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概況
2005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在初級能源消耗中占4.6%(2004年占4%,下同,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石油36%和天然氣22.7%),在總耗電量中占10.2%(9.5%),在取暖用最終能源消耗中占5.3%(5.1%),在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中占3.6%(1.9%),在最終能源總消耗中占6.4%(5.7%,包括用電、取暖和燃料,)。同年德國可再生能源銷售額約164億歐元,解決了17萬人的就業問題,而且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德國2005年減少了8400萬噸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距實現《京都議定書》的目標更近了一步。可再生能源已在德國電力、交通和供熱等行業取得了初步的發展。
當然,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距德國政府的目標還相差甚遠。盡管德國在某些領域技術很先進,如2005年德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18428MW,居歐盟第一,領先第二位的西班牙8401MW,但從整體來看,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使用在歐盟內仍不具有優勢,其2004年可再生能源在整個初級能源使用中的比例僅為3.5%,遠低于瑞典的31.2%和芬蘭的27.7%,甚至連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6.4%都沒達到。德國政府計劃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個德國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在供電中所占比重至少要達到12.5%,至2020年在整個初級能源供應中的比重至少要占到10%,在電力供應中的比重至少要占到20%。
德國可再生能源結構
風能是德國大力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先鋒。德國風力發電裝機總容量達18428MW,居世界領先地位。2005年德國共實現風力發電總量265億千瓦時,占德國全年總發電量的4.3%,占整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42%,預計在未來數年里這一比例還會上升。近期德國風力發電的新重點是離岸風力園,因為德國北海地區和波羅的海地區的風力條件非常好。為此,聯邦環保部在聯邦政府制定的"德國前景"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范圍內制定了一項旨在利用海上風能的戰略。
生物質(Biomasse)是一種有利于環境和氣候的地區性能源原料,它能夠24小時全天候使用,對保障能源供給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木柴供暖、木柴發電、沼氣設備及生物能源原材料目前已占到德國整個能源供應的3.3%。2005年生物質所生產的能源占德國最終創造出的可再生能源的68%,尤其是在取暖方面,生物質創造的能源占整個可再生取暖能源的94%。2001年6月28日生效的生物質法規為利用生物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廢料發電鋪平了道路,生物質能源原材料也享有稅收方面的優惠。此外,目前正在研究一項生物能源原材料的混合義務。
地熱既能用于建筑取暖及周邊暖氣網絡,又能被用來發電。在德國早就有了地熱供暖廠,2003年又建成了第一個地熱發電站,德國政府也將出資資助有關的地熱發電項目。此外,德國《可再生能源法》也規定了一項針對地熱的輸電補貼。
水能在2005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中占到了35%,德國政府在未來數年里將大范圍地更換或更新現有設備,以擴大水能,其目標就是要提高水能使用效率并改善水域的生物狀態。需特別指出的是,德國政府認為,傳統的通過建攔水大壩方式利用水能并非是對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因為它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
由于《可再生能源法》中的相關促進和扶持,德國太陽能發電量在過去的兩年中翻了3番,技術方面的革新和市場的不斷成長擴大也使太陽能發電及相關設備的價格逐年下降。在過去12年里,太陽能收集裝置的價格下跌了一半。同時,太陽能收集裝置也越來越受歡迎,目前在德國約有100萬臺太陽能設備在對傳統用水和暖氣用水進行加熱。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以及聯邦政府的促進將進一步推動太陽能設備的使用。德國的太陽能利用和技術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2005年德國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總量10億千瓦時,新增太陽能集電器面積96萬平米(2004年新增75萬平米),截至2005年底的總面積累計高達700萬平米。
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促進措施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關措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方面:
1.聯邦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促進。市場對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的要求和《可再生能源法》對逐漸減少相關補貼的要求,都在客觀上要求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術進步和革新。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促進主要包括"能源研究計劃"和保障就業減輕企業負擔兩個方面,其中重點是降低可再生能源體系的成本,促進與自然和環境協調的進一步發展,支持其并入電網網絡并促進技術成果的迅速市場化和商業化。而太陽能和風能兩方面的研發又是重中之重。2005年德國政府新批準了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領域總計102個研究項目,金額為9800萬歐元。
2.聯邦政府有一系列的市場激勵措施與《可再生能源法》和混合義務相配套。生態稅改也為生物質、太陽能和地熱能供暖的拓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如僅2005年當年生態稅改就提供了約1.93億歐元資金。
