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修煉系列:助人就是助己
最近為一企業服務,我主要負責營銷部門外腦智慧輸出和渠道實戰帶教。也許是職業養成一直好為人師的習慣,還有是本身職業的要求慢慢養成一雙仔細觀察和雞蛋里挑骨頭的“壞毛病”。在該企業輔導一些日子里發現該企業部分員工的心態不是很理想。借用一個中午休息時間我就和該企業的人力總監溝通員工心態的話題并提出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在這個建議想法中有一項我是建議他可以在該企業辦公室各區域的一些空白墻面上做一些針對性的圖片標語,打破一味的說教變成隱性滲透的方式改變和影響公司員工的工作心態和職業心態。沒有想到人力總監大人給我戴起高帽:“俞老師,這個事情我真要拜托您一下,第一您是專家,二我看您給我們的授課PPT的圖片和文字結合很準確、很勾人、很到位,三。。!?傊拖M規退占恍苏Z和圖片。
假如從我自己的角色來講,我可以很“太極”把這個事情推掉。但是一直本性善良,所以還是很爽快的答應了。并在自己的空閑時間幫他思考針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場合用那些句子和圖片,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又習慣的上網搜查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詞句和圖片。在搜查的過程中被我無意找到一個很好的網站,里面不但詞句發人思考,圖片搭配也絕妙。值得一提的是該網站的一些圖片對我自己一些課程素材也大有用處(實際檢驗我后來的授課插入從該網頁合適的圖片很受學員歡迎),在我們培訓這個行業,落得地的思想和智慧是基礎,但是一個好的課程組織設計很關鍵。而個人感覺一個好的課程設計要圖文并茂,包括現在培訓行業采用音樂、影片來突出和放大授課者想要表達的智慧。所以該網站的一些圖片對于我的幫助勝于我對服務企業人力總監的幫助。還有該網站的本身商業贏利模式對我啟發和觸動很大,該網站也是一家顧問公司下屬的分支,以有針對性的提供企業墻面宣傳圖片標語為贏利點。看到人家這個商業點子真是值得我等也是咨詢行業人士對于產業化操作模式的借鑒學習。從這個發生自己身邊的案例我突然想到一句老話:助人就是助己。
幫助別人,互相幫助其實從小我們就知道的道理,相關的詞語和句子我們可以脫口而出一大堆。但是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互相幫助反而更少,于是乎:千萬不要跟陌生人說話成為當今社會的流行語。很多人怕自己的幫忙引起人家誤會或者給自己引上不必要的問題,前段時間看網絡講一個小伙子因為幫助一出事老太送醫院結果鬧上官司的新聞。還有我們很多人對于人家的幫助一開始就戴有色眼鏡相看,非得以為人家有什么企圖或者其他不懷好意。職場其實就是一個小的社會,互相幫助對于職場人士來講筆者感覺更是變得稀缺。也許受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大家慢慢變得“鐵石心腸”,也許受職場生存考慮: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也許是受到職場多做事情,多出錯(多挨罵)的前輩經驗,也許是。。。。。,總之現實的職場大家對幫助別人都變得世故、變得圓滑。我們不難在自己的企業里發現很多職場工作越多年的前輩好象對這塊感悟得“大徹大悟“,很多浪跡職場多年的“老人”面對一些初涉職場的后輩“過于的熱情幫助”感覺很“幼稚可笑”和不以為然的心態,更有甚者還有一種等看好戲的心態。我們還可以發現有一批自以為聰明的“精英”,感覺幫助別人或者講是在沒有義務要幫助別人的前提下去幫助別人,感覺那是冤頭鬼或者傻蛋才做的事情,人家是“精英”、“明白人”才不干,否則對不起自己的智慧和聰明。正因為看到現在職場太多這樣的現象,根據筆者自己的職業成長經歷和對很多優秀成功的職業人士研究在這里筆者不禁要問:“真的幫助別人是耽誤自己或者自己有神經病嗎”?
