006年E中國UPS市場占有比率(按功率) 
圖3 2006年E中國UPS市場區域結構
回望2006年的中國UPS市場,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突出特征:
(1)2006年UPS繼續沿著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發展。
隨著網絡應用的深入,用戶需求的呈現個性化,用戶不但關心UPS本身的性能指標及可靠性,而且更加關心整個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及可用性;不僅關心供電系統,并且關心支持整個數據中心業務的物理基礎設施;不只關心物理基礎設施的日常運營,還關心設備投資的短期、長期回報率及投資風險。行業市場的UPS用戶普遍都希望廠商不僅能提供高質量的UPS產品,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具體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工程施工建議及完善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基于這樣的變化,單純提供產品的競爭力正逐步下降,廠商紛紛著手推出應用于金融、醫療、自控設備等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
(2)國外品牌將加快高端技術下移,致力開拓中低端市場;國內品牌將注重技術積累,重點突破高端市場
從目前中國UPS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擁有技術優勢的國外廠商在高端市場上優勢明顯;而國內廠商憑借價格和渠道優勢,在中低端市場業績較好。但是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國外品牌正加快高端技術下移,致力開拓中低端市場;而國內品牌加快技術積累,重點突破高端市場。以往國外廠商的高端UPS產品技術含量高,性能優越,但是價格高昂,抑制了國內用戶的需求;隨著中低端市場的用戶需求的增長,國外廠商在降低UPS的價格來爭奪中低端市場的同時,將加快高端技術在中、低端產品的應用,充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擴大在中低端市場的占有率。相對于國外UPS廠商,國內UPS廠商在價格、渠道具備本土化的優勢,缺乏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隨著中低端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國產廠商將加強高端產品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研發,推出技術先進、功能完備、價格具備競爭力的高端UPS產品,以技術帶動產品市場,突破高端市場。
(3)營銷渠道將由固定模式化走向渠道效果最大化,渠道管理聚焦渠道效能評估;服務將呈現品牌化趨勢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使廠商摒棄固化的渠道模式,而轉向實用化、靈活化和效果最大化的渠道組織模式。未來的渠道模式并不能用簡單的分銷體系及扁平化等傳統詞匯來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細分化、實用化等現代詞匯。渠道將擔負越來越多的職能和責任,如物流、服務等,同時對渠道的有效控制將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審核定單、制訂任務表等。需要采取更高層次的手段和方法,使渠道能夠有效融入企業中來,進而實現有效控制。營銷渠道的構建及完善終將圍繞“效果最大化”來進行。
在渠道管理方面,渠道扁平化進程,將使廠商直接面對銷售終端,管理半徑加寬,管理難度加大,并且伴隨著競爭日益激烈且全方位深化,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對客戶需求的及時把握與響應成為競爭的關鍵。廠商需要變革渠道管理手段,采用科學有效的渠道評估體系,對渠道的銷售能力、市場推廣以及賬款回收等運營信息進行評價,作為制訂合理渠道政策和評判渠道優劣的有效依據,有助于廠商集中資源優勢,獲取核心競爭優勢。
服務將呈現品牌化趨勢,隨著服務經濟成為IT產業的發展方向的地位確立,UPS廠商對服務的理解也越發深刻,特別是經過幾年的連續降價,廠商的在低端市場的利潤空間已經很小,如何增加產品品牌的附加價值,如何在產品利潤的基礎上得到增值利潤成為廠商重點思考的問題。服務品牌化無疑適應這一廠商要求,同時也符合用戶對服務更高要求的趨勢。服務品牌化不僅可以為廠商帶來增值利潤,同時將成為廠商全方位綜合競爭的利器。
圖4 2007-2011年中國UPS市場銷售量預測
對于未來5年的中國UPS市場,賽迪顧問持以積極的樂觀態度。受益于國民經濟步入新一輪上升期和上游供給能力的逐漸改觀,中國UPS市場的外部環境將進一步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在重要技術環節,預計也將相繼取得重要進展,從而有力地推動中國UPS市場的發展。
在中國UPS市場上,2006年仍然是以40-60Kva功率產品為主流,10Kva的產品緊隨其后。從發展勢頭看,作為更安全、更符合使用習慣的產品未來的市場前景更值得期待。
從區域市場結構來看,華東市場已經成為中國UPS消費的重心所在。華東、華北、華南三大區域顯著高于其他區域,成為中國市場的消費引擎。東北、華中、西北、西南四地雖然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增長速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一現象與各地經濟水平、IT普及程度、用戶認知、消費能力等因素高度正相關,預計短期內這一差異仍將維持。



