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捏族”:請克制你的“破壞欲”
“心情不好,就去超市里捏一捏”。這樣的口號近來頻頻出現在各大網絡論壇。一些自稱為“捏捏族”的人,在網上日志里大肆宣揚去超市里捏碎餅干、方便面的快感,介紹偷偷給可樂“放氣”的經驗,招來了大量跟帖和追隨者。
據報載,“捏捏族”多是年輕白領,由于工作生活壓力大,故而在下班后或周末專程到超市里搞惡作劇以宣泄情緒。你身邊有這樣的“捏捏族”嗎?你怎么看這種減壓行為?緩解壓力,有哪些積極有效的方法?
“你全家都白領……”
瑞娥 雜志編輯
“你才是白領呢,你全家都白領!”前幾年,這樣的調侃充斥著網絡論壇。究其原因,在經歷了十多年“光榮期”之后,白領們陡然發現:所謂“白領”,只是發達國家最大多數的普通勞動人民,根本不是精英。隨著經濟發展,在中國,白領也不再是高薪的代名詞。不說商人,許多工匠的收入都在普通白領之上。于是“白領”便淪落為奚落人的名詞。
其實,當年說白領是奚落人的名詞,多少有些矯情,有些失寵于社會后的失落情緒。而如今,白領真的有可能成為貶義詞了,因為他們中出現了一些害群之馬,比如“捏捏族”。
“心情不好,就去超市里捏一捏”。一些自稱為“捏捏族”的白領,在網上大肆宣揚在超市捏碎餅干、方便面的快感;用針給真空包裝食品“放氣”的經驗……
假如這些行為沒有任何動機,我們倒可以松口氣,說這些人不過只是精神病人罷了。然而他們不但有動機而且振振有詞:工作生活壓力大,故而借以宣泄情緒。
現代社會,大凡“族”多出自于白領小資,可以用時尚味沖淡某些愚昧、甚至無恥的成分。“粗人”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他們做壞事往往被認為素質差。
我所住的是一個舊小區,小區里貧富懸殊,有開寶馬的,也有靠配鑰匙修鎖為生的。小區里的車晚上大多停在戶外,每月都會有幾輛慘遭“仇富”,輕則車身被劃上一條長長的傷痕,重則車玻璃被砸,輪胎被扎破……這些損人不利己者,大多是小區里的貧民,他們中沒有任何人上網聲稱對這些事件“負責”,所以也沒有形成“族”,他們被大家鄙視為心理變態者。
為何“粗人”損人不利己就是“心理變態”,而白領這樣做就“捏捏族”了?“粗人”起碼害人害得低調,還不敢自鳴得意地介紹經驗;相比之下,那些“捏捏”的白領要無恥得多。
要說壓力,誰沒有?現在連乞丐競爭都很激烈,為了減壓做壞事,完全不能成為理由。
“你全家都白領!”如果有一天真有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罵人,都是“捏捏族”害的。
- 1
- 2
- 3
- 4
- 5
- 總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