其實大家從筆者開篇的文章故事肯定有所感悟,那作為職場人事我們幫助別人可以收獲那些呢?筆者在這里提出個人的五個收獲觀點:
(一)收獲一種好習慣
習慣是什么?是指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習慣是指從環境中成長出來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不斷重復、不斷思考同樣的事情,而且,當習慣一旦養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塊——很難打破了。習慣指一條“心靈路徑”。我們的行動已經在這條路上旅行多時,每經過它一次,就會使這條路更深一點。習慣的養成有如紡紗,一開始只是一條細細的絲線,隨著我們不斷地重復相同的行為,就好像在原來那條絲線上不斷纏上一條又一條絲線,最后它便成了一條粗繩,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給纏得死死的。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習慣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人在職場能自己有意識的或者強化訓練自己那些好的行為習慣,將是人生的一筆很寶貴的財富。一個人一旦擁有很多好的習慣,那他(她)可以在職業生涯和人生路上走得更加穩健。一個員工能主動去幫助同事、下屬、領導,并把幫助別人變成一種習慣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生根和應用那你離成功又更近一步了,不是有一句名言:機會是垂青有準備的人,而幫助別人也是一種準備。
(二)收獲更多人脈支持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是一句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話。還有一句歌詞很好:朋友多了路好走,F在的社會生存除了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技能以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詞:你的人脈。一個人成功有多大,就看你的人脈有多廣。人脈很多是靠自己的無私幫助和奉獻得來的。關于人脈對于現在職業生涯帶來的好處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的案例,簡單打個比方:假如一個同事升遷了,在同等條件下要在二個候選人挑個搭檔,你想他是選擇經常幫助他的還是選擇一直不幫他的。只要你用心觀察,肯定你身邊職業生涯發展快的、過的好的朋友,除了專業,另有成功的因素中是有一個是不是人脈廣。
(三)收獲職業生涯更多更好口碑
好口碑可以幫助你職業生涯過得更好。產品、企業要美譽度,職場人要走的好、走得順,就要力爭圖好的工作口碑。一個熱心、真誠幫助別人的人肯定口碑不會差那里去。老話已經告戒我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如今的商業環境,如今的職業生涯,其實我們的行業圈子就那么大,要想在職場上如魚得水,要想在職業生涯有更大的突破,我們除了扎實自己的專業功力以外,我們更要注重自己品德的修養,而幫助別人就是一種好品德的修養。
(四)收獲一種對自己的突破提升
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突破提升自己。也許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我們是用自己會的或者擅長的技能去幫助人家,就是我們會的或者擅長的,但是在我們再一次的執行中,只要我們用心肯定會有新的感悟和啟發。這點我就拿我寫文章后的收獲來闡述。我寫的每篇文章也是希望對看文章的朋友有所啟發和幫助,但是反過來我已經收獲到了很多朋友會從他(她)的思考對我的文章提出一些好的觀點和建議,而這些觀點和建議又觸動我再次修改和修正。督促我對研究和思考領域更加專業系統。
所以我們在幫助人家的同時,人家也會來幫助我們。促使我們突破和進一步的提升完善自己。
(五)收獲職業生涯的不斷成長
這個道理從開篇的故事您就很清楚的知道,假如我當初“太極”推掉,那我想我就沒有福氣找到哪個網站。假如我沒有幫助人家,那我自己的課程設計就沒有現在豐富內容和精美圖片。也許你會講幫助別人未必一定能成長自己,筆者的觀點是只要你能思考,能觸類旁通。我們的每一個幫助都是對自己是一種成長,成長是多角度的,而不是局限在一個很狹義的范疇,其實以上的幾點思考也是對我們的成長;貧w案例,假如我沒有幫助,那我肯定就沒有自己的圖片素材的收獲,也沒有我這篇文章的思考,更沒有現在看的這篇文章。
人在職場,只要在我們能力和條件容許的范圍下,讓我們主動的去幫助別人,積極的去幫助別人。因為助人就是助己-----------你不但在幫助別人,更是幫助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