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交流
您的位置:首頁>>人才交流>>職場指南>>正文

簽約當作“定心丸” 畢業生求職違約現象頻生

2007/1/15 14:57:29  電源在線網
  時屆年底,不少用人單位陸續向應屆畢業生發放錄用通知單。但在校園招聘會上,一些已與用人單位簽約的同學仍在四處散發求職簡歷,理由是“先簽一家單位‘保底’,再繼續找工作,如有更好的單位,就同前面那家‘拜拜’,交點違約金就行了”。

  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違約現象頻頻,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還是有悖誠信原則的不公平競爭?

簽約當作“定心丸”

  某校管理專業學生小許,最近與一家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簽訂了就業協議,卻仍在招聘市場尋尋覓覓。“簽約的那家單位我并不很喜歡,工作壓力特別大。簽了約,等于吃了‘定心丸’,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我還是想找一家更適合自己的單位!币灿胁簧賹W生先與一家不起眼的小企業簽約,再慢慢找更好的企業,爭取各種實習與面試機會。

  對交付違約金,不少學生并不在乎。去年起,本市有關部門對畢業生違約金作了“封頂”,規定違約金金額不得高于畢業生第一年的月收入。有學生說,只要按協議辦事,賠付了違約金,就算不上不誠信,這是合理利用市場經濟“游戲規則”。

  一些尚未有就業意向的學生對此則忿忿不平。某高校學生小周說:“有的同學既要搶占資源,又要浪費資源,豈不是太自私了?”

后備名單事出無奈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頻頻違約現象頗為頭疼。從篩選求職簡歷,到組織筆試、面試,再確定錄用名單,要花費相當的成本。畢業生違約,更使企業措手不及。一些企業在當年12月份招聘后,因有不少畢業生違約,次年三四月份不得不再組織招聘“補缺”。

  一些大企業的對策是,擴大面試范圍,最終列出“錄用”和“后備錄用”兩份名單。一旦有學生違約,就挑選后備名單中的畢業生錄用。所以,高校常出現這樣的現象:當知名企業發放錄用通知單后,榜上無名的學生就四處打聽自己是否在后備名單中。

  如某高校常有學生違約,一些企業會對該!靶拇娼娴佟。在某招聘會上,一畢業生遞上簡歷,招聘人員看了校名就把簡歷退了回去:“盡管是名校,但我們招聘了兩屆學生都有違約的,我們還敢再招嗎?”

提高一次簽約成功率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經曉峰指出,違約學生想得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希望有更好發展,可以理解;但客觀上,他們確實擠占了別人的就業資源,給用人單位招聘帶來麻煩,還可能給人留下不誠信的印象,影響本校下幾屆學生的就業,有一定負面影響。

  上海交大有關老師認為,畢業生應該提高一次簽約的成功率。要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有個準確定位。在決定違約改簽其他單位時,更應慎重考慮,不能僅根據企業知名度、薪水等表象作出判斷。

  夏普電器公司人力資源部人士認為,企業招聘畢業生不能只看重學校的牌子,要重視面試和實習環節,從中洞察應聘者是否了解自己的企業,是否真正有意向進來工作。行業內的單位可以結成聯盟,建立人才“誠信檔案”,對那些“腳踏幾只船”的應聘者有所制約。

信息查詢

招聘信息 求職信息
工作崗位: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