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筆者來到鳳凰縣阿拉營鎮天星村,只見家家屋旁豬滿欄,卻沒有難聞的豬糞臭;廚房里飯菜飄香,卻不見炊煙裊裊;舉目眺望,山坡披綠,溪水清澈,好一派田園風光。村民韓景星高興地對筆者說,“沼氣燒水煮飯,沼液肥果育菜,沼渣還可以喂魚……”這是鳳凰縣全面實施新能源建設給農村帶來可喜變化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鳳凰縣委、縣政府把以沼氣為主的農村生態能源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自2000年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1200多萬元,建設沼氣池4000多個。同時,該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三個結合,即財政補助與農戶自籌、責任目標與工資抵押、建立資金賬戶和嚴格資金使用相結合,不斷強化農村沼氣后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了沼氣綜合利用率。2005年7月,該縣“強化農村沼氣后續服務,打造生態歷史文化名城”的典型經驗,受到了農業部領導的一致好評。
目前,該縣24個鄉鎮共有13430戶農戶6萬余人用上了方便、清潔的沼氣。全縣共有“豬—沼—果、豬—沼———菜”等沼氣綜合利用模式1500戶,受益6萬多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20.1%。
近年來,鳳凰縣委、縣政府把以沼氣為主的農村生態能源建設作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自2000年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1200多萬元,建設沼氣池4000多個。同時,該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三個結合,即財政補助與農戶自籌、責任目標與工資抵押、建立資金賬戶和嚴格資金使用相結合,不斷強化農村沼氣后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了沼氣綜合利用率。2005年7月,該縣“強化農村沼氣后續服務,打造生態歷史文化名城”的典型經驗,受到了農業部領導的一致好評。
目前,該縣24個鄉鎮共有13430戶農戶6萬余人用上了方便、清潔的沼氣。全縣共有“豬—沼—果、豬—沼———菜”等沼氣綜合利用模式1500戶,受益6萬多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20.1%。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來源:團結報
來源:團結報
本文鏈接:鳳凰新能源建設扮靚新農村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2310120.html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06-3/2006323101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