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管理中心>>行業資訊>>新聞資訊正文
 
行動計劃:到2025年工業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新聞ID號:  64127 無標題圖片
資訊類型:  行業要聞
所屬類別:  功率器件; 其他
關 鍵 字:  ~
內容描述:  ~
發布時間:  2022/6/30 11:24:45
更新時間:  2022/6/30 11:24:45
審核情況:  已審核開通[2022/6/30 11:24:45]
瀏覽次數:  共 15083 人/次
新聞來源:  ~
鏈    接:  ~
責任編輯:  ~
發 布 者:  電源在線
圖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徑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設置為未審核    發布新聞資訊
內    容:
  6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正式印發《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工信部聯節〔2022〕76號,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能效全面提升,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能效明顯提升,綠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顯著提高,節能提效工藝技術裝備廣泛應用,標準、服務和監管體系逐步完善,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重點產品能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工業能效,工業和信息化部


  大力提升重點行業領域能效

  《行動計劃》指出,聚焦重點用能行業和用能領域,分業施策,分類推進,加快技術推廣,強化對標達標,系統提升能效水平。

  (一)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提效改造升級。深入挖掘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節能潛力,有序推進技術工藝升級,推動能效水平應提盡提,實現行業能效穩步提升。針對機械、造紙、紡織、電子等行業主要用能環節和設備,推廣一批關鍵共性節能提效技術裝備,加快提升行業能效。鼓勵企業加強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公輔設施改造等。

  重點行業節能提效改造升級重點方向

  鋼鐵行業:通過產能置換有序發展短流程電爐煉鋼,提高廢鋼使用量,加快燒結煙氣內循環、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鐵水一罐到底、薄帶鑄軋、鑄坯熱裝熱送、副產煤氣高參數機組發電、余熱余壓梯級綜合利用、智能化能源管控等技術推廣。

  石化化工行業:加強高效精餾系統產業化應用,加快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新一代離子膜電解槽、重劣質渣油低碳深加工、合成氣一步法制烯烴、高效換熱器、中低品位余熱余壓利用等推廣。

  有色金屬行業:加強鋁用高質量陽極、銅锍連續吹煉、大直徑豎罐雙蓄熱底出渣煉鎂、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等應用,加快多孔介質燃燒、短流程冶煉等推廣。

  建材行業:加強全氧、富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應用,實施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生產線節能技術綜合改造,推廣水泥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低阻高效旋風預熱器、浮法玻璃一窯多線、陶瓷干法制粉等,積極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

  機械行業:加強先進鑄造、鍛壓、焊接與熱處理等基礎制造工藝與新技術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加快一體化壓鑄成形、無模鑄造、超高強鋼熱成形、精密冷鍛、異質材料焊接、輕質高強合金輕量化、激光熱處理等先進近凈成形工藝技術產業化應用。

  造紙行業: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推廣熱電聯產,推進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快建設木漿、非木漿等植物纖維原料制漿生產線,推廣低能耗蒸煮、氧脫木素、寬壓區壓榨、污泥余熱干燥等技術裝備及高效節能通用用能設備。

  紡織行業:發展化學纖維智能化高效柔性制備技術,推廣低能耗印染裝備,應用低溫印染、小浴比染色、針織物連續印染等先進工藝。

  電子行業:強化行業集聚,加快諧波治理及無功補償技術改造單晶爐、多晶硅閉環制造、先進拉晶、節能光纖預制及拉絲等研發應用。

  (二)推進重點領域能效提升綠色升級。持續開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發布名單及典型案例,加強綠色設計、運維和能源計量審查。引導數據中心擴大綠色能源利用比例,推動老舊數據中心實施系統節能改造。支持制造企業加強綠色設計,提高網絡設備等信息處理設備能效。推動低功耗芯片等產品和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應用,推動電源、空調等配套設施綠色化改造。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指數據中心總耗電量與信息設備耗電量的比值)優于1.3。

  重點領域能效提升綠色升級重點方向

  數據中心:加快液冷、自然冷源等制冷節能技術應用,鼓勵采用分布式供電、模塊化機房及虛擬化、云化IT資源、高溫型IT設備等高效系統和設備,推廣高壓直流供電、集成式電力模塊等技術,發展智能化能源管控系統。鼓勵數據中心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優化減配冗余基礎設施,自建余熱回收設施。

  通信基站:推進硬件節能技術應用,采用高制程芯片、利用氮化鎵功放等提升設備整體能效。逐步引入液體冷卻、自然冷源等新型散熱技術。加強智能符號靜默、通道靜默等軟件節能技術應用。推廣室外小型智能化電源系統在基站的應用。結合市電情況優化備電蓄電池配置。

  通信機房:加快推廣機房冷熱通道隔離、微模塊、整機柜服務器、余熱回收利用等技術。在滿足業務安全需求下,推廣不同供電保障等級的節能技術方案。推廣機房機柜一體化集成技術,以及新風、熱交換和熱管技術等自然冷源利用技術。積極開展機房能效實時監測管理