3.復興信貸銀行(KfW)提供一系列的項目融資,包括對太陽能項目的投資信貸和其他優惠貸款。2000年至2005年間,該行共承諾發放總額為7.41億歐元的2567筆優惠貸款。
4.各州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不同的促進措施,作為對聯邦促進措施的補充。
5.聯邦環境部、經濟部和農業部還牽頭于2004年初設立了可再生能源統計工作組,成員除了上述三個部委以外,還包括聯邦環境局、聯邦統計局、巴符州太陽能和水能研究中心、能源平衡研究組及聯邦可再生能源協會等,現任組長是巴符州太陽能和水能研究中心施泰斯博士,該工作組的工作重點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的統計方面,主要包括向聯邦政府提供德國、歐盟及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相關資料,從事該領域內的相關信息及公共事務。
上述促進措施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點:
1.以市場發展為導向,與市場規律相符。針對不同項目促進重點也各有不同,如向小的私人家庭設備提供補貼,而向大的設備和項目提供優惠貸款及免除部分債務。在建筑方面的促進措施主要針對太陽能收集裝置和生物質取暖方面。
2.隨市場發展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化,以保障國家相關預算的有效使用。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3月14日剛生效的新的促進規定,其修訂的背景是由于化石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可再生能源成本的相對降低,因此能夠在不損害促進措施吸引力的同時適當減少補貼。新生效的促進規定涉及的項目范圍更廣,更能夠推動市場的發展。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
德國政府希望通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80%,按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初級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將占到12%,在發電量中的比重將占到30%,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發電總量中的比重將達到68%,在供暖中的比重將達到約50%?稍偕茉吹膬烖c首先在于取材便利,有廣泛的利用前景。其次是清潔,有利于保護環境。生物質在其燃燒過程中雖然排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但由于排放量很小,完全可以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被吸收。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和太陽能受自然環境和氣候影響較大,往往每一天每一季度或每一年都會有所不同,因而其供應保障不穩定。
2005年德國可再生能源在初級能源消耗中占4.6%(2004年占4%,下同,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石油36%和天然氣22.7%),在總耗電量中占10.2%(9.5%),在取暖用最終能源消耗中占5.3%(5.1%),在城市交通能源消耗中占3.6%(1.9%),在最終能源總消耗中占6.4%(5.7%,包括用電、取暖和燃料,)。同年德國可再生能源銷售額約164億歐元,解決了17萬人的就業問題,而且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德國2005年減少了8400萬噸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距實現《京都議定書》的目標更近了一步。可再生能源已在德國電力、交通和供熱等行業取得了初步的發展。
當然,德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距德國政府的目標還相差甚遠。盡管德國在某些領域技術很先進,如2005年德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18428MW,居歐盟第一,領先第二位的西班牙8401MW,但從整體來看,德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使用在歐盟內仍不具有優勢,其2004年可再生能源在整個初級能源使用中的比例僅為3.5%,遠低于瑞典的31.2%和芬蘭的27.7%,甚至連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6.4%都沒達到。德國政府計劃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個德國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在供電中所占比重至少要達到12.5%,至2020年在整個初級能源供應中的比重至少要占到10%,在電力供應中的比重至少要占到20%。
德國可再生能源結構
風能是德國大力擴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先鋒。德國風力發電裝機總容量達18428MW,居世界領先地位。2005年德國共實現風力發電總量265億千瓦時,占德國全年總發電量的4.3%,占整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42%,預計在未來數年里這一比例還會上升。近期德國風力發電的新重點是離岸風力園,因為德國北海地區和波羅的海地區的風力條件非常好。為此,聯邦環保部在聯邦政府制定的"德國前景"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范圍內制定了一項旨在利用海上風能的戰略。
生物質(Biomasse)是一種有利于環境和氣候的地區性能源原料,它能夠24小時全天候使用,對保障能源供給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木柴供暖、木柴發電、沼氣設備及生物能源原材料目前已占到德國整個能源供應的3.3%。2005年生物質所生產的能源占德國最終創造出的可再生能源的68%,尤其是在取暖方面,生物質創造的能源占整個可再生取暖能源的94%。2001年6月28日生效的生物質法規為利用生物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廢料發電鋪平了道路,生物質能源原材料也享有稅收方面的優惠。此外,目前正在研究一項生物能源原材料的混合義務。
地熱既能用于建筑取暖及周邊暖氣網絡,又能被用來發電。在德國早就有了地熱供暖廠,2003年又建成了第一個地熱發電站,德國政府也將出資資助有關的地熱發電項目。此外,德國《可再生能源法》也規定了一項針對地熱的輸電補貼。
