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找:  
您的位置:電源在線首頁>>行業資訊>>產業縱橫>>中日韓的鋰電池“三國志”正文

中日韓的鋰電池“三國志”

2019/10/16 14:11:33   電源在線網
分享到:

  為鋰離子電池開發做出貢獻的日本旭化成的名譽研究員吉野彰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索尼等日本企業培育了鋰電池的相關市場,推動了智能手機和純電動汽車(EV)等的發展。不過,如今中國和韓國企業崛起,與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日本昔日的光環逐漸褪色,尋找在電池市場生存下去的舉措成為課題。

  10月9日,確定獲得諾獎的吉野在東京都內舉行的的記者會上,不斷有記者提出中韓企業在電池市場崛起等問題。吉野回答表示:“從電池本身來看,確實如此”。但他表示日本在“用于電池的隔離層(絕緣材料)、正極和負極等仍維持著優勢”,吉野在強調日本在電池材料方面優勢的同時透露出對中韓企業追趕攻勢的危機感。

  鋰電池1991年由索尼在世界范圍內搶先實現實用化。背后是以吉野所屬的旭化成為代表、各種原材料廠商和電子企業的貢獻。當時是上游的基礎技術和下游的產品開發能力緊密結合的時代。包括東芝和原三洋電機等在內,截至2000年代,日本企業在開發和生產方面可謂一馬當先。

  但自2000年代后半期開始,韓國企業首先開始崛起。三星SDI和LG化學迅速增加產能。2010年代后半期,中國企業加入了市場份額的爭奪。以政府的補貼為東風,中國企業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迅速擴大了份額。

  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最早被侵蝕的是智能手機等消費類。在與中韓企業的競爭中,原本屬于大客戶的日本家電及電子企業在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業務上先后敗下陣來,業務的萎縮和出售相繼出現。

  另外,電池的“貨品化(commoditization)”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相關產業進入了不再以技術實力決勝負、而是大規模設備投資和生產效率提高左右收益的時代,日本企業開始落后。

  即使在拉動今后需求的純電動汽車等車載領域,中國企業的迅猛發展也很突出。據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截至2013年,松下等日本3大企業掌握世界近7成份額(按容量計算)。但到2017年,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超過松下,奪走世界首位寶座。比亞迪(BYD)等其他中國企業也迅速提高實力。

  松下將采取到2020年底與豐田聯合成立車載電池新公司等舉措,以求卷土重來。在電池零部件領域,三菱化學和宇部興產著眼于與中國的競爭激化,2018年初整合了電解液的在華業務。

  日本企業也并非看不到光明。如果日本在開發方面領跑的新一代電池的實用化取得成功,有可能再次奪回優勢。預計2020年代實用化的“全固體電池”與鋰電池相比,更容易實現大容量化,同時在輕量化和耐久性方面也具有優勢。

  源自日本的鋰電池改變了整個電子產業,但與半導體等一樣,興衰更替的周期很短。吉野的諾貝爾獎對日本來說是好消息,但背后也浮現出如今國際競爭的嚴峻現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源在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本文鏈接:中日韓的鋰電池“三國志”
http:www.mangadaku.com/news/2019-10/20191016141133.html
文章標簽:
  投稿熱線 0755-82905460    郵箱  :news@cps800.com
關于該條新聞資訊信息已有2條留言,我有如下留言:
請您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法律責任
·本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刪除其管轄的留言內容
·您在本網的留言內容,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參與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留言   免費注冊會員
關鍵字:
        
按時間:
關閉
av在线天堂播放