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二年內,有關內蒙古風電投資熱潮的報道不斷見諸媒體。以至于這種投資“過熱”的局面,還一度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然而,近日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卻透露,目前許多風電投資商正在紛紛撤離內蒙古。近兩年到內蒙古考察風力發電的中外投資商至少有上百家,最后簽訂協議的也有50多家。而事實上,“在已簽訂協議的企業中,目前真正進行建設的只有十來家,一些企業還在觀望,而一些企業已決定撤出”。
據知情人士稱,計劃撤出的投資商,大部分都已基本辦齊手續,如華睿集團、瑞士Adxia公司、中加合資的希力方舟等。而西班牙EHN、美國金州等公司,目前在內蒙古建立風電廠的前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但因沒有拿到電價,目前仍在觀望。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內蒙古風電投資在短短時間內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這些企業普遍對目前中國在風電領域實施的招標電價制不滿,因為低價中標的結果是幾乎無利潤可言!鄙鲜鰳I內人士說。
對此說法,內蒙古發改委風電專家組組長陳通謨表示認可。陳對記者表示,對于目前風電定價體制的問題,他曾數次向全國人大、政協、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上書。
因為招標定價實際上是以“出最低價者為中標者”的標準來定價的,所以導致中標的上網電價遠低于合理范圍。陳通謨認為,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合理的風電價格應不低于0.56元/千瓦時,長江以南地區應在0.60元/千瓦時以上。如果低于這個價格,企業將無利可圖。
但是,從目前四期招標結果來看,中國風電特許權中標價全都低于合理價格。2003年如東項目中標的華睿公司中標價為0.436元/千瓦時(其他5家公司的投標價在0.607元—0.715元/千瓦時之間),2004年如東二期項目中標的龍源公司中標價為0.51元/千瓦時,通榆項目中標的龍源和華能公司中標價為0.509元/千瓦時。
而在近期結束的第四次招標中,內蒙古輝騰錫勒項目的中標者北京國際電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中標價格更是創出了全國最低價0.382元/千瓦時。
正是由于招標電價過低,使風電投資商難以贏利,所以許多投資商已經對在內蒙古投資風電失去興趣。
“我們正考慮把項目移到別的國家去。”在“2006長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一位外商代表激動地說。
一些代表更質疑,為了降低標價,不少投資企業不得不各出奇招,如過高評估風能資源和上網電量,設定較高的第二段電價,低估設備價格、風電機組基礎成本和消減運行維護費等。有的投標企業還與本公司在境外注冊的企業組成所謂的“中外合資企業”享受外商優惠政策,形成不公平的競爭。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以及綠色和平組織對中國近三年來風電招標的統計看,最后能夠中標的絕大部分都是國企,而民營和外資企業則微乎其微。以第四期項目為例,此次參加投標的開發商共有17家,都是清一色的國有電源公司。
統計報告還指出,這些企業依托集團的強大后盾,往往報出很低的投標價,結果達不到吸引民營和外國投資者、實現風電開發多元化的目的,從而阻礙了風電產業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最終與培育風電這個新興產業的初衷相違背。
然而,近日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卻透露,目前許多風電投資商正在紛紛撤離內蒙古。近兩年到內蒙古考察風力發電的中外投資商至少有上百家,最后簽訂協議的也有50多家。而事實上,“在已簽訂協議的企業中,目前真正進行建設的只有十來家,一些企業還在觀望,而一些企業已決定撤出”。
據知情人士稱,計劃撤出的投資商,大部分都已基本辦齊手續,如華睿集團、瑞士Adxia公司、中加合資的希力方舟等。而西班牙EHN、美國金州等公司,目前在內蒙古建立風電廠的前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但因沒有拿到電價,目前仍在觀望。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內蒙古風電投資在短短時間內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這些企業普遍對目前中國在風電領域實施的招標電價制不滿,因為低價中標的結果是幾乎無利潤可言!鄙鲜鰳I內人士說。
對此說法,內蒙古發改委風電專家組組長陳通謨表示認可。陳對記者表示,對于目前風電定價體制的問題,他曾數次向全國人大、政協、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上書。
因為招標定價實際上是以“出最低價者為中標者”的標準來定價的,所以導致中標的上網電價遠低于合理范圍。陳通謨認為,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合理的風電價格應不低于0.56元/千瓦時,長江以南地區應在0.60元/千瓦時以上。如果低于這個價格,企業將無利可圖。
但是,從目前四期招標結果來看,中國風電特許權中標價全都低于合理價格。2003年如東項目中標的華睿公司中標價為0.436元/千瓦時(其他5家公司的投標價在0.607元—0.715元/千瓦時之間),2004年如東二期項目中標的龍源公司中標價為0.51元/千瓦時,通榆項目中標的龍源和華能公司中標價為0.509元/千瓦時。
而在近期結束的第四次招標中,內蒙古輝騰錫勒項目的中標者北京國際電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中標價格更是創出了全國最低價0.382元/千瓦時。
正是由于招標電價過低,使風電投資商難以贏利,所以許多投資商已經對在內蒙古投資風電失去興趣。
“我們正考慮把項目移到別的國家去。”在“2006長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一位外商代表激動地說。
一些代表更質疑,為了降低標價,不少投資企業不得不各出奇招,如過高評估風能資源和上網電量,設定較高的第二段電價,低估設備價格、風電機組基礎成本和消減運行維護費等。有的投標企業還與本公司在境外注冊的企業組成所謂的“中外合資企業”享受外商優惠政策,形成不公平的競爭。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以及綠色和平組織對中國近三年來風電招標的統計看,最后能夠中標的絕大部分都是國企,而民營和外資企業則微乎其微。以第四期項目為例,此次參加投標的開發商共有17家,都是清一色的國有電源公司。
統計報告還指出,這些企業依托集團的強大后盾,往往報出很低的投標價,結果達不到吸引民營和外國投資者、實現風電開發多元化的目的,從而阻礙了風電產業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最終與培育風電這個新興產業的初衷相違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NewsSource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NewsSource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鏈接:風電招標定價引發大批投資商撤離內蒙古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1/20061139422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1/200611394222.html
文章標簽: 風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