水能在2005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中占到了35%,德國政府在未來數年里將大范圍地更換或更新現有設備,以擴大水能,其目標就是要提高水能使用效率并改善水域的生物狀態。需特別指出的是,德國政府認為,傳統的通過建攔水大壩方式利用水能并非是對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因為它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
由于《可再生能源法》中的相關促進和扶持,德國太陽能發電量在過去的兩年中翻了3番,技術方面的革新和市場的不斷成長擴大也使太陽能發電及相關設備的價格逐年下降。在過去12年里,太陽能收集裝置的價格下跌了一半。同時,太陽能收集裝置也越來越受歡迎,目前在德國約有100萬臺太陽能設備在對傳統用水和暖氣用水進行加熱。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以及聯邦政府的促進將進一步推動太陽能設備的使用。德國的太陽能利用和技術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2005年德國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總量10億千瓦時,新增太陽能集電器面積96萬平米(2004年新增75萬平米),截至2005年底的總面積累計高達700萬平米。
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促進措施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關措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方面:
1.聯邦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促進。市場對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的要求和《可再生能源法》對逐漸減少相關補貼的要求,都在客觀上要求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術進步和革新。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研發促進主要包括"能源研究計劃"和保障就業減輕企業負擔兩個方面,其中重點是降低可再生能源體系的成本,促進與自然和環境協調的進一步發展,支持其并入電網網絡并促進技術成果的迅速市場化和商業化。而太陽能和風能兩方面的研發又是重中之重。2005年德國政府新批準了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領域總計102個研究項目,金額為9800萬歐元。
2.聯邦政府有一系列的市場激勵措施與《可再生能源法》和混合義務相配套。生態稅改也為生物質、太陽能和地熱能供暖的拓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如僅2005年當年生態稅改就提供了約1.93億歐元資金。
3.復興信貸銀行(KfW)提供一系列的項目融資,包括對太陽能項目的投資信貸和其他優惠貸款。2000年至2005年間,該行共承諾發放總額為7.41億歐元的2567筆優惠貸款。
4.各州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不同的促進措施,作為對聯邦促進措施的補充。
5.聯邦環境部、經濟部和農業部還牽頭于2004年初設立了可再生能源統計工作組,成員除了上述三個部委以外,還包括聯邦環境局、聯邦統計局、巴符州太陽能和水能研究中心、能源平衡研究組及聯邦可再生能源協會等,現任組長是巴符州太陽能和水能研究中心施泰斯博士,該工作組的工作重點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的統計方面,主要包括向聯邦政府提供德國、歐盟及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相關資料,從事該領域內的相關信息及公共事務。
上述促進措施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特點:
1.以市場發展為導向,與市場規律相符。針對不同項目促進重點也各有不同,如向小的私人家庭設備提供補貼,而向大的設備和項目提供優惠貸款及免除部分債務。在建筑方面的促進措施主要針對太陽能收集裝置和生物質取暖方面。
2.隨市場發展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化,以保障國家相關預算的有效使用。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3月14日剛生效的新的促進規定,其修訂的背景是由于化石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可再生能源成本的相對降低,因此能夠在不損害促進措施吸引力的同時適當減少補貼。新生效的促進規定涉及的項目范圍更廣,更能夠推動市場的發展。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
德國政府希望通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80%,按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初級能源使用中的比重將占到12%,在發電量中的比重將占到30%,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發電總量中的比重將達到68%,在供暖中的比重將達到約50%?稍偕茉吹膬烖c首先在于取材便利,有廣泛的利用前景。其次是清潔,有利于保護環境。生物質在其燃燒過程中雖然排放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但由于排放量很小,完全可以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被吸收。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和太陽能受自然環境和氣候影響較大,往往每一天每一季度或每一年都會有所不同,因而其供應保障不穩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編輯:NewsSource
來源:發改委
編輯:NewsSource
來源:發改委
本文鏈接:德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與促進措施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1/20061130154412.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1/20061130154412.html
文章標簽: 可再生能源/調查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