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開大學了解到:由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單位承擔的國家973計劃項目———低價、長壽命新型光伏電池的基礎研究,近日通過了科技部結項驗收并被評為“優秀”。
低價、長壽命新型光伏電池基礎研究是“十五”期間我國在光伏領域設立的唯一一個973計劃項目,由南開大學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教授耿新華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研究員王孔嘉任首席科學家,自2000年10月立項啟動,主要對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電池、染料敏化薄膜電池開展廣泛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研究成果。
973計劃能源領域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全面完成了研究計劃,實現了預期目標,在解決低價、長壽命新型光伏電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備技術,建立了非晶硅太陽電池及染料敏化薄膜太陽電池的實驗平臺。項目首席科學家及研究隊伍創新能力強,同時人才培養業績突出,在國際交流方面也作出了良好的成績。專家組還指出,由于薄膜太陽電池降低成本的潛力大,建議國家對其發展及產業化做進一步的部署。
據了解,該項目共8個課題,主要由南開大學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承擔,另有中科院半導體所等4個單位參與。其中,南開大學承擔的課題取得國際先進水平的鑒定成果9項,獲專利4項,申請發明專利5項,登記高效硅薄膜電池工藝控制軟件1項,開發的“高效高穩定非晶硅、微晶硅疊層電池技術”(即“高速沉積技術”)被公認為下一代硅薄膜電池技術,國際上正在就此開展平方米級電池制備技術的研發工作。為此,專家組建議通過國家863計劃,將這部分成果向中試技術過渡。
目前,以耿新華教授研究組的技術為支撐,南開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天津津能電池科技公司已建立起我國唯一的年產5兆瓦非晶硅和非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這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也是唯一可制造雙結非晶硅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少數國家的壟斷,產品遠銷海外。
耿新華教授表示,南開大學將聯合津能電池公司,申請863計劃項目和天津市科委攻關項目,力爭用3至5年時間,使新型高效非晶硅、微晶硅疊層電池制備實現產業化,提升天津市硅薄膜電池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實現與國際同步的水平。
低價、長壽命新型光伏電池基礎研究是“十五”期間我國在光伏領域設立的唯一一個973計劃項目,由南開大學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教授耿新華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研究員王孔嘉任首席科學家,自2000年10月立項啟動,主要對非晶硅及微晶硅薄膜電池、染料敏化薄膜電池開展廣泛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研究成果。
973計劃能源領域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全面完成了研究計劃,實現了預期目標,在解決低價、長壽命新型光伏電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備技術,建立了非晶硅太陽電池及染料敏化薄膜太陽電池的實驗平臺。項目首席科學家及研究隊伍創新能力強,同時人才培養業績突出,在國際交流方面也作出了良好的成績。專家組還指出,由于薄膜太陽電池降低成本的潛力大,建議國家對其發展及產業化做進一步的部署。
據了解,該項目共8個課題,主要由南開大學和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承擔,另有中科院半導體所等4個單位參與。其中,南開大學承擔的課題取得國際先進水平的鑒定成果9項,獲專利4項,申請發明專利5項,登記高效硅薄膜電池工藝控制軟件1項,開發的“高效高穩定非晶硅、微晶硅疊層電池技術”(即“高速沉積技術”)被公認為下一代硅薄膜電池技術,國際上正在就此開展平方米級電池制備技術的研發工作。為此,專家組建議通過國家863計劃,將這部分成果向中試技術過渡。
目前,以耿新華教授研究組的技術為支撐,南開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天津津能電池科技公司已建立起我國唯一的年產5兆瓦非晶硅和非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這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也是唯一可制造雙結非晶硅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打破了國外少數國家的壟斷,產品遠銷海外。
耿新華教授表示,南開大學將聯合津能電池公司,申請863計劃項目和天津市科委攻關項目,力爭用3至5年時間,使新型高效非晶硅、微晶硅疊層電池制備實現產業化,提升天津市硅薄膜電池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實現與國際同步的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科報網
來源:科報網
本文鏈接:南開大學光伏電池基礎研究獲評優秀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20061610613.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1/200616106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