回望2006年的中國UPS市場,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突出特征:
(1)2006年UPS繼續沿著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向發展。
隨著網絡應用的深入,用戶需求的呈現個性化,用戶不但關心UPS本身的性能指標及可靠性,而且更加關心整個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及可用性;不僅關心供電系統,并且關心支持整個數據中心業務的物理基礎設施;不只關心物理基礎設施的日常運營,還關心設備投資的短期、長期回報率及投資風險。行業市場的UPS用戶普遍都希望廠商不僅能提供高質量的UPS產品,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具體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工程施工建議及完善的售后服務保障體系。基于這樣的變化,單純提供產品的競爭力正逐步下降,廠商紛紛著手推出應用于金融、醫療、自控設備等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
(2)國外品牌將加快高端技術下移,致力開拓中低端市場;國內品牌將注重技術積累,重點突破高端市場
從目前中國UPS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擁有技術優勢的國外廠商在高端市場上優勢明顯;而國內廠商憑借價格和渠道優勢,在中低端市場業績較好。但是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國外品牌正加快高端技術下移,致力開拓中低端市場;而國內品牌加快技術積累,重點突破高端市場。以往國外廠商的高端UPS產品技術含量高,性能優越,但是價格高昂,抑制了國內用戶的需求;隨著中低端市場的用戶需求的增長,國外廠商在降低UPS的價格來爭奪中低端市場的同時,將加快高端技術在中、低端產品的應用,充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擴大在中低端市場的占有率。相對于國外UPS廠商,國內UPS廠商在價格、渠道具備本土化的優勢,缺乏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隨著中低端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國產廠商將加強高端產品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研發,推出技術先進、功能完備、價格具備競爭力的高端UPS產品,以技術帶動產品市場,突破高端市場。
(3)營銷渠道將由固定模式化走向渠道效果最大化,渠道管理聚焦渠道效能評估;服務將呈現品牌化趨勢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使廠商摒棄固化的渠道模式,而轉向實用化、靈活化和效果最大化的渠道組織模式。未來的渠道模式并不能用簡單的分銷體系及扁平化等傳統詞匯來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細分化、實用化等現代詞匯。渠道將擔負越來越多的職能和責任,如物流、服務等,同時對渠道的有效控制將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審核定單、制訂任務表等。需要采取更高層次的手段和方法,使渠道能夠有效融入企業中來,進而實現有效控制。營銷渠道的構建及完善終將圍繞“效果最大化”來進行。
在渠道管理方面,渠道扁平化進程,將使廠商直接面對銷售終端,管理半徑加寬,管理難度加大,并且伴隨著競爭日益激烈且全方位深化,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對客戶需求的及時把握與響應成為競爭的關鍵。廠商需要變革渠道管理手段,采用科學有效的渠道評估體系,對渠道的銷售能力、市場推廣以及賬款回收等運營信息進行評價,作為制訂合理渠道政策和評判渠道優劣的有效依據,有助于廠商集中資源優勢,獲取核心競爭優勢。
服務將呈現品牌化趨勢,隨著服務經濟成為IT產業的發展方向的地位確立,UPS廠商對服務的理解也越發深刻,特別是經過幾年的連續降價,廠商的在低端市場的利潤空間已經很小,如何增加產品品牌的附加價值,如何在產品利潤的基礎上得到增值利潤成為廠商重點思考的問題。服務品牌化無疑適應這一廠商要求,同時也符合用戶對服務更高要求的趨勢。服務品牌化不僅可以為廠商帶來增值利潤,同時將成為廠商全方位綜合競爭的利器。

對于未來5年的中國UPS市場,賽迪顧問持以積極的樂觀態度。受益于國民經濟步入新一輪上升期和上游供給能力的逐漸改觀,中國UPS市場的外部環境將進一步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在重要技術環節,預計也將相繼取得重要進展,從而有力地推動中國UPS市場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news
來源:賽迪顧問
編輯:news
來源:賽迪顧問
本文鏈接:賽迪顧問:UPS廠商制定新戰略 中小機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2/2006123095611.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2/2006123095611.html
文章標簽: U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