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設施經理或樓宇業主,當您決定通過集成光伏能源生產減少您建筑的能耗和環境影響時,需要制定一項重要決策:如何使用這些光伏能源,F已推出大量金融機制,如并網電價補貼政策(為輸出至電網的電力支付給您的費用)、凈計量電價和凈計費電價(netbilling)等,此處不一一列舉。然而,您的基本決定是選擇將電力輸出至電網還是自用final

自然,您的選擇將取決于經濟收益,這反過來可取決于當前支持的政策機制、基于國家或地區的激勵措施以及電力價格。在選擇采取哪種方式時,投資回報和實施便利性是主要考慮事項。此文章探討了關于電網輸出和光伏能源自產自消的兩個趨勢,以啟發您的思路,促使您做出適當選擇。
它還說明了此選擇在電氣裝置和能源管理方面對您的樓宇所產生的影響。
輸出至電網呈下降態勢
此方案在過去被廣泛采用(往往在并網電價補貼政策機制下),為輸出光伏能源提供了具有保障費率的長期合同。
該模式在過去廣為流行,因為受到旨在擴展太陽能部署的一個大規模補貼活動的支持。隨著光伏系統成本的降低和光伏裝置產量的提高,許多國家中的并網電價補貼已日漸減少,甚至低于最終用戶電力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自產自消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因此逐漸取代了輸出至電網。
下圖顯示了德國電力價格的演進趨勢。在2006年,德國的一名工業用戶銷售其生產的光伏能源的價格約為每千瓦時0.40歐元,再以約10分/千瓦時的更低費率購買電力,輸出光伏能源具有經濟優勢,因為該方案更受青睞。十年之后的2016年,光伏能源的銷售價格已經低于電費,因此自產自消更加有利可圖。

自產自消呈上升態勢
自產自消是住宅、商業或工業實體利用其自身生產的光伏能源滿足自己的電力需求的經濟模式,因此他們同時充當生產者和消費者(或者可以稱為產消者)。所生產的光伏能源被即刻消耗。
如果光伏發電的產量出了產消者的消費需求,可采取幾種方案穩定光伏能源生產過量問題:可將其注入電網;可將其存儲以供日后使用;也可以通過轉變產消者消費量以符合光伏能源生產量(這將是隨后文章的主題)。
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促進并支持自產自消模式,因為它使市民成為了能源轉換中的主動參與者,有助于實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混合能源中所占份額的目標。
產消者還出于以下幾個原因更加青睞自產自消模式:
•它可提供,或在不久的將來將提供最大的經濟收益
•它支持產消者自行使用其生產的太陽能
•它可提供更好的能源費用控制
•它可保證未來進一步擺脫電網和電力價格變動的影響。
您的選擇非常重要
每個光伏能源產消者在輸出至電網與自產自消間的選擇之所以如此重要,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它會決定光伏裝置與樓宇配電系統之間連接的方式和位置。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請參閱我們的白皮書“產消者如何利用4種技術獲得更加綠色、可靠和經濟的能源。”我將在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中更詳細地探討這一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