  (三)推進跨產業跨領域耦合提效協同升級。鼓勵鋼化聯產、煉化集成、煤化電熱一體化和多聯產發展,推動不同行業間融合創新,實現協同節能提效。利用鋼鐵、焦化企業副產煤氣生產高附加值化工產品,推動煉化、煤化工企業構建首尾相連、互為供需和生產裝置互聯互通的產業鏈。推動工業固體廢物高值高效資源化利用,以高爐礦渣、粉煤灰等為主要原料的超細粉替代水泥混合材,減少水泥、水泥熟料消耗量。推動利用工業余熱供暖,促進產城高效融合。

  持續提升用能設備系統能效

  《行動計劃》要求,圍繞電機、變壓器、鍋爐等通用用能設備,持續開展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加大高效用能設備應用力度,開展存量用能設備節能改造。

  (四)實施電機能效提升行動。鼓勵電機生產企業開展性能優化、鐵芯高效化、機殼輕量化等系統化創新設計,優化電機控制算法與控制性能,加快高性能電磁線、稀土永磁、高磁感低損耗冷軋硅鋼片等關鍵材料創新升級。推行電機節能認證,推進電機高效再制造。推動使用企業開展設備能效水平和運行維護情況評估,科學細分負載特性及不同工況,加快電機更新升級。2025年新增高效節能電機占比達到70%以上。

  (五)實施變壓器能效提升行動。引導變壓器關鍵材料生產、零部件供應、整機制造企業協同開展綠色設計,加強立體卷鐵芯等結構設計與加工工藝技術創新。針對可再生能源電站、軌道交通、數據中心、船用岸電、電動汽車充電等新興應用場景,推廣應用高效節能變壓器。鼓勵電網企業、工業企業開展在網運行變壓器全面普查,制定能效提升計劃并組織實施。2025年新增高效節能變壓器占比達到80%以上。

  (六)實施鍋爐能效提升行動。推動開展鍋爐系統能效在線監控、在線診斷、協同優化、主輔機匹配調控等技術改造。加快推進鍋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效節能鍋爐產業化。鼓勵生產企業提供高效節能鍋爐及配套降碳、環保等設施的設計、生產、安裝、運行等一體化服務。

  (七)實施用能系統能效提升行動。開展重點用能設備系統匹配性節能改造和運行控制優化。加快應用高效離心式風機、低速大轉矩直驅、高速直驅、伺服驅動等技術,提高風機、泵、壓縮機等電機系統效率和質量。推動高效節能爐排、配套輔機、熱網泵閥、儲熱器、能量計量系統等高效鍋爐配套系統規模化應用。加強能效標識符合性審查,禁止企業生產、銷售不符合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的用能設備及其系統。

  統籌提升企業園區綜合能效

  《行動計劃》指出,推動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強全鏈條、全維度、全過程用能管理,協同推進大中小企業節能提效,系統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綜合能效水平。

  (八)強化工業能效標桿引領。全面開展對標達標,在重點用能行業遴選發布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及其能效指標,通過樹立標桿、宣傳推廣、政策激勵,引導行業企業趕超能效“領跑者”。以重點行業國際先進水平、能效標桿水平為起點,合理設定更高的能效指標,引導領軍型、創新型骨干企業全面采用先進前沿工藝技術裝備,探索打造超級能效工廠,樹立國際領先的能效標桿。到2025年,在重點用能行業遴選100家能效“領跑者”企業,探索創建10家超級能效工廠。

  (九)強化工業企業能效管理。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制定實施節能計劃,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設立專職能源管理崗位等。落實能源消費統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定期開展能源審計、節能診斷和能效對標達標,鼓勵企業按照自愿原則發布能源利用狀況年度報告。組織開展能源計量審查,督促企業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按要求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定期開展器具檢定校準等。

  (十)強化大型企業能效引領作用。支持大型企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推進節能提效工藝革新和數字化、綠色化轉型。鼓勵通過項目合作、產業共建、搭建聯盟等市場化方式,加強產業鏈供應鏈能效管理,引導能效提升。鼓勵大型企業帶頭執行企業綠色采購指南,強化采購中的能效約束。鼓勵簽訂節能自愿協議,實施供應鏈能效提升倡議,開展節能自愿聲明和自我承諾等。

  (十一)強化中小企業能效服務能力。引導中小企業應用節能提效技術工藝裝備,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對標創建綠色工廠。分行業領域推動完善中小企業能效合作服務機制,面向中小企業開展各類節能服務,宣傳推廣節能提效改造案例。鼓勵中小企業專注主業、深耕細作、強化創新,在節能提效技術裝備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十二)強化工業園區用能管理。引導石化化工、紡織、陶瓷等行業生產企業向園區轉移,形成產業規模效應,共建共享能源等基礎設施。在工業園區因地制宜推廣集中供熱供氣、能源供應中樞等新業態,充分釋放電廠、工業余熱等供熱能力,發展長輸供熱項目,有序替代管網覆蓋范圍內燃煤鍋爐。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示范企業和園區創建,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內部應用新能源車輛和封閉式管道進行運